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体会

/ 2

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体会

仁青草

李杰骆丽李秀丽胡希红李红(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病2病房116001)

【中图分类号】R7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114-02

本文收集1993年6月到200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癫痫持续状态的病例52例,其中神经科病人38例,老年病综合病房8例,急诊病人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治疗体会作一总结,以利于在治疗工作中提高抢救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52例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在18-78岁之间,其中20岁以下者4例,20-40岁之间者11例,41-60岁之间者14例,61岁以上者23例。

二、病因

本组52例中,病因不清的原发性癫痫11例,占21.15%,病因明确者41例,占全部病例的78.84%,以脑血管病最常见,其中脑出血后遗症者10例,脑梗塞后遗症者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塞4例(其中颞顶叶及额叶梗塞各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其次脑肿瘤4例,尿毒症4例,颅内感染3例,脑外伤后遗症3例,糖尿病2例,慢性酒精中毒1例。

三、诱发因素

本组资料统计显示:由于不同原因突发停药诱发者12例,未按抗癫痫药物应用原则换药而诱发者9例,不规则用药者6例,有发烧、呼吸系统感染诱发者6例,急性胃肠炎者4例,由于情绪激动诱发者4例,受惊吓等精神诱因者4例,生活不规律者2例,月经期发病者2例,大量饮酒后发生2例,性交过程中发生者1例。

四、治疗方法

在通畅呼吸道、吸氧、防护的同时,建立静脉通道。

1、即刻给安定,用注射器抽取足量(一般20-30mg),不经稀释缓慢静脉注射,速度每分钟不超过2mg,直到终止发作。为保持疗效并防止复发,以安定60-100mg加入到5%糖盐水中静点,速度以40ml/小时为宜。

2、鲁米那0.2克肌注,以后每4-6小时给0.2克,症状控制后改为隔4-6小时0.1克肌注,若第二天仍不能进食者应尽快予鼻饲,口服抗癫痫药物。鲁米那逐渐减量,一般5-7天后停用。

3、经上述处理基本可以控制发作,若症状仍未控制,可以给10%水合氯醛10-20ml鼻饲或灌肠。

4、脑保护治疗,常规用20%甘露醇,地塞米松以抗脑水肿及抗自由基治疗。

6、保持热量及能量的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五、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完全得到控制者42例,抢救成功率为80.76%,死亡10例,其中死于呼吸循环功衰竭者5例,死于并发症者5例。死亡病例中持续时间在13小时以上5例,有3例持续4-6小时,2例时间在3小时内。

讨论

癫痫持续状态是神经科常见的急重症,它是指持续、频繁的癫痫发作,包括一次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发作多次,其间歇期神志不清或昏迷,对之如不及时控制,可导致不可逆的脑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故其治疗原则以快速终止发作,减少脑损害为主,另外对于继发性癫痫持续状态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基础上,予以抗癫痫治疗。

本文通过对52例癫痫持续状态病人资料的总结,深有体会,认识到该病较重,死亡率较高,为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速效抗癫痫药,迅速控制发作,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们发现癫痫持续的时间越长,控制越难,死亡率越高。有资料统计表明:癫痫持续时间在1小时之内者较易控制,持续20分钟者,大脑皮层缺氧严重,加重神经细胞的损伤;若持续60分钟,则海马、杏仁核、小脑、丘脑及大脑皮层发生器质性损害,并可导致继发性代谢障碍,出现酸中毒、高颅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甚至休克、心肾及呼吸功能衰竭;若持续13小时,大部分病例死亡。本组统计资料亦证明了这点。因此主张在抢救时应选择安定和鲁米那联合应用,因安定起效快,静脉用后1-2小时即达最高血浓度,但其维持时间短,20分钟血清浓度下降50%,而苯巴比妥起效慢,但起作用时间长,故采用两药配合用,能收到良好效果。在工作中体会到,多次少量应用安定,会增加其在体内的蓄积,降低机体对其敏感性,故主张首剂安定一定要足量,这一点非常重要。2、抗脑水肿及自由基治疗不可缺少。许多实验研究已证明:癫痫持续状态者的大脑组织细胞发生缺氧性改变,产生局部或广泛的脑水肿和氧自由基的蓄积,而致生物细胞膜崩解,使脑细胞正常代谢受到破坏及病变区脑细胞受损或死亡,造成中枢衰竭及其它并发症。本组病例有5例死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考虑与之造成的中枢损害有关。因此消除脑水肿及抗氧自由基治疗是抢救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可忽视。一般在抽搐发作后2-3天脑水肿达高峰,第五天开始消退,故对于脱水剂的应用,要早期,足量用,并持续一定的时间。3、预防及控制感染,保护呼吸道通畅,是必须的辅助措施,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4、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规律地减量,停药或换药,避免受凉及精神刺激,生活有规律,对预防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史玉泉,等.实用神经病学.第二版.789-800.

[2]韩伸,丛克语,主编.神经病治疗学.

[3]吴逊.癫痫和发作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37-238.

[4]李杰.中华实用医学,2003,5(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