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蒋笃林

蒋笃林(河南省永城市蒋口镇二中河南商丘476600)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主张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是“大批量”培养规格化人才的教育,强调的是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塑造和改变。对学生来讲,这种教育采用的是一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这种教育的教学忽视情感,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造成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我们过去的教学改革,尽管也强调学生为主体,但是到了具体教学上,考虑的还是教师怎样教,结果还是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所谓“主体学习”。而新课程倡导的则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尝试,培养能力

现在我们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积极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但是在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希望学生顺从、听话;于是就有了老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就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聆听”。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爱用心去创造。要使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能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切实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价值观,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体现,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

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师的帮助下,和同学们一道在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学习。学语文,就应该是学生自己学习识字写字,自己学习读书,自己去进行口语交际,自己学习写作文。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学的组织下,学生有层次地读书,由“读通”到“读懂”再到“品读”。正如课程标准提倡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合作学习,促进发展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两千多年前《学记》中就曾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的几位教育家把它总结成一种系统的教学理论,并在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得到实质性的进展。所谓合作学习,是“旨在促进学生在益智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它实质上指学生地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在日常教育学活动中,教师应十分重视集体的教育,应采取各种方式,开展各种活动来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如在班级中组建学习活动小组,开展互帮互学、共同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就是很好的方式。开展这一活动,首先是要根据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差异,设置学习小组,依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分工,并明确职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创设几把握能让小组“动起来”的机会。

三、合作调查,认真预习

课文讲解之前,学生们要先预习。如扫除文字的障碍,可按小组分工进行,让小组成员负责解决一部分问题,再相互传授,达到小组全部成员对字词的全部解决。又如了解文章背景,可让小组成员分头去调查所需材料,课本、杂志、报纸、书籍等,然后小组总结,汇总成条理清晰的符合要求的材料,最后在全班讨论。这样预习,全面、具体,思考深入而细致,能积极发现问题,找出难点、重点,对新知的接受作用很大。

四、合作讨论,掌握新知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实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双边”活动。故而一堂语文课决不是老师一人的独角戏,哪怕是极精彩的表演也不行。合作学习,是一个立体化、多层次、网络式的课堂思维结构。老师和学生之间是纵向的信息反馈。从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到对课文严谨的结构、翩翩的文采、精巧的构思、优美的意境、独特的写作特点的了解,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有启发作用的问题,让学生争议、辨论,这样就使学生之间形成了横向的网络联系。

这样,有共鸣,有交流,有反馈,由原来单纯的传授知识变为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由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去猎取知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相互合作,积极配合,纵横联系,最后到达掌握新知的目的。

五、合作复习,巩固旧知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设置不同的作业内容分发到各小组,引导他们经过共同讨论,互教互助,团结协作,掌握知识。然后,在以测试的形式,检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计分,最后评出优胜小组。这就要求组内成员平时互助合作,不仅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它同伴的学习负责,提高了学习成绩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合作学习,而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包括合作学习的组织及学习活动。学习任务要明确。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为完成共同的任务组织活动,积极交流、沟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还应有必要的让步。还要学会学习别人、赞赏别人,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评价。

六、探究新知,体验成功

探求是人类的本能,求知欲是人类本性中最大的驱动力之一。探究学习正是适应人类的探求本能、发展每个人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可以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让别人分享自己学习的成功、快乐、学生不但会真正了解他人参与学习的心境,关注他人学习情感,而且自己也能体验到轻松、快乐的情感,从而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当然,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世界上的事物也纷繁复杂的,因此,学生探究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可能是错误的。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对于学生来说重要的不是成败,而是其探究的经历和体验,因为这对他们的发展是有着深远的意义的。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是探究学习的前提。天底下没有一个不爱求知的孩子。青少年为探究提出的任何问题和答案都是有他们的逻辑和道理的,有价值的,哪怕是“鸡毛蒜皮”的问题。要鼓励和帮助每一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要鼓励和帮助每一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自己获取新知能力的途径。

自主、合作、探究,落实到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态度,而且在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