试析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试析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及策略

韦兵

柳州市互联网新闻传播研究中心广西柳州545006

摘要: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呈现出新的特征,网民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能够快速发布和传播舆情,而且参与人数较多,相比以往具有更强的影响力,网络舆情危机应对难度更大。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现阶段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分析了应对不当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前言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对民众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众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手段较为落后,应对效果较差,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关人员应该转变自身观念,从源头上重视网络舆情危机,切实提高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

1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应对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有关人员对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的认识不够充分,仍旧沿用以往的工作理念及模式,导致应对工作开展效果较差,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1掩盖真相

有关人员在发现网络舆情危机时多是将其进行掩盖,以求在一定范围内将问题消化掉,进而减少网络舆情危机的影响,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信息泄露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民众会感到自身受到了欺骗,网络舆情会更加猛烈。

1.2信息公开不及时

有关人员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时,不能及时将工作开展情况向民众公开,导致民众对工作产生质疑,网络舆情应对效果较差。而且由于缺乏权威信息,民众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进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不利于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

1.3手段落后

人员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时手段较为落后,缺乏科学严格的规范,工作开展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对网络舆情多是进行简单粗暴的处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会引起网民的反击,进而导致网络舆情再次出现。

1.4意识薄弱

有关人员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意识较为薄弱,当网络舆情出现时不能及时进行应对,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时,存在敷衍了事的心理,网络舆情应对效果较差。而且部分人员业务能力较低,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网络舆情进行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舆情应对的效果。

2应对不当的影响

2.1应对效率低

由于缺乏完善的机制,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开展流程不规范,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掣肘,严重影响了危机应对工作开展的效率,导致危机应对不及时,会对民众的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发展。

2.2网络暴力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对民众的影响较大。网络舆情多是由部分人宣泄自身情感引起的,内容多是呈现出批判性、负面性,会对单一个体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2.3局面失控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不再是点对点的传播,传播速度有了大幅的提升,会吸引较多的民众进行讨论,应对难度较大。民众会根据网络舆情联想到自身,进而发表自身观点、表达自身需求,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而导致局面失控,引发更大危机。

3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策略

3.1提高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

3.1.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引起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它适应不良。层出不穷的舆情事件,也反映出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条文需要进一步具体、细化。要做到在维护互联网信息安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及时快速处理互联网传播中的违法事件。现行的关于互联网安全和互联网信息建设的法律法规,也应当随着技术发展、舆情发展及时更新法律条款,在互联网治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1.2培养专业型人才,打造影响力高的新媒体信息平台

培养具有一定传播学知识的专业传播人才,对提高新媒体舆论领导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传播正面的、科学的健康知识,提高网民健康素养,帮助网民客观地判断网络信息,以期达到引导舆论方向的目的。要尽量贴近受众生活,使科普知识融入生活,“听得懂”才能“用得上”,从而改变生活。健康信息不仅要有知识,更需要有观点,权威观点需配合鲜活的社交人格,才能提高影响力。建立有目标、周期性的新闻发布会制度,针对每个时期内的有争议的健康信息进行权威发布;选拔一批业务熟练且具有一定舆论领导能力的新闻发言人队伍;团结有影响力和粉丝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团体组织或个人运营的新媒体传播平台。

3.1.3针对不同传播平台,制订不同传播策略

通过对新媒体健康类信息传播效果的研究分析,信息质量与来源可信度显著影响受众的健康传播效应。但信息质量对传播效应的影响远低于信息来源;受众倾向于依靠外部线索对健康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因此,针对不同传播平台,要制订不同传播策略。微博作为开放型传播平台,更适合权威信息发布,借由开放性的传播模式,快速高效地形成信息覆盖;有利于跟进社会热点事件、信息发布、辟谣等。微信平台用户粘性较高,“圈子”传播可以对用户施加的较强的影响力,适合作为健康科普的平台。微信与用户心理距离较近,能够有效提高用户的媒介接触,提高传播效果。新闻客户端作为大量推送信息的舆情媒体,大数据算法不仅能够有效推送信息,同时也能收到用户反馈,可以及时收集到用户对热点事件的态度,以及关注热点事件的用户大数据。这在舆情监测与管控方面也有着积极意义。

3.2重视舆情收集,预防与控制并重

3.2.1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网络舆情需要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全屏全网、全时段全天候的监控、采集和报告。在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机制时,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关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网民热议的真实话题。群众真正关心的热点问题,才是舆情的中心所在。要建立专门的舆情收集、分析部门,在健康传播的相关领域内收集分析数据。不同部门之间加强工作沟通,优势资源共享,提高反应速度。针对潜在舆论热点需要建立舆情预案;一旦出现舆情危机,及时高效回应,引导方向。

3.2.2完善网络政务平台体系

进一步加强网络政务平台的多样性和系统性。将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app)等多种渠道整合完善,形成高效联动的长效机制。不仅需要专人负责,而且需要细分平台,重视数据信息收集、管理和分析。并且及时上报、及时反馈。互联网时代,群众关切的问题、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都可能成为潜在的舆论热点,在可能发酵成为热点话题之前,需要形成预案措施,或者纳入预警机制。

3.2.3重视舆情处理

一旦出现互联网舆情,需要及时反应、反馈;采取强有力措施阻止舆情发酵。但不是通过删帖、禁言等“堵”的方式,而是通过及时披露关键信息、反馈解决措施、与网民沟通交流等“疏”的方式。在处理互联网舆情时,堵莫若疏。同时,要收集和分析舆情信息,研究原创发布、转发量、转发权重等关键数据,把握好信息的来源、流量、流向等,以便采取应对措施。此外,通过数据识别、数据挖掘、信息过滤等信息网络技术,定位、监测、跟踪舆情发酵源头,及时处理不实信息,满足群众需求,也是一种解决方法。对不适宜大范围传播的信息(例如,过度血腥暴力、容易引发模仿犯罪以及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图片、文字或音视频资料),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延时审查,及时屏蔽。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健康传播网络舆情状况复杂多变。基于新媒体时代健康传播的特点,总结归纳舆情应对策略,不仅要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也要结合健康传播在我国面临的现实困境。舆情应对策略是方法,不论是注重收集舆情信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还是建立健全法律体系,都是建立在健康素养的基础上。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是最初舆论引导的起点,也是健康传播的终点。

参考文献

[1]刘泾.新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治理模式创新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12):66-70+89.

[2]向运琼.“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9):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