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的运用研究刘夏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的运用研究刘夏青

刘夏青郭素梅张少勇苏会敏

(国网邯郸供电公司河北省邯郸市056035)

摘要:随着智能电网理论体系和技术的不断完善,配网调控一体化的技术的实现基础已经成熟,如物联网、云计算、电力信息系统等。重视运用智能电网模式,把它和配网调控一体化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使电力运行系统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但是当前智能电网配网管理方面还存在的很多问题,很难使智能电网的效能和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有必要分析研究并不断的完善配网调控一体化模式。

关键词:智能电网模式;配网调控;一体化

1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首先,改善现代化智能电网運行管理的局面。以往的智能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已经落后,不再适应现代化智能电网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能够为智能电网运行增添新技术与新设备,提高智能电网管理的智能化与自动化的水平,减少智能电网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投入量,适应智能电网设备与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需要,有利于智能电网管理实现新改革。其次,能够有效提高智能电网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能力。智能电网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对于智能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与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施的监控工作,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设备能够使管理工作人员准确及时的了解智能电网的运行情况,有利于智能电网管理工作人员形成准确地判断设备或是智能电网的故障的能力,使智能电网安全稳定地运行。最后,高效管理智能电网。在电力企业中应用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可以使调度运行管理与设备运行管理两者之间有效融合,减少以往业务操作流程的复杂步骤,使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准确把握好智能电网实际的运行情况。有针对性的解决智能电网运行中的问题,有效提高智能电网的管理效率。

2应用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需要满足的要求

首先,高效利用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满足智能电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国民生产总值得到提高,社会对于电力资源的要求及需求也随之提高,需要电力企业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相对规模更大的电力系统,社会对于电力质量提出较高要求,需要电力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的利用问题,同时不能忽略供电质量的管理工作。其次,满足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中技术平台的应用需要,在电力企业中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需要在管理变电站设备的基础上,实现对于变电站设备与智能电网调度的管理。最后,智能电网控制与相关数据的计算需要满足智能电网负荷与接入能源的变化。在部分电力企业中需要介入相应的能源支持电力系统中的智能电网运行,例如光能与风能,但是这些能源的不稳定性较大,电力企业对于以上能源的接入直接影响到智能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不利于供电平衡,由此需要提高对于智能电网中电压参数,供配电以及智能电网负荷的计算功能的质量要求,而现代的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必须满足以上三点要求。

3智能电网中电力调控一体化现存问题分析

第一,电网管理模式比较陈旧和单一。混合使用单条输电线路是我国配电网的特点,电缆管理部门较多,当前各管理部门存在沟通不及时的情况,此种情况对电缆管理效果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并且传统电网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和分散,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些管理任务无法落实到实处,例如:在数据管理工作中未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数据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无法为后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进而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管理的目标。

第二,未做好工作人员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在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对其进行合理管控是保证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顺利展开及取得预期目标的关键,为此电力企业需要对电力调控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但是当前部分电力企业在电力调控工作人员管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现有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相关工作的情况较多;未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多数工作人员的特长被埋没,长此以往其工作积极性便会被打消;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人为失误和配合度较差的情况,进而使电力调控一体化效果有所降低。

第三,未做好电力调控规划工作,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电力调控一体化中人力调控仍然占据较大的比例,如果电力企业未做好管理及分配等工作,人力调控工作的盲目性便会增加,进而使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无法更好的实现预期目标。多数调控人员依旧凭借自身經验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日常工作,未对新时代的技术和方法等进行合理应用,电力调控一体化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工作效率较低,对智能电网安全运行及可持续发展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在电力调控工作开始前运行部门需要上交相关资料和图片,但是当前存在未上交区域性电网图的情况,此种情况使电力调控工作人员无法完全掌握整体电网结构,使实际调控工作出现问题的概率增大。

4提升智能电网中电力调控一体化应用效果的措施

第一,对电网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合理且科学的管理模式对提升管理效果有较大的积极影响,为此电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和时代发展要求对现存电网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关人员可以对GIS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使用此技术可以对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行有效弥补,使用此项技术可以完成地貌检测工作,控制中心可以对智能电网运行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在分析后便会制定计划展开电力调控工作,从而实现监控和调度一体化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发挥GIS技术相关工作体系的作用和价值,电力企业需要根据其应用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对实际工作方式进行合理调整,保证现有工作方式满足其要求;除此之外电力企业需要充分重视数据管理工作,做好数据收集、存储及备份工作,避免数据丢失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数据的完整性。

第二,加大工作人员管理力度。为了给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顺利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电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需求招聘更多的工作人员,在招聘过程中做好应聘者专业水平及综合能力考核工作,录用各方面均比较突出的人员,进而为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提供数量充足的工作人员。与此同时电力企业需要根据工作人员的特长对其岗位职责进行合理分配,保证其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能够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此外需要定期展开培训工作,让工作人员掌握更多先进的技术,从而为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效果的提升提供更多的保障。

第三,对SCADA系统进行合理应用。为了有效解决以往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盲目性较大的问题,电力企业可以对SCADA系统进行应用,使用此系统可以对相关操作进行二十四小时监控,可以实现在线分析的目标,并且可以使用图像方式对获得其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呈现,工作人员可以直观的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保证调控工作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智能电网模式下的大环境下,实现企业配电调控的一体化管理不仅可以使配电调控工作变得简单便捷,更能直接有效地避免企业管理中所带来的弊端和失效。本文对于智能电网配网企业调控一体化的实现,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必要分析。由此可见,在智能管理模式下实现企业配网调控的一体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时代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琦.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6):8.

[2]腾丽荣.浅议智能电网中电力调控一体化的作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