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体会

王秋雨

王秋雨(湘西自治州中心血站湖南湘西416000)

【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来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即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输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结论:给患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采用洗涤红细胞输血治疗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108-0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血液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多由于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产生自身红细胞抗体,破坏红细胞而引起[1]。当患者处于贫血状态时,很有可能出现虚弱,浑身乏力,头昏,心悸气短,甚至严重的可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然而,在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输血治疗对于抢救患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主要选择通过对患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来分析其临床疗效,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来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如下表1、表2、表3.

表1两组患者临床统计资料

注:两组继发性患者在患病类型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施以糖皮质激素并根据患者症状进行治疗,对症下药,口服适量的药物等。当患者体内的血红细胞呈上升状态并且溶血性症状开始减缓情况下撤销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输血,输血的过程中应该控制滴入速度,较慢为宜。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

1.3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判定患者的治疗情况,现将治疗情况分为三类。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消失,并且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清胆红素全部恢复到正常的范围内时;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红蛋白含量>80g/L,网织红细胞<5%,血清胆红素≤34μmol/L[2];无效:各项指标均没有改善并且临床症状也未见好转。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资料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百分率(%)来表示计数资料。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治疗得出,观察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25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患者显效11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如下表4.

表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照表

注:P<0.0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还没有完全确定其发病原因,很多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的先天性免疫缺陷或者免疫功能遭受破坏等多种因素有关,最终导致产生自身抗体,更多临床试验以及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与病毒感染以及冷凝集素有关。冷凝激素综合征也称为冷凝集素疾病,是伴有冷反应性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10%~30%,也有资料统计占10%~25%[3]。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而言,其发病原因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原发性以及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其中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般是由于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疾病或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正常情况下机体内B淋巴细胞产生红细胞自身抗体,T淋巴细胞移植抗体活性,当种种原因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这种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平衡作用被打破,引起机体内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导致资深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4]。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而言,治疗该病情的首要方案是糖皮质激素治疗,该激素主要是抑制红细胞抗体的产生,从而保证红细胞的寿命。对于患者而言,若病情较轻,可以选择口服,但是病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应该先采取静脉注射,再待好转后实施口服。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时,由于患者自身体内有免疫异常的自身抗体,因此在进行配血时,应该选择多个献血者进行配血,选择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患者反应最小的血液,在输入过程中还应该控制输入量以及输入速度,只要能达到正常的氧交换以及心肺功能的正常维持即可。对于患者而言,输血只是为了缓解患者暂时缺氧的状态,如果中途糖皮质激素达到效果,溶血的症状就可以获得减轻,这时候可以不必输血。对危及生命的中度AIHA患者,且有严重的缺氧症状,应通过严格的配血后,输注洗涤红细胞,输血时须输液及使用大量激素,并控制输血量和输血速度,密切观察有无溶血性情况,以便急救[5]。

通过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两组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输血治疗在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起着很好的疗效。本院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来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即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数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由此可以显示出,在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进行输血治疗有着很好的疗效,但是在选择输血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患者的实际情况,考量输血的必要性。虽然输血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血清其自身有着免疫抗体,即便配血成功后也会或多或少的不良反应。因此,应该控制输血治疗这一方法。但对于危及患者生命时,输血治疗在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谢琦瑛.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效果评价[J].现代医学,2012,1(2):105.

[2]张玉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3(7):719-721.

[3]李勇,杨贵贞.人类红细胞血型学实用理论与实验技术[J].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3):183.

[4]陆紫敏,纪黎明,梁萍,等.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应用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9):750-752.

[5]滕本秀.科学合理安全输血[J].重庆医学,2006,35(1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