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健身路径和全民健身运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浅析健身路径和全民健身运动

马亚军

马亚军

[摘要]为使健身路径更好的发挥作用,本文以健身路经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关系为出发点,从健身路径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人们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因素,提出完善健身路径的对策与结论。

[关键词]健身路径;全民健身运动;关系;对策

前言

本文从不同方面对健身路径进行系统分析,以期能够使健身路径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更好推广,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进程。

1健身路径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关系

健身路径是指在一系列健身器械上完成各种指定健身动作。集比赛、健身、娱乐于一体,适宜于各类人群参加,属于大众趣味健身比赛项目。而全民健身运动,是指政府倡导、市民参与,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只有在充分扩大健身路径的规模、数量与加大人们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把健身路径的建设与全民健身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落实到实处。

2健身路径开展现状

2.1健身路径基本建设状况

据调查,目前我国健身路径在数量建设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中在我国的西部和贫困地区健身路径的数量明显较少,这些地区的健身路径建设工作开展较差,健身路径建设资金基本上以政府补贴为主,而企业赞助与社会公益几乎微乎其微;但各地区资金来源结构存在着较大差异。

2.2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状况与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不同年龄段参与健身路径锻炼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有19.1%的人把全民健身路径作为唯一的健身地点,其中30-50岁者的参与比例较大;高学历参与锻炼比例较高;大学生参与锻炼比例最大,医生、教师、政府干部等参与的比率也较高;锻炼者中男性稍高于女性,中老年高于青少年,性别结构基本平衡。从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体育锻炼意识状况与分析:认为体育锻炼为“很重要”的锻炼者占总人数的71.2%,锻炼者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较高;参与动因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健康长寿”、“娱乐休闲”、“社交”。总的来说,锻炼者对健身路径的体育活动条件和锻炼效果基本满意,但健身路径数量太少,运动器械过于简单,已经不能满足全民健身运动的需求,改善健身路径数量和运动器械的复杂程度势在必行。

2.3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中的协调机制现状

据调查,对全民健身路径持消极态度的居民为21.2%,认为综合管理水平较差与很差的居民为31.6%,认为全民健身路径因选址不当而扰民的为38.1%,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为28.3%。在对管理人员的调查中,有71.2%的人员认为应将小区体育工作纳入到全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考核之中,认为只有采用将体育工作与管理人员自身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才会极大调动各层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做好全民健身工作。

2.4体育器材和场地现状

2.4.1体育场地结构不尽合理,档次不高,发展不平衡。从体育场地档次结构看,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完全符合国家体育总局标准在城市的较多,而农村大多数是规模小而简单、非标准的体育场地设施。从体育场地类别上看,现有体育场地类别以篮球场、小运动场、门球场、地掷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等为主,缺少体现现代生活方式和质量的室内游泳馆、网球场、足球场等功能完备的、适合各年龄层次、各种项目的全民健身中心。

2.4.2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尽管健身路径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缺乏足够的资金,责、权、利不明确,致使健身路径远远不能满足全民健身运动的需求,这将对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带来很大困难,离营造安定、优美的和谐社会相差甚远。

2.4.3体育器材和场地损坏比较严重。由于投入不足,有些场地年久失修,体育场地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早期安装的健身路径,普遍老化,有的损坏率达到50%以上。遭到破坏的器械不仅影响了市容,也给健身者带来安全隐患。

3对策与结论

3.1对策

3.1.1加强领导,做好全民健身科技工作。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群众体育科技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有关的法规、制度,充分发挥各方面科技力量的作用,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3.1.2组织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借鉴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拓展研究视野。实施合作研究,课题招标等形式,吸引社会力量承担群健身路径的开发任务。

3.1.3继续加大政府对健身路径的经费投入,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经费,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辅以政策引导、激励等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健身路径的科技开发研究。争取体育彩票收益金中用于健身路径的经费逐步增加,保证全民健身运动工作的顺利实施。

3.1.4创新管理运行机制。积极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体育设施。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利用外资、民营资本新建体育场馆设施,引导社会力量对现有体育场馆设施进行改造,探索市场化动作模式。对建设全民健身示范区和非盈利性体育设施建设项目的,尽量在立项、选址、征地等方面给予优惠。

3.1.5加强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的宣传和推广普及。从调动人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入手,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科学健身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科学健身的观念和知识水平。组织开展广泛、深入的科学健身指导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提倡科学健身,引导人们进行健康、文明的体育活动,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反对伪科学。

3.1.6加强科学健身方法与手段的指导和推广应用。通过编辑发行健身指导丛书、健身方法录像带及多媒体软件等,传授健身方法和锻炼技巧。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提高科学健身知识普及工作的效率和科技含量。加强针对青少年科学健身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培养教育,促进其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科学健身习惯,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转化、推广应用竞技体育科技成果为全民健身服务,更好地发挥现有科技成果作用。加强健身方法数据库建设,结合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实施工作,科学评价体质状况,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化水平。

3.1.7健身路径要以社会化为方向,面向社会,依托社会,服务社会,广泛动员、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充分发挥各体育机构、体育院校的骨于和龙头作用,发挥各级体育学会、体育总会、行业体协等社会团体的作用,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社会化程度。建立新时期全民健身的社会化管理和运行机制,保证全民健身社会化有序进行。

3.1.8加强全民健身的应用性研究,着力解决全民健身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健身路径的数量与质量,向社会推出时尚、新颖、受欢迎的健身产品和服务项目。大力培育开发健身路径市场,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依法兴办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体育服务企业、公司,从事健身方法、健身器材、健身用品、体质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咨询服务。加强对全民健身服务市场规律及管理制度的研究,逐步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全民健身产业化的进程。

3.2结论

3.2.1健身路径的建设数量差异明显,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体育彩票公益金,社会捐赠和社区自筹资金等明显不足,建议加大对其融资的力度。

3.2.2健身路径锻炼的人群中,青壮年人占多数,高等学历者比例最大,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到健身路径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健康长寿;锻炼者多数属于体育人口;锻炼者在锻炼时间上主要选在早晨;不同季节选择差别不大;锻炼者对健身路径提供的活动条件及其锻炼的效果感到基本满意,表明我国健身路径的建设情况一般。

3.2.3在分析影响人们参加健身路径多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全民健身路径在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可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3.2.4健身路径的建设已经供不应求,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多,要使其走进平民化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注:

[1]谢明,卿玲蓉;浅析全民健身路径锻炼问题[J];四川体育科学;2002年03期

[2]董鹏,顾湲,赵之心,张乐辉;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3]陈上越;福建省“全民健身路径”社会效益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4]于可红,江铁锋;杭州市社区体育“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与管理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年02期

[5]王红燕,何祖新;论全民健身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谭言言;河南省全民健身路径设置与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D];河南大学;2006年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

邮编:467000(责任编辑董泽芳)

本文系平顶山学院重点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课题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