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指导如何从内容入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学生作文指导如何从内容入手

赵际筠

(淮阳县白楼乡人民中学,河南淮阳466700))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73-01

作文是初中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基本占据了中考的半壁江山。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体现了教书育人辩证的教学思想,也符合初中生作文的心理规律。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本人从教学实践及生活沉淀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

一、引导学生养成书写生活的好习惯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以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我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好思,乐书。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好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乐书了,灵感成文,回读如醉。作文程度弱的学生,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敢

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有些学生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

(二)好

好观察感知、善体验积累。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对生活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好观察感知、善体验积累的习惯。

(三)多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业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

二、设计交流课,让学生练好写作“马步”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已证明,从说到写是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文字是表达思想的符号,“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想得清楚,说得清楚,写出来就明白。

作文指导中,安排课堂交流这一环节,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和事搬到课堂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帮助学生克服了没有材料可写的困难,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写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每次课外组织一些参观访问及观察活动后,我都让学生在课堂交流,就是平常的一般作文,我也让学生先说后写。国庆节期间,大多数学生家长都领学生去外面参观、游乐。他们有的去游山玩水;有的去文化古迹、儿童公园。回来后,他们争着诉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班上本地和从内地转来的学生抢着介绍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外度假的学生返楼后争先恐后地介绍外地的风土人情、名胜景观。他们一个个讲得绘声绘色,其他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后来,我索性在语文课上隔周开设一节“交流课”,布置学生把观察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感受都整理记录下来,还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科技书刊,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要求阅读后,选择一则内容新颖有趣的科技珍闻,做好介绍的准备。

在组织学生交流信息、口述作文时,教师要在注意抓住典型事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评论,遇到不同的看法,不统一的意见,老师不急于纠正结论,而是让学生再去搜集资料,进行学习、观察和研究,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交流时,老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做到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条理地具体讲述。学生在这样的交流中回忆生活,想像情景,再现情景。学生“常说口里顺,提笔手不笨”,写起作文来就能下笔入神了。

三、训练灵活,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材料,产生了写作的欲望。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倾吐、表达的机会,给学生开辟用武之地。命题作文是一种传统的训练形式,它固然有着许多的优点,也有着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但长期如此,势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表达,学生很难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因此,我们必须从狭窄的单一书面命题作文的藩篱中解脱出来,使写作体裁多元化,表现体例多样化,训练方法多式化,使之与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相适应,应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适应。

我在平日的教学中,力求做到灵活训练,时常让学生多写放胆文。寒暑假返校后的第一篇作文,基本上是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作文,假期中的见闻、感受、参与的活动、新人趣事都可以作为作文的材料。只要有中心有内容,文句通畅就行。就算是统一命题作文,我也力求做到命题新颖,富有情趣,面广量小,适合学生的口味,迎合学生的心理,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或同时命多道题,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已备的作文材料,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此外,还有一些补充式命题、范围式命题、示意式命题、图像式命题、即兴式命题等。有时,我还让学生进行“语文素材作文”训练,或者通过给老师写信谈心,写读书笔记、观后感,写日记周记进行作文训练。这样形式多样的作文训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贴得更紧,更利于学生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

综上几条,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是个教学方法问题,而且是教学思想问题,它具体体现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只要我们沿着这个路子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中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⑤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