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手术在缩短耳鼻喉科患者平均住院日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日间手术在缩短耳鼻喉科患者平均住院日中的作用

刘雪维董艳柏亚玲代琳波陈阿娟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耳鼻喉科一病区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日间手术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日间手术管理质量,解决患者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缩短平均住院日。方法:科室成立七个医护一体化小组,各医护小组均由8-9人团队组成负责本组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到随访的全程安排,设立日间手术专职医护团队,实现正真意义上的医护一体化。通过优化日间手术流程、准入标准、日间手术日及健康宣教等规章制度,建立日间手术管理新模式。结果:医护一体化的日间手术模式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了住院总费用、加快了床位周转、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强了医护凝聚力。结论:短平快的创新模式是医疗整合资源的势必,日间手术等快速康复理念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医护一体化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护士专业知识缺乏、表象护理、科研缺乏的传统问题及医生缺乏护理常识的问题,有效的避免了安全隐患。

关键词:日间手术;缩短耳鼻喉科住院日;作用。

“医护一体化”是指医生和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诊疗团队,以医护小组的形式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责任制整体医疗服务。“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模式,重建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护士参与诊疗计划的制定,共同讨论治疗护理方案,医护共同查房及病例讨论,在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提供整体医疗服务。床位是医院管理的细胞,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科室乃至医院的整体发展,加强床位动态管理,实行床位全科共享,建立医护联合体,是床位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

我科平均待床150-200人次,待床时间可达1月之久,位居我院待床人数前3,科室主要面临:资源少,收容压力大,患者意见多;医护分组细,床位管理难度增加;肿瘤患者多、待术时间长,安全隐患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科室发动全体人员头脑风暴,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科自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开展以来,实施“以患者为中心,以专业为发展”的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有效的推动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提升了护理质量。2016年4月我科组织全院医护一体化查房,反响良好,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被全院推广。

为进一步加快床位周转,缓解待床压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我科自2013年5月起开展日间手术,共收治日间手术患者300人次,采用分散收、分散治的收容方式。制定了日间手术相关规章制度及流程,规范了日间手术管理,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正在逐步改善。现将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1运行模式

我科开展床位53张,其中军人床位:2张;急诊床:2张;日间手术床:3张;耳组:18张;鼻组:16张;喉组:12张。共分为三个医疗大组,七个医护小组。各医护小组均由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总医师各1名、主管医师2-3名、责任组长1名、主管护士2名的8-9人团队组成。各医疗组实施3级检诊制,负责本组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到随访的全程安排,设立日间手术专职医生3名、审核医生2名、日间手术专职护士3名,实现正真意义上的医护一体化。

2管理模式

2.1.优化日间手术规章制度:实施绿色通道、专人管理;指定日间手术病房,抽调专业性强的医生、护士负责,统一预约、排程、治疗、宣教及随访。患者在24小时内出入院;各医疗组确定日间手术适应症;严格按日间手术流程办理;确保患者医疗护理安全;医护双方多样化健康教育;制定随访清单。简化日间手术医疗文书;健全网络系统,培训相关人员等。

2.2优化日间手术准入标准:包括病人筛选、病种要求及手术医生准入标准。如患者方面:麻醉符合标准、年龄<70岁、重要脏器无损伤、全身情况好、无合并症等。选定耳前、耳后瘘管,耳廓包块、分泌性中耳炎、鼻前庭囊肿、腺样体肥大、声带息肉、喉癌术后拔管7种疾病纳入日间手术管理范畴。并制定了日间手术患者术后观察要点及特殊病情变化患者在院及出院后的处理方案。

2.3优化日间手术流程:患者就诊→专职医生接诊→开具日间住院证及检查单→办公护士登记→住院总审核→确定手术方案麻醉方式→责任护士宣教→医护患见面→通知住院处收容→安排床位→医生查体→护士评估宣教→手术→宣教→次日8:00前出院→随访→复查。

2.4优化日间手术日:根据前一日收容及当日出院床位数,确定日间手术量。特定各组日间手术日,错时收容,避免拥堵。耳组:周四、周五;鼻组:周二、周五;喉组:周三、周四。

在安排上尽量做到合理安排床位、病种及手术台次,有序收容、平衡及有序衔接。快速诊疗,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2.5优化日间手术健康宣教:采取前移、外延、一体化的宣教方式。制定了日间手术健康宣教卡,在患者审核通过后,医护双方在院前进行系统的、针对性强的个性化、多样化日间手术指导。通过口头、书面、电话、视频的形式落实,由专人负责、组长互评、医生把关。宣教到位,达到患者、家属、科室均满意。

2.6优化日常管理:

2.6.1.医护沟通定时化:住院总、护长及办公护士每日最少沟通两次,以便合理安排手术、出院及第二日的收容。护士需全面掌握待床人数及待床病种,做到心中有数,及时与门诊及住院处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2.6.2检查审核充分化:各组大手术、疑难病例及特殊病人,在入院前一日住院总再次院前审核,完善检查,确保收入的患者都能在第一时间完成手术,缩短术前待术日。

2.6.3患者安全路径化: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如无特殊情况,所有诊疗走临床路径模式。做到安全、有序,有章可循。

2.6.4.工作数量最大化:住院总医师根据病人病情、手术量及待床人数合理安排出入院。护长及办公护士需掌握每名教授的出门诊时间及每日最大手术量,合理安排病种收容,确保各组每天都能完成定额的手术。每周晨会通报各组工作量,完成好的医疗组给予奖励,不达标的组予相应扣罚。

2.7持续改进措施:科室每月定期进行医护满意度调查及出院随访。分别于出院后1天、1月以电话+复查访谈的形式随访。日间手术随访率100%。重视患者的感受,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科室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调整方案、优化服务质量,促进医、护、患三方和谐,三方受益。

3结果

通过变革诊疗模式,进行资源重组和优化流程,2015年全年我病区月均出入院260-280人次,手术:230-240人次,床位使用率:100%。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了,住院总费用降低了,满意度提高了。

表二:2012-2015年均满意度比较:

4.讨论

医疗工作的核心问题永远是安全,“短、平、快”的创新模式是医疗整合资源的势必,日间手术等快速康复理念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医护一体化的提出是医疗事业的一次升华,也是患者快速康复的王道。医护一体化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护士专业知识缺乏、表象护理、科研缺乏的传统问题及医生缺乏护理常识的问题,有效避免安全隐患。

在运行中,我们发现由于资源、人力等多方面因素,我们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力争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护服务。

参考文献:

[1]侯晓玲,张林.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运行病历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

中国护理管理.2014,6(14):651

[2]严晓霞,余瑛.专科医院日间化疗病房管理模式的探讨.解放军护理杂

志.2011.28(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