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154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分析

李康东顾晓华张江东

李康东顾晓华张江东(安徽省店江县中医院皮肤性病科231500)

【摘要】目的分析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154例住院及门诊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带状疱疹在不同的年龄段均有发生,并且以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患病居多,若治疗不及时易产生多种并发症。结论对患有带状疱疹患者首先应提高细胞免疫力,减少疼痛,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诊断治疗。

【关键词】带状疱疹临床特征细胞免疫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herpeszostervirus,VZ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此病起病急,皮疹一般沿一感觉神经的皮肤而成区带状分布。可发生任何年龄,但以五十岁以上者多见[1]。并且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有的病人出现疱疹不仅有典型的周围神经症状,而且一般的疼痛治疗难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有人称此疼痛为“天下第一痛”,所以要把握好带状疱疹最佳治疗时机[2]。现将154例带状疱疹患者的病例资料及诊疗措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自2003年3月至2009年10月,本院风湿免疫科的154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年龄8~65岁,平均年龄53.2±4.6岁。男85例,女69例。依据不同年龄段发生带状疱疹患者的人数分为少年组(年龄<16岁):24例(15.58%);中青年组(年龄17~50岁):51例(33.13%);老年组(年龄>50岁)79例(51.29%)。

1.2临床症状带状疱疹是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常常出现在腰胁间,蔓延如带,故有“缠腰龙”之称。在中医学中,又被称呼为“缠腰火丹”、“蛇丹”、“蛇串疮”等。发病前局部皮肤有感觉过敏或神经痛者60例,伴有轻度发热32例、患者全身不适、食欲不振,腰间起初有小红疹继而发病35例,无症状而突然发病27例。其中合并有皮损患者46例(29.87%),合并有胸部肋间神经疼痛者34例(22.08%),腰骶神经受累者26例(16.88%),其他多部位受累者69例(31.17%)。

1.3发病时间:154例带状疱疹患者在春季发病69例(44.08%)夏季11例(7.14%),秋季41例(26.62%),冬季33例(22.16%),一年四季发病,以春秋季为多发季节,占发病率的71.43%。

2结果

2.1细胞免疫功能变化154例带状疱疹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降低及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自然杀伤(NK)细胞结果显示外周血CD4、CD4/CD8低下者有105人(68.18%),其中少年组14例,老年组65例,中年组26例。本组资料显示尤免疫力低下者发病居多并且以胸部肋间神经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与以往学者文献报道相似[3]。

2.2治疗结果所有154例带状疱疹患者经相关检查确诊后给予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或泛昔洛韦,根据情况给予口服或者静滴1~2周;伴有神经痛者予消炎痛、布洛芬缓释胶囊、卡马西平或曲马多等口服;同时局部外敷如意金黄散,严重者辅以理疗;另给予维生素B12、维生素B1,肌注或口服;对皮疹发生在5d之内无相关禁忌证的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20ml稀释于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5~7d;对中老年人皮疹发生在7d之内,无皮质类固醇激素禁忌症的患者口服强的松30mg/d,连续服用一周左右。对于合并感染者同时选用相应的年龄段副作用较少的抗生素治疗。经过上述中西药并用的处理措施后1周内疼痛明显减轻;3周疼痛基本消失,皮疹基本消退,治愈128例、占83.11%;胸部肋间神经及其他腰骶神经疼痛26例占16.89%,主要为中老年患者,对这些患者转为门诊后续治疗并采取相应的随访治疗措施,在3个月后基本痊愈。

3讨论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神经痛为本病的重要特征。本组资料中带状疱疹好发于春季发病69例(44.08%)和秋季41例(26.62%),同时患者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如全身不适、发热、呕吐、腹泻、排尿困难及在皮肤的某一区域有蚁行感和瘙痒等症。部位多发生在侧胸、股、腰腹及四肢等部位。发作后,局部先有过敏的症状以及灼热感和神经痛,约3日~4日后出现簇集成群的粟粒大丘疱疹,迅速形成水疱,疱壁紧张发亮,周围红晕,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疹3日~4日后疱液由透明变为混浊,随后干燥结痂,脱后不留瘢痕。病变处对任何刺激均十分敏感,如轻微触摸则可引起剧烈疼痛,局部淋巴结也有肿痛。在少年免疫抑制及老年因衰老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者为主要发病因素[4]。

本组154例患者选用常规性的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或泛昔洛韦进行治疗,同时辅助以外敷如意金黄散,部分患者还同时配合物理治疗措施,经过要多种治疗措施的选用,一次性治愈128例、占83.11%,临床疗效显著。近年来有学者在临床治疗中选用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等,在皮损伤的带状疱疹的神经纤维修复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5]。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分析中154例带状疱疹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降低及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自然杀伤(NK)细胞结果显示外周血CD4、CD4/CD8低下者有105人(68.18%),其中少年组14例,老年组65例,这与有关学者[6]报道的老年人好发带状疱疹的结果相近。

在治疗带状疱疹的同时要积极的采取预防措施,诸如生活起居要规律,膳食营养要均衡丰富,保持心情舒畅,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提高自身集体的免疫力。在确诊患有带状疱疹疾病后,要及时的接受正规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在急性带状疱疹早期,可以采用神经阻滞治疗,此方法不仅镇痛疗效显著,而且可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利于部分患者皮损的愈合及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7]。在治疗带状疱疹时应该选用综合治疗,彻底治愈。

参考文献

[1]王自正.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现代医学标记免疫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274.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3]周海露,张如根.老年带状疱疹的特点及临床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16(2):105.

[4]DworkinRH,SchmaderKE.Treatmentandpreventionofpostherpeticneuralgia.ClinInfectDis,2003,36(7):877~882.

[5]赵桂华,刘维荣.孙娟等带状疱疹150例护理体会.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7):68.

[6]李小红,于建斌.尹光文等带状疱疹患者79例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临床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4).

[7]杨国亮.皮肤病学.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26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