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议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许静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第一中学许静

根据让·皮亚杰(JeanPiaget)认知发展阶段的学说,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认知发展从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已经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虽然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但仍需感性经验的辅助支持。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物理基础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从八年级上册的物理教科书的内容安排上也可以看出来。在这本教科书中,安排了探究实验11个、演示实验19个、想想做做15个、想想议议13个、科学世界11篇、动手动脑学物理21个。搞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一方面要重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对物理实验加以巧妙地运用。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使整节教学活动变得异彩纷呈。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导入法比其他课堂导入法具有更直观的效果,更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实验导入法还可以将生活实例、物理故事、课堂悬念,以及多媒体应用融为一体。

例如,在探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以覆杯实验和模拟马得堡半球实验进行课堂导入,不仅将生活实例融入实验当中,而且将在17世纪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格里克所做的马得堡半球实验的精彩物理故事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实验中,学生惊奇于装满水的玻璃杯在倒置情况下,覆盖杯口的卡片纹丝不动;还惊奇于两三个学生竟然拉不开合在一起的两个半球。当新颖、奇特、惊险的物理实验带来的悬念充满课堂时,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在实验推动下,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时,教师只需顺势引入抽象的物理概念——大气压强,这个摸不到、看不见,却无时不在的物理现象便以一种十分直观的形式进入学生的头脑。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验过程中,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其集合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元素于一体的优势,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具体生动的画面,将物理实验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物理实验的过程具体化,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又如,马得堡半球实验中的大气压强现象,可以通过动画形式演示出来,学生对大气压强的了解也就更加直观和具体了。

无论是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还是从物理学科的特点来说,实验不仅向学生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物理世界,还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遨游探索物理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