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2010年湛江市气候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3

1981~2010年湛江市气候特征分析

黄克鑫曾凌粤

中国民用航空湛江空中交通管理站黄克鑫

湛江市气象局曾凌粤

摘要:本文利用湛江市1981—2010年6个气象观测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湛江近30年来气候的年、季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表明:(1)湛江地区气温呈缓慢增长的趋势,且变化高于全球与全国的变暖趋势。(2)湛江地区降水日数和降水量都呈现减少的趋势,且降水日数的减少更加明显。(3)湛江地区日照时数近三十年呈缓慢增多的趋势。

关键词:气候学;湛江市;气温;降水;日照时数

湛江地处广东省西南部,三面环海,是广东乃至全国的重要宜居城市之一。前人对气候变化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3],然而湛江市的气候研究几乎处于空白,本文利用湛江市1981~2010年6个气象观测站点的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湛江近30年来的气候年、季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气候变化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4],本文将重点研究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的气候特征。

1气温变化特征

1.1湛江市气温年和季节变化特征

近100年来,全球气温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气温也不断的增长。

1981~2010年湛江市年平均气温呈缓慢上升趋势,每10年增高0.247℃,明显高于全球和全国气温的增暖趋势,其残差平方和Q为5.18,回归平方和U为1.37,相关系数r为1.099,经检验递增趋势达到信度α=0.01的显著性水平,增温趋势明显。历年平均温度23.4℃。1997年到2007年为相对偏暖期,全为气温正距平,该阶段平均气温为23.8℃,平均气温距平为0.4℃。极端最高值出现于1998年,为24.4℃,1998年是有观测记录以来全球最暖的一年,也是中国气温创百年来的最高记录年份,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湛江的气温也是出现了上升的趋势;极端最低值出现在1984年,为22.5℃。

湛江六个站点4季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比较平缓。春季(3~5月)增温不明显,春季平均温度为23.3℃。最低值出现在1985年为21.5℃,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为24.9℃。夏季(6~8月)平均气温呈缓慢递减趋势,夏季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998年,为29.8℃,最低值出现在2008年,为27.7℃。秋季(9~11月)平均气温呈缓慢递减趋势,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为25.7℃。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为23.8℃。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为缓慢增温,最高温度为17.9℃,共有两年出现,分别为2002年和2010年。经信度检验,春、冬季温度递增趋势达到信度α=0.05的显著性水平,夏、秋季温度递增趋势未达到信度α=0.05的显著性水平。湛江市区的四季温度有如下规律: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1.2湛江市气温空间分布特征

为了体现全湛江温度的区域分布特点,特选遂溪(59650)、廉江(59654)、吴川(59656)、雷州(59750)、湛江(59658)、徐闻(59754)六个气象台站1981年到2010年的各季和年平均温度,通过插值法,得到如下结论:春季的气温从北向南依次递增,最小中心位于湛江市区,为23.4℃,最大中心位于徐闻,为24.4℃;夏季的气温从西往冬依次递增,最小中心位于廉江,为28.4℃,最大中心位于吴川和湛江市区,都是28.7℃;秋季温度最低的位置出现在湛江西北部,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递增。西北部温度最低的原因可能是纬度相对较高,且不与茂名接壤,北部湾的海域对其常年温度有降低的作用。温度最高区域是徐闻,该县地理纬度都在北纬20.6度以南。

2降水变化特征

2.1湛江市降水年和季节变化特征

对1981~2010年湛江六个站点的年、季节平均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进行分析,1981~2010年湛江六站年平均降水天数呈下降趋势,每10年减少6.14d,经检验降水日数递减趋势达到信度α=0.01的显著性水平。历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34.7d。极端最高值出现于1985年,为162.7d;极端最低值出现在2003年,为106.3d。1981~2010年湛江年平均降水量呈缓慢下降趋势,每10年减少27.5mm,经检验降水量递减趋势未达到信度α=0.01的显著性水平,减少趋势不明显。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628.6mm。极端最高值出现于1985年,为2394.8mm;极端最低值出现在2004年,为1137.9mm。

综上所述,湛江地区近30年降水日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但年平均降水量的减少并不明显,1985年,降水日数和降水量都达到极大值,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的极小值年份。

春季(3~5月)降水日数呈缓慢递减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2002年,为31.0d,最高值出现在1984年,为48.3d,平均降水日数为41.1d。夏季(6~8月)平均降水日数呈缓慢递增趋势,夏季降水日数最高值出现在1994年,为60.3d,最低值出现在1983年,为37.7d,平均降水日数为46.6d。秋季(9~11月)平均降水日数呈缓慢递减趋势,最高值出现在1982年,为42.2d。最低值出现在,1991年,为15.8d,平均降水日数为27.1d。冬季(12月~次年2月)呈缓慢递减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2003年,为8.3d,最高值出现在1983年,为39.8d,平均降水日数为22.3d。春季(3~5月)降水量呈缓慢递减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1995年,为63.6mm,最高值出现在1997年,为255.0mm,平均降水量为121.6mm。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呈缓慢递增趋势,夏季降水量最高值出现在1994年,为513.9mm,最低值出现在1996年,为152.5mm,平均降水量为262.7mm。秋季(9~11月)平均降水量呈缓慢递减趋势,最高值出现在1981年,为265.8mm。最低值出现在1991年,为44.9mm,平均降水量为128.8mm。冬季(12月~次年2月)呈缓慢递减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1981年,为4.1mm,最高值出现在1983年,为88.6mm,平均降水日数为31.7mm。

