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能

佟建林

佟建林

(宁夏盐池县第四小学,宁夏盐池县751500)

摘要:课堂效能----面对着当前既要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还要提高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我们一方面认为和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有关,但是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才能通过提高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来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减轻学业负担?我认为应该是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因为高效课堂是高效学习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如何;提高;课堂;效能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9-0000-01

如何提高课堂效能,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成绩,是摆在当前大多数老师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面对着当前既要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还要提高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我们一方面认为和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有关,但是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才能通过提高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来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减轻学业负担?我认为应该是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因为高效课堂是高效学习的核心所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课堂的首要工作—备课。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是上课前的一个关键环节。近年来,有许多教师逐渐认为上课又不按照教案来上,备它有什么用处,而且给老师带来许多麻烦。那么我要说,你完全曲解了备课的用处,备课是让你熟悉教材,熟悉你的学生,考察你是否与你的学生达成了默契。因为我们都知道,备课要备符合你本班学生的特点的课。这就是首先要了解学生。在课堂预设时,你就要大约知道,那些内容学生不可能学会,是部分还是全体,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其次,你要知道那些地方学生可能能够自己学会,不需要教师来讲解。第三,要用什么方法来暴漏学生的“闪光点”和“相异构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相异构想”。并不是说,你教案上怎样写了就怎样教。

二、课堂是一个教师工作的阵营,也是提高教学效能的主要环节,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怎样将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课堂中要少讲精讲。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宰了整个课堂,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种不科学的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后来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许多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也有意识的去克服,但是我观察了一下,大多数教师还是讲的太多。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张人利老师指出,每堂课讲不能超过15分钟、10分钟。课堂中要讲,但要做到精讲,也就是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科学的,因为学生只听不练,算白听,没有当堂消化知识,还是囫囵吞枣。课堂中时间的安排就相当重要,新课前5分钟的复习巩固,新课后10-20分钟左右的时间练习是相当重要的。当然这要取决与你这一节课的内容。例如,在前一段时间,我们讲的小数乘法计算方法,过去学生已经对整数的计算方法了如指掌,所以这一节,我只是告诉学生点小数点的方法。其余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学生的练习上。课堂效果就非常大。

(二)要充分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敢暴露真实想法,怕遭人议论;怕回答不符和教师的要求,惹人笑话。教师担心学生的“奇谈怪论”干扰既定教学程序。师生双方顾虑重重,导致本来可以生动活泼的一堂课成为死气沉沉、呆板单调的“一言堂”。我们老师就把一切错误都赖给学生,说学生不配合教师进行教学,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是你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激励学生暴露相异构想,分享彼此观点。

在我身上就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第二天上午要考试,前一天下午我感觉有一道题要考,在课堂上我就再三的讲,并且强调明天这一道题一定要考。第二天考试果然有这么一道题,当时,我很高兴,但是考完之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做错。什么原因,就是“相异构想”完全没有暴露出来。学生对于这一道题,还是一张白纸,还是停留在他原有的知识上。

因此,在教学中对不同构想做出比较、选择,自觉判断什么是科学的、有效的、最佳的,从而对正确观念认识更深刻,对错误观念纠正更彻底。当学生不敢或不愿暴露自己想法时,教师要善于洞察他们心理,未卜先知,采用有效方法,激励学生大胆表现。如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景,预设一个激发认知冲突的陷阱,鼓励学生参与小组交流讨论等等。

“分数初步认识”这堂课,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教师通常的做法都是通过创设分苹果情境引入,教师先用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分得几个?(2个),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分得几个?(1个),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分得几个?(半个)半个苹果,那么这时候学生就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那么怎么办?在生产劳动与生活实际中,往往会碰到许多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表示的结果。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实践需要,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上述教法设计严密,曾被认为是一种好做法,但其本质上还是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灌输式教学。因为教师没有想学生所想,没有给学生提供暴露“相异构想”的机会。学生是带着经验走进课堂的,他们学习分数前已具有形形色色的相异构想,教师不应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苹果的一半。

(三)课堂中的提问。课堂的提问是一门艺术,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提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含糊不清,或者没有目的,学生学习起来就很难容纳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也就没有情趣。因此,教师教师的提问要目的明确,言简意赅,切莫摸棱两可,冗长罗嗦。

(四)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课堂练习是教师检查学生对这一节课知识掌握情况,是把所学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的基本形式。因此,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估计到分层次的学生,既要照顾到学困生,又要充分体现优等生。那种盲目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往往是无益的。

上述观点,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也是我从教二十余年当中,不断汲取的营养,今天在这里提出来,和各位老师交流,希望能达成共识。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及时引导、点拨,善于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