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竞技体操文献中的计量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对竞技体操文献中的计量学研究

潘道雍

潘道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09级一班,陕西西安710068)

中图分类号:TB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211-01

1前言

选题依据

近年来,我国的体操科研经历了良好开端、深入发展和积极提高的过程,而竞技体操是中国体育在世界体坛崛起的主力军,今天已发展成为举世公认的体操强国。现今奥运争光计划对我国的竞技体操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竞技体操事业,有必要对我国竞技体操相关的科研成果进行研究。对与竞技体操相关的学术文献进行分析、评价与预测,探寻其特征与规律,对提高我国竞技体操水平和发展竞技体操事业具有积极意义.

2研究对象与计量指标

在200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主要是针对体育类核心期刊为13种(详见表1).择取1996—2005年间体育类核心期刊中有关竞技体操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共计392篇论文和1853条引文.还涉及到很多计量学的研究文章,对所涉及论文的篇名、篇引文量、引文作者所属期刊、第一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单位、作者单位所在地、作者年龄、及引文的题目、出版年代、作者、所属期刊等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对我国体操科研群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科研人员进行了群体分析,用载文量、作者及引文指标分析研究与回顾我国竞技体操科研的发展;此外,根据对研究现状的分析,归纳、总结了我国竞技体操文献的规律性特征.

3结果与分析

3.1竞技体操的论文作者情况分析

当前,体操科研的一大特征是新学科、新思想、新方法的不断深入,形成了许多交叉、边缘研究领域,从而丰富扩展了体操科研的范围和领域。从历届入选论文看,表现出明显的合作研究趋势。合作趋势主要由教练员与科研人员之间、教练员之间、科研人员之间三种合作方式。其中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最为普遍,六届报告会上共有35篇论文属这类合作,占合作研究论文数的56.5%;属教练员与科研人员合作研究的论文有18篇,占合作论文的29%;教练员之间的合作论文数为62篇,占全部论文数的35.8%。多年来我国体操科研工作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结合体现在内容上,即研究内容紧密结合运动训练,解决体操训练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3.2载文量在期刊中的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体育期刊有130余种。根据我国2004版体育核心期刊规定,十三种期刊载文总量392篇,年平均载文量39.2篇。十年间发文量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体育科技》84篇、占总数的21.43%,《北京体育大学学报》72篇、占总数的18.37%,《广州体育学院学报》40篇、占总数的10.2%,以上三种期刊论文总数占是发文量的50%,《武汉体育学院学报》39篇、占总数的9.95%,《西安体育学院学报》30篇,占总数的7.65%。五种期刊十年间发表论文265篇,占论文发表总数的67.6%。体育文化导刊的发文量最少,只有一篇。其次是体育与科学10篇、体育学刊14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8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篇、山东体育学院21篇、体育科学与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共22篇。

3.3我国体操科研群体情况分析

3.3.1教练员群体分析

教练员是我国攀登体操运动技术水平高峰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多年的运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培养出众多优秀体操人才。同时也是我国体操科研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在第六届报告会中,共有61.5%篇论文入选。占历届论文入选总数的35.5%,其中来自省市级专业队以上教练员的论文占大多数,为46篇,占论文入选总数的8.9%。在专业队教练员入选论文中,涉及到18个省市体操队,论文入选数依次为国家体操集训队12篇(25.5%),贵州队7.5篇(16%),解放军队4篇(8.5%)、浙江队3.5篇(7.4%),江苏、河北、山东、湖南、天津、黑龙江队各两篇(各占4.3%)。其中,国家集训队入选论文最多,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集训队不仅是我国体操技术攀高峰的先锋队,而且也是我国教练员中体操科研的带头兵。

3.3.2科研人员群体分析

3.3.2.1专职科研人员

在历届论文报告会上,专职科研人员共有20篇论文入选,占入选总数的11.6%仅占约十分之一。但论文层次较高,大多为我国体操发展规律及战略布局的研究,对体操训练中带有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分析以及新学科在体操中的应用等方面,对我国体操的总体发展和具体的运动实践均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3.3.2.2兼职科研人员

兼职科研人员主要是指利用工作之余从事体操科研工作的国家体委直属体育院校、一般体育院校和一般院校的教师。6届报告会上共有91.5篇论文入选,占总入选论文数的52.9%是我国体操科研的中坚力量,共入选论文56篇,占历届论文入选总数的32.4%,占兼职科研人员论文入选总数的58.3%,这部分论文的基本特点是科研范围广泛,研究方法多样化且科学性较强,内容针对性较强,达到一定的深度,文章结构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竞技体操科研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依次是:《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科学》等;竞技体操科研影响力较大的文献依次是:郑吾真《竞技体操训练学》、姚侠文《现代跳马技术与教学训练》、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等;竞技体操科研影响力较大的作者依次是姚侠文、李思民、韩华、雷强等人。

4.1.2我国体操科研群体分为两大类,即教练员群体和科研人员群体,我国的体操科研近年来已出现出合作研究,尤其是科研人员与教练员合作研究加多的趋势。

4.2建议

鼓励和支持我国的竞技体操科研人员积极地申报高级别的课题项目,核心期刊应加强对科研论文规范程度的要求,如:作者信息、研究方法及引文等方面的要尽量统一。体操科研方法尽量多样化,让各种方法更丰富,对竞技体操的研究会有更大的帮助。要能较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就得接受这方面的专门训练和专门学习,在具体研究工作中有意识的去培养研究方法意识,并选择最佳方法有目的按其特点和要求进行科学研究活动,方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黄一飞.张新民.对体育科研方法的总体特征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技,1997,19(2):28-31.

[2]马梅英.当前体操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1):16-18.

[3]杨慧芸.对竞技体操相关文献的计量学研究[N].肇庆学院学报,2008.9.

[4]杨慧芸.1996-2205年我国竞技体操相关论文的文献计量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雷强.钟晋华.黄俊亚.从历届全国体操科学论文报告会看我国体操科研[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5,12(3):53-58.

作者简介:潘道雍,男(1983.4—)河南省商丘市人,在读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