各个站点降水日数的总体规律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降水量的总体规律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春季降水日数和降水量最多的均为遂溪县,分别为27.1d和419.1mm,最少的均为徐闻,分别为16.4d和214mm。夏季降水日数和降水量最多的均为廉江县,分别为42.1d和906.1mm,最少的均为徐闻,分布为27.9d和615.3mm。秋季降水日数和降水量最多的均为徐闻,分别为21.9d和502.2mm,最少的均为廉江,分别为17.8d和314.2mm。冬季降水日数最多的为廉江,为13.2d,降水量最大的为吴川,为103.9mm,降水日数和降水量最少的均为徐闻,分别为7.9d和62.1mm。

2.2湛江市降水空间分布特征

湛江市1981~2010年的30年间,通过对四季和全年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进行分析,春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从北向南依次递减,最大中心位于遂溪(27.1d,419.1mm),最小中心出现在徐闻(16.4d,214.0mm)。夏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从西北向南依次递减,最大中心位于廉江(42.1d,906.1mm),最小中心出现在徐闻(27.9d,615.3mm)。秋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从南向北依次递减,最大中心位于徐闻(21.9d,502.2mm),最小中心出现在廉江(17.8d,314.2mm)。冬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从东北向西南依次递减,最大中心位于吴川(103.9mm),最小中心出现在徐闻(62.1mm);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从北向南依次递减,最大中心位于廉江(13.2d),最小中心出现在徐闻(7.9d)。全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从北向南依次递减,最大中心位于廉江(100.4d,1723.1mm),最小中心出现在徐闻(74.1d,1393.6mm)。由此可见,湛江全市秋季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与其他三季和全年的空间分布特点存在显著性的区别,几乎可以说相反。

3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3.1湛江市日照时数年和季节变化特征

对1981~2010年湛江市六个站点的年、季节平均日照时数进行分析,1981~2010年湛江年平均日照时数呈上升趋势,黑色线为湛江地区1981年至2010年年平均日照时数变化的一元回归方程,每10年增加46h,经检验日照时数递增趋势达到信度α=0.01的显著性水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24.2h。极端最高值出现于2003年,为2289.0h;极端最低值出现在1985年,为1707.4h。春季(3~5月)日照时数呈缓慢增加的趋势,日照时数倾向率为8h/10y。最低值出现在1984年,为71.1h,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为154.1h,平均日照时数为113.5h。夏季(6~8月)平均日照时数呈缓慢递增趋。夏季日照时数最高值出现在1983年,为236.6h,最低值出现在1994年,为161.8h,平均日照时数为209.5h。秋季(9~11月)平均日照时数呈缓慢递增趋势,最高值出现在1994年,为218.1h。最低值出现在,1981年,为148.0h,平均日照时数为189.1h。冬季(12月~次年2月)呈缓慢递减的趋势。最低值出现在2005年,为75.4h,最高值出现在1987年,为164.4h,平均日照时数为22.3d。日照时数多少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

3.2湛江市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特征

春季的日照时数从北向南依次递减,最小中心位于廉江,全季总日照时数为302h,最大中心位于徐闻,全季日照时数为477.4h。夏季的日照时数呈现“牛眼”状,最小中心位于廉江,全季总日照时数为547.9h,最大中心位于雷州东部,全季日照时数为477.4h。秋季的日照时数最小中心位于廉江,全季总日照时数为541.6h,最大中心位于雷州东北部、遂溪东南部,全季日照时数为595.9h。冬季的日照时数从东北向西到西南依次递减,最小中心位于廉江,全季总日照时数为322.5h,最大中心位于吴川,全季日照时数为373.7h。全年的日照时数呈现“牛眼”状分布,最小中心位于廉江,全年总日照时数为1714h,最大中心位于雷州,全年日照时数为2037.2h。

4小结

(1)湛江地区温度近30年呈缓慢增长的态势,每10年增高0.247℃。季平均温度,冬、春季呈缓慢递增趋势;夏、秋季呈缓慢递减趋势,季平均温度总体呈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温度的空间分布由西北部向西南部逐渐递增。

(2)湛江地区降水日数和降水量都呈减少的趋势,降水日数的减少更加的明显,1985年降水日数和降水量都达到极大值,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的极小值年份。湛江各站的降水日数的总体规律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降水量的总体规律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3)降水的空间分布呈以下规律:春、夏、冬及全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基本由北向南依次递减,秋季反之,由北向南依次递增。

(4)湛江地区日照时数呈递增趋势,日照时数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呈以下规律:春季的日照时数从北向南依次递减;夏季的日照时数最小中心位于廉江,最大中心位于雷州东部;秋季的日照时数最小中心位于廉江,最大中心位于雷州东北部、遂溪东南部;冬季的日照时数从东北向西到西南依次递减;全年的日照时数最小中心位于廉江最大中心位于雷州。

参考文献:

[1]李春玲.近50年兴宁市气温、降雨量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J].广东气象,2010,32(5):29-31.

[2]刘惠芳,周兆丁.博罗县47年来气温的变化特征.[J].广东气象,2010,32(2):34-36.

[3]罗伟华,张明洁,姚建春,等.近47年来广东省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J].广东气象,2009,31(1):35-38.

[4]黄慧君,王永平,李庆红.洱海流域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洱海水资源的影响[J].气象,2013,39(4):436-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