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1

高海拔地区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马菊英

[关键词]:高海拔;小儿肺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2011年从我科收住的小儿肺炎58人次谈些护理体会。

1一般资料

在58例小儿肺炎中,年龄最大的9岁,最小的6天。6天-1岁的22人,1-5岁的30人,5-9岁的6人。由此可见,小儿肺炎是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2典型病例

王静,女,住院号75630患儿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气喘、纳差5天而入住我科,入院时咳嗽、气喘甚至呈张口点头样呼吸。双鼻翼扇动、面唇发绀、精神萎靡、呈嗜睡状。查体时双肺呼吸音粗,布满较广泛干湿性罗音,心率:135次/分,诊断为小儿肺炎伴心衰。治疗采取给氧、强心、加强抗感染、止咳平喘、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1天后病情好转,10天后痊愈出院。

3护理及体会

3.1一般护理: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病室应整洁,空气应流通,保持病室安静。由于高热或细菌毒素作用于患儿,发生惊厥,因而增加了机体的耗氧量及心脏负担,因此要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做到三轻。不要过多的给患儿翻身,并要做好各项护理记录,为医生治疗提供广泛有利的依据。

3.2纠正缺氧由于小儿解剖生理特点所决定小儿时期肺组织发育不成熟,肺泡较成人少,因此气体交换面积少,小儿肺叶富结缔组织,肺间质血管丰富,故整个肺组织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此外由于支气管细小,呼吸机体旺盛的代谢,常以加快呼吸频率来代偿,而我院地处高原有缺氧、干燥、寒冷、风沙大的特点,而当肺组织有炎症时,呼吸困难症状更为明显。故应根据缺氧程度,给予足够量的氧。轻度患病小儿可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儿安静情况下不给氧,对体弱或幼小患儿可在吃奶前后给20-30分钟的氧,流量为0.5-1升/分,中度缺氧流量为2-4升/分,重度缺氧流量为5升/分左右,给氧时注意随时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同时检查鼻导管是否达到深度(鼻尖至耳垂长度的2/3),过深患儿易发生呛咳,过浅氧气吸入少,不能达到给氧的目的。

3.3保持呼吸道通畅正常小儿支气管较成人狭窄,粘膜较弱,血运丰富,纤毛运动及咳嗽反应较差,当炎症时支气管粘膜充血,分泌物增多,而小儿反应低下,无力将痰咳出。因此,要及时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要注意动作要轻,吸力不宜过大,一次吸痰时间不能过长(不得超过10-15秒),以免造成粘膜损伤而发生感染。年长儿要鼓励其咳痰,改变体位或轻拍患儿背,以利痰液排出。

3.4准确掌握药、液量及速度:按医嘱认真准确掌握药、液量、药量不足在体内不能其抗炎作用而延误病程,药量过大对机体有害。因此,必须准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准确掌握滴速,滴速过快液量过多易发生肺水肿及心衰(原有心衰则加重),滴速过慢则影响疗效。

3.5饮食应嘱患儿家属密切配合,给患儿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及足够量的水,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但一次食量不能过多,以免引起腹胀,加重呼吸困难,虚弱及病重的患儿喂养、饮水及服药时要特别细心,使患儿呈半卧位或侧卧位,而且不能喂的过急,防止呛咳及发生窒息。

此外,小儿肺炎常伴有高热,除因药物降温外,还可采取物理降温,如30%-50%酒精擦浴法或头部放置冰袋。

3.6保持室内温度、湿度,在高原地区有助于患儿的恢复,必要时可用小儿高压氧仓治疗。

讨论

通过临床的护理,体会到:在护理小儿肺炎时,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很重要,如观察其啼哭情况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准确掌握用药剂量及其滴速,并嘱其患儿家属密切配合,精心喂养细致护理可使患儿转危为安,从而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新编护士必读》苏兰若李丹主编辽宁科学出版2008年6月第1版

[2]《现代护理学新编》姚蕰伍郭常午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青海医药杂志》于淑梅赵德跃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