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1

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王戈1邓婵娟2

王戈1邓婵娟2(1绵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18200,2绵竹市人民医院内三科618200)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特点,并探讨相应策略。方法: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三个角度分析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特点。结论:口腔科职业暴露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涉及到口腔临床工作的方方面面。而有效风险管理措施能够将口腔科职业暴露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地步。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1-0592-01

口腔门诊诊疗操作多为侵入性治疗,且在对口腔门诊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之前,并未对口腔病患者进行感染源筛查。口腔科诊断治疗室人群密度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具有感染性的飞沫和气溶胶。因此,加强口腔门诊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尤为重要。下面将根据口腔门诊诊疗的特点分析口腔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供应对措施。

1.口腔门诊职业暴露的特点1.1有大量潜在未知的传染源在进行口腔侵入性操作之前,口腔科患者并未进行感染源筛查。

感染来源为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或带有致病菌的健康带菌者。传染病患者就诊时,由于惧怕被区别对待,往往隐瞒病情。

1.2感染的危险性较大口腔科的门诊患者较为集中,患者在咳嗽时咳出的飞沫,在义齿修复中产生的打磨粉末,以及在诊疗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悬浮颗粒都会漂浮在诊所的空气中[1]。某些医院的口腔诊断室的功能分区不合理,科室内的空气不能有效排放和更换,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诊疗环境受到污染。

1.3锐器种类繁杂数量较多口腔门诊诊疗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器械。如探针,车针、手术刀、注射器、扩大针、刮治器等。其中很多医用器械体积小且锐利,在使用和后期消毒处理过程中,容易导致医护及后勤人员发生针刺伤[2]。

1.4传播途径复杂患者唾液、血液等,可以通过医护人员的手、治疗器械、患者使用过的漱口杯、面巾纸、口围直接传播病菌。又通过医护人员手的触摸传播到如光固化机按钮和手柄、照明灯把手、三用枪的手柄,甚至病历、键盘、鼠标、门把手等[3]。高速涡轮手机、超声波洁牙机头等工作时可产生大量的飞沫,形成气溶胶,并随空气流动播散到整个诊室。高速涡轮手机在停转的瞬间可以产生负压,易将患者口腔中污染物回吸入手机内部,并进入综合治疗台水气管道之中,在管道侧壁形成一层难以清除的微生物膜,成为新的传染源[4]。

2.口腔门诊职业防护的策略2.1患者的管理建立口腔门诊患者的健康档案,让口腔门诊医生在初诊之时就能获得患者相关健康信息,包括有无心脏病史,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既往感染史等。有效的健康档案能够让初诊医生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到病史信息。对于口腔科医生而言,明确既往感染史有助于迅速建立有针对性的防护。如果初诊患者既往感染史不明,应视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2工作环境的管理不同功能的工作区域的划分有有助于院内感染的控制及其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大多数医院习惯于将工作区域划分为候诊区、诊疗区、操作室、储存室等。诊室中各治疗椅的间隔应该大于三米,可以有效防止飞沫、血渍溅射引起的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牙椅的坐位及其医生的操作台上均需铺设椅套,并做到每天更换。治疗台、照明灯、水气枪、吸引器等器械的握把上需要加包一次性的避污膜,做到一人一换。治疗台及相关区域需要在每天使用后用消毒液进行擦洗、消毒。在口腔科的日常诊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使得空气中的飞沫密度较高,因此,诊室需要根据患者的流量进行定时开窗通气和定时消毒[5]。

2.3医护等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的管理和教育强化培训考核,目前医学生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认识程度远远不够,在临床实习或工作之初技术操作不熟练、防护措施掌握不全,而职业暴露的发生与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技术娴熟程度、个人防护意识和预见性密切相关。因此,在入科培训时,应该加大职业暴露风险的培训力度。另外,口腔科收集和处理医疗垃圾的工作人员的医学知识相对薄弱,而整理医疗废物时的锐器伤也是导致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后勤人员的职业教育也是工作重点[6]。

完善监控体系,建立职业暴露风险防控院、科两级负责制,医院感染管理科指导。一旦发生职业暴露,个人填报相关登记表,科室主人和护士长组织人员分析原因、消除同一环节再发职业暴露的隐患。

3.结论口腔科职业暴露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涉及到口腔临床工作的方方面面。而有效风险管理措施能够将口腔科职业暴露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地步。

参考文献[1]尹美女,施更生,戴淑真.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的控制和管理[J].口腔医学,2004,24(3):150.[2]余金泉,杨永洁,林澜溪,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506-508.[3]张特,魏银花.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522-2523.[4]杨梅.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538-4539.[5]赵丽霞,杨乐,宋舸,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651-1652.[6]吴伟娟.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557-2558.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