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健病房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在保健病房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体会

董海春

董海春(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保健病房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保健病房护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到2012年7月就诊我院的保健患者各种疾病共5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自制的满意调查表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满意舒适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健病房的舒适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舒适度,降低焦虑程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关键词】护理保健病房生理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环境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247-01

保健病房患者病情病因复杂,常合并多种疾病,有些疾病在现在医疗水平下治疗效果欠佳,特别是实施期待疗法的患者和癌症患者,对患者的身心护理工作显得格外重要,与疾病治疗的成败有密切的关系。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了舒适护理模式(comfortcare)[1],也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有效的以及创造性的新型的护理模式,认为护理的最终目标是给所有患者一个最舒适的状态,主要内容是指通过护理使患者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真正从心理、生理、社会、精神方面达到舒适的目的[2]。这种舒适护理模式用于病情复杂的内科病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研究组: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2年7月就诊我院保健患者共260例,其中男性150例,女性110例,年龄48-86岁。病种有急性胰腺炎21例,消化道溃疡3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24例,肺心病46例,高血压40例,心肌梗塞16例,冠心病24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23例,糖尿病27例。本组病人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2年7月就诊我院保健患者共240例,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20例,年龄45-88岁,病种有急性胰腺炎19例,消化道溃疡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肺心病42例,高血压37例,心肌梗塞15例,冠心病2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18例,糖尿病25例。本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包括执行医嘱和常规护理操作。

1.2.2观察组: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方法,包括生理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和环境及社会环境舒适护理。

1.2.2.1生理舒适护理:①身体和体位舒适:对于卧床患者应评估患者卧位是否处于放松状态、各肢体是否处于功能位。对于重症长期卧床的患者,应该每两小时翻身、抬起患肢,轻轻按摩肢体支点处皮肤促血液循环,也可以在臀下放置橡皮圈垫,防止褥疮发生;合并下肢水肿患者,如肝硬化、肾功能衰竭患者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肺心病、胸腔积液和心脏衰竭患者呼吸功能受影响,常端坐呼吸,或夜间突发呼吸困难,给患者提供特制的靠垫,使患者头、背部、双下肢有支撑点,处于舒适的放松状态。②疼痛舒适护理:提高护理技术,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时,动作轻柔。不明原因的剧痛,不适合用止疼药时,患者辗转不安时,注意加床档保证安全。慢性疼痛患者给予言语安慰的同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应用,在病房置电视、收音机等,鼓励家属与患者沟通,以分散注意力。③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减少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多食膳食纤维,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给予限制饮食。如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给予高热量、低蛋白、低钠饮食,适当控制入水量,保持水平衡;消化道溃疡患者忌食酸性和难消化食物;胃肠减压患者应做好胃管的护理;糖尿病患者提供糖尿病饮食食谱。④排便护理: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高纤维食物,多饮水,能下床活动患者多下床活动锻炼,以防止便秘和尿潴留,训练床上排便养成每日排便习惯。

1.2.2.2心理舒适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充分调动人体内的内在康复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力[3]。护士主动介绍自己,用亲切的语言和尊敬的称呼,让患者感觉到“家庭”的温暖,认真听取患者提出的治疗、护理意见,并鼓励患者发挥自我护理能力,指导患者正确处理疾病所致的生活压力,做好心理安慰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累赘的思想,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家属鼓励、劝导患者,给患者也带去良好的心境。

1.2.2.3环境舒适护理:①创造舒适、整洁、美观、优雅的环境,轻重患者分开,条件允许可以男女患者分开。减少家属探视次数,不留或只留一个陪护家属,禁止在病房大声喧哗。病房定时开窗通风,调节空调温度,使病房温湿度适宜。②建立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个患者,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与患者加强沟通;指导同病房患者互相关心和帮助,创造和谐的群体关系,助于疾病的康复。促进家庭的支持,让患者感觉到有坚强的家庭后盾,增强治疗信心。

1.3评价方法:根据患者的行为、表情、语言等,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焦虑评分(y=总评分):①y<35,无焦虑症状;②35≤y<55,偶有焦虑,症状轻微;③55≤y<65,经常焦虑,有中度症状;④y≥65,有重度焦虑。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满意舒适程度。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方法采用四格表资料χ2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舒适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舒适满意度为92.30%(240/260),对照组患者的舒适满意度为21.67%(100/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78,P<0.05)。

2.2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比较。研究组的患者78.50%(204/260)总评分y<35,对照组20%(48/240)的患者总评分y<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2,P<0.05)。

3.讨论

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自在、满意、无焦虑、无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时的一种自我感觉[4]。护理在传统意义上称为人性化舒适度的干预行为,而舒适护理是对拓宽护理领域服务的一种展现,它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任何时期和任何患者[5]。我们将舒适护理用在病情复杂的内科疾病患者,极大的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舒适度,使患者在治疗中获得满足感,降低了焦虑程度,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了患者对诊疗护理的依从性,增加了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感到了舒适与家庭的温暖,在心理上获得了满足,为治疗创造了良好条件的同时,也把护理工作的实际价值展现在患者面前,间接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发展,提高了护士的爱岗敬业责任岗和工作积极性,提升了护理整体内涵。

参考文献

[1]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第6版.台湾:华杏出版有限公司,1998.9.

[2]张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1,2(16):15-16.

[3]董慰慈,张桢先.护理学基础.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45.

[4]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黑龙江护理杂志

[5]王曙红,蒋冬梅,机械通气舒适护理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06,21(13):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