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变指标运用于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血流变指标运用于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郭千巍

血流变指标运用于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郭千巍

(夫子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省南京市210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血流变指标运用于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内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40例高脂血症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以及40例健康体检人群临床资料(对照组)。对两组采用血液黏度仪器检测甘油三酯、空腹血清胆固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等一系列变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血流变特性指标的异常改变总异常率为86.3%,对照组总异常率为24.5%,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脂血症是改变血流变特性指标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检测血流变特性的变化情况是早期预防和有效控制高脂血症的有效指标,可适度推广在血流变指标在高脂血症中的临床实践的运用程度。

【关键词】血流变指标;高脂血症;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7-0041-01

高脂血症患者因长期形成了血管基底膜增厚,进而导致血管堵塞等微循环障碍,使得血液在血管内流速度减慢,组织局部缺氧等,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此外,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均有着密切的联系[1],检测血流变指标的改变对后期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研究探讨血流变指标运用于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有关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实践价值,现将全文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文回顾性分析院内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40例高脂血症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1.5岁,确诊标准主要参照空腹血清胆固醇>5.69mmol/L,甘油三酯>2.26mmol/L[2][3]。40例健康体检人群临床资料(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2.5岁,均为院内健康体检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空腹血脂等均正常样本。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无各种器质性疾病即往史和传染病史。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上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后期临床观察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采用血液黏度仪器检测血液的浓稠性、黏滞性、聚集性、凝固型以及红细胞变形性等一系列变化指标,具体如下:

1)两组均空腹抽取静脉血,血脂检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流变学为用肝素抗凝静脉血。

2)仪器和试剂。血脂检测仪器为英诺华D602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南京英诺华公司生产),血流变检测仪器为sa6000系列血液粘度仪(北京赛科希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试剂、标准品、校准品以及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度执行,杜绝违约操作。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对两组后期临床检测数据上的处理,主要采用的是SPSS19.0[4]数据分析软件,引进F统计量和T统计量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P<0.05判定两组观察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血流变特性指标的异常改变总异常率为86.3%,对照组总异常率为24.5%,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其中,甘油三酯(对照组1.78mmol/L、观察组2.83mmol/L、t值8.2312)、空腹血清胆固醇(对照组4.23mmol/L、观察组6.83mmol/L、t值7.0831),F值均通过统计学检验。全血粘度/高切(对照组4.11mpa*s、观察组5.81mpa*s、t值6.2423)、全血粘度/低切(对照组8.83mpa*s、观察组16.53mpa*s、t值6.7231)、血浆粘度(对照组1.31mpa*s、观察组2.01mpa*s、t值11.2312)、纤维蛋白原(对照组2.48g/L、观察组3.25g/L、t值4.2831),F值均通过统计学检验。

三、讨论

高脂血症作为AS的危险因素,虽然不是病因,也不是诊断依据,但普遍存在并发粘滞度增高从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血液流动的过程中,血细胞是否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也是决定血细胞能够顺利通过毛细血管的关键,同时也影响着微循坏的正常灌注。而血流变一旦发生异常改变的情况,将会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特别是血液黏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在低切变率的情况下人体红细胞聚集形成叠连甚至是聚集体,提高了红细胞的聚集性,而在高切变率的情况下红细胞聚集体又可以发生逆性破坏,血流变的改变最终引起人体组织功能、结构等的变化,导致微循环障碍。此外,已有学术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患者血液由于血脂能在动脉血管内壁附着,使得血管内壁受到损害,同时血脂带有正电荷,能够与红细胞、血小板等表面带负电的组织细胞相互结合,增强了红细胞的聚集性,导致红细胞沉降率较快,血浆黏度增高。而当血液黏度增加时,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血管内基膜缺氧受损,血液中高浓度的脂肪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最终导致血管内部的粗糙、硬化。

本文研究探讨血流变指标运用于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有关问题,分析发现高脂血症是改变血流变特性指标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检测血流变特性的变化情况是早期预防和有效控制高脂血症的有效指标。综合而言,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与血流变指标存在相关性,两者存在并存或者相互促进的关系。高脂血症和血液高粘滞度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性。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加运动,积极有效治疗高脂血症,对降低血液粘滞度以及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谢暕,常温来,任晓娜,尚宏振,张晓丽.三白草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09):958-961.

[2]杨志宏,许红,杨耀峰.调脂柔脉颗粒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血流变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6,29(09):12-14.

[3]孙明,王国征,徐菲,赵如森,崔玉忠.高脂血症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1):9765-9767.

[4]刘志峰,李春梅,高永林,李敏,史文华.海带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鹌鹑血流变及微循环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06(08):60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