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术后肛门的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术后肛门的护理干预

薛宇彤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10例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分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n=55)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n=55),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患儿依从性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4%和16.36%,P<0.05;组间住院时间,患儿依从性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所得结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理想,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手术;肛门;护理干预

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作为常见的肛肠系统疾病[1],不仅对患儿的肛肠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还极大的妨碍了患儿的日常生活,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选择了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110例作为实验对象,并在其接受手术治疗后,分别予以不同内容的护理干预服务,以便选择最佳的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术后护理方案,现将实验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肛肠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中随机抽样110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患儿入院的先后顺序,将110例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共55例,其中男35例、女20例,最低年龄为1岁,最高年龄为12岁,年龄均值为(5.74±1.42)岁。对照组患儿共55例,其中男37例、女18例,最低年龄为8个月,最高年龄为13岁,年龄均值为(6.13±1.64)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构成因素经统计学检验后差异不显著,P>0.05,可做进一步对比与研究。

1.2方法

针对观察组的55例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服务。①体位护理。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接受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儿取蛙式仰卧位,将患儿的臀部微微抬高,由于长时间的仰卧位容易导致患儿出现压疮,因此,护理人员还需要实施帮助患儿翻身,间断性的将体位调整为左、右侧卧位及俯卧位等[2],帮助患儿按摩四肢,保证肢体血液循环的顺畅性,并保证肛门的充分暴露性,做好患儿的保暖工作。②肛门护理。婴幼儿的皮肤较为娇嫩,因此,护理人员在针对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进行术后护理时,需要动作轻柔的帮助患儿清洁肛周皮肤,排便后及时予以擦拭,适时观察患儿肛周是否出现潮红、破溃等现象,一旦发现问题,需要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③饮食护理。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接受手术治疗后需要持续烤灯,易发生缺水、便秘等问题。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儿的身体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儿的饮食予以调整,以易吸收、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过渡到正常饮食,增加日常饮食中富含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等食物的摄入量,保证饮食营养的均衡性,有效的促进皮肤愈合[3]。针对55例对照组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服务。

1.3统计学方法

110例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在临床治疗期间,出护理方法不同外,其他基本资料差异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研究中涉及的数据均行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21.0软件包作为分析工具,所出现的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率、“x(—)±s”表示,相互比较行卡方和t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对比

本组110例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分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服务和常规护理干预服务后,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相互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更具优势,P<0.05,详情数据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我国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婴幼儿作为该疾病的好发和易感人群,患儿一旦患病,如未及时接受治疗或处理不当,随着病情的加重,极容易对婴幼儿的成长和发育造成阻碍,病情严重时,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由于婴幼儿的年龄较小,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不仅增加了手术风险,术后更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延长了治疗周期[4]。有报道指出[5],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术后并发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本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结合研究内容,我们共选择了110例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分别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服务和常规护理干预服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服务的观察组,55例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术后出现肛周皮肤潮红及肛周皮肤皮疹的发生率为3.64%,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服务的对照组,55例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术后出现肛周皮肤潮红及肛周皮肤皮疹的发生率为16.36%;另外,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偏短,患儿护理依从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干预服务质量的总满意度明显偏高,实验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针对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服务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更加符合临床治疗的需要,预后效果更具优越性,值得予以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夏航校,陈巧玲,杨洁.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围手术期护理计划[C]//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2011.

[2]杨凡,李雪莹,臧爽等.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术后肛门的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11,25(25):2307-2308.

[3]武晋萍,赵可,董艳,等.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患儿出院准备计划与家庭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5(30):3753-3756.

[4]刘佳林,吴璇昭.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病因及手术方式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11):1014-1016.

[5]王双双.探讨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瘘行肛门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29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