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求合作,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谋求合作,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李茂森

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第一初级中学李茂森

新课程教学用协作互动的核心教育策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式学习主要体现在“合”字,即学生座位是否合适、行动上是否合拍、思想上是否合心、学校管理机制是否合理、课堂评价是否合适等;“作”字,即做主、作问、作记、作答。

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互动、团结合作,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呢?

一、明确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1.正确定位角色

教师是课堂互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执行者。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课堂上教师既不能把持学生的话语权,也不能代替学生的行动权,而是让学生表现于课堂、体验于课堂、感悟于课堂、享受于课堂,积极为学生的精彩表现而服务。

2.课堂上做到“四讲,四不讲”

“四讲”,即讲难点、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四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小组互动能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讲”不是一言堂的详解,而是方法的点拨,不是给出解题的思维过程,而是给解题起个思路点拨作用。

二、建立正确的小组合作机制

小组合作机制包括五个层面,即目的、流程、分工、时机、评价。

1.目的

即通过合作完成知识任务、形成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流程

(1)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后,先要独立思考做出判断或假设,然后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可以使学生更加确切了解知识体系,使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完善,并可以激励学生在课后的预习阶段继续努力,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望,为了在课堂上能有出色发挥,在准备阶段,学生就会更认真的去探究,这样在讨论时就有理有据。同时,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接受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获得的知识远比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讲的效果要好得多。然后小组之间交流结果,在此期间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到“三敢,三动”,即敢问、敢说、敢做、手动、心动、神动。这样学生参与度才能高,思维才能有深度。最后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做记录,

(2)小组合作中师生也要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外,还包含了师生之间的交往,它包括学生个体与教师的交往,及学生群体与教师的交往。在小组学习中,学生遇到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给与适当点拨,这时可能会有思维敏捷的学生悟出答案,也可能需要群体的合作探讨;教师此时应投入到学生当中,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并给与个别点拨。

3.分工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帮助学生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并按自己的兴趣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小组学习中学习任务的确立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应该是贴近学生实际的,有选择性的,有一定难度、具有思考价值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根据个人的特点分配任务。而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安排适当的策略介绍,组织课堂活动的开展,保证计划的实施。如四人小组可做如下安排:1号主持督促人、2号和3号质疑追问人、4号发言人(四号为成绩最弱的学生)等。

4.时机

①独立学过后的知识汇总与交流时;②重难点知识讲解后的温故和重述时;③开放性习题的思维碰撞时;④畅谈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感受时;⑤达标测验后的验证与纠错时;⑥零碎知识不足以解决现有问题时;⑦完整知识体系的整理和构建时;⑧动手完成各种实验操作时。

5.评价

对于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策略掌握情况,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反馈与评价,使学生既能体会成功又能看到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1)对学生的日常性评价,及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评价和反馈

日常评价关键是要建立评价机制,对于学生每天上交的作业,除了及时批改、采用分层进行评价外,还采用写批语的方式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质量、书写、重视程度进行定性评价。也可以个人行为表现、小组的互助行为效果、任务达标程度为加分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定性评价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激励性标记,语言促使学生自主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成为学习的主人。

(2)对学生的阶段性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完善自我

教师要设计各种评价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阶段小结。关注平时小考、期中、期末考试,教师可以以上一次考试成绩为准,对每小组进行捆绑式评价,考察小组及格率、平均分、进步率、优秀率,以班级前三号和班级最后一号为奖罚对象。第一号小组按人次得3分,第二号小组按人次得2分,第三号小组按人次得1分,最后一号小组按人次扣除1分。通过评价,学生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成长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在综合评价中,要将日常表现、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期末考试各占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考虑。比如,有一位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很不错,作业质量很高,单元测验成绩也很好,但在期末检测时却考得不够理想,就要参照他的日常表现给出较高评价。相反,如果平时这位学生上课经常搞小动作,即使期末检测考了满分,也要在总体评价中做出相应扣分。

三、注重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不同,解题的能力不同。在具体教学中用得最多的就是分层学习法,每个小组的成员兼顾能力差异,布置的不同层次任务,有些学生只要解决基本题;有些必须完成更高层次的题目;对那些成绩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思维题,在解题讨论时互相帮助。有时可以每4个人一组,一组有4个层次不同的习题。有时还可以共同解题,一个学生做题时其他学生予以帮助指导,较难的题目经过讨论仍未解决时,可向教师提问,教师向全班学生征询解题方法,这样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满足,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蕴含着巨大的活力,教师要做好学长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课堂,迈向能力的课堂,到达智慧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