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使用暗服药的利于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精神科使用暗服药的利于弊

李兴华

(云南省昆明市精神病院医师650000)

【摘要】暗服药在精神科的应用状况,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利于弊

【关键词】暗服药利于弊

关于“暗服”药物,是精神疾病在家庭治疗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很多精神障碍患者不承认有病,拒绝服药,病情反复。一些家属在无奈的情况下,选择了给自己的家人偷偷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方法。“暗服”药物的行为,在医学伦理及法律层面来讲,是不被允许的,属于违法行为。《联合国保护精神病患者和改善精神保健的原则》(1991年联合国大会46/119号决议)中明确指出:未经患者知情同意,不得对其实施任何治疗。

一、暗服药在精神科的应用现况

暗服药在精神科的应用均有报道。2001年颜文伟曾报道了暗服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15年的病例。2000年Treloar报道了英国34个老年痴呆症专科机构暗服药,96%的医生认为是合理的。Srinivasan和Thara在印度Chennai的调查表明148例服药不依从患者家属的半数成人使用过暗服药。虽然暗服药物没有法律上的支持,但是在中国目前的精神卫生医疗条件下,不同地域与文化背景下,仍然有一些患者家属在实施“暗服”药物的治疗行为。目前中国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约有1600万,能够有条件就医者不到15%,多数精神障碍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患者拒绝到医院就诊。许多患者家属铤而走险,采取了暗服药物的“便捷方法”,通过此方法维护着家人的“精神健康”。虽然“暗服”药物行为一直存在,但都没有得到过精神卫生专业人士广泛的讨论,其原因之一是暗服药存在“情”与“理”上的争论。对于家属来说,暗服药物好处大于坏处,甚至一部分精神科医务人员也持赞同的态度;而另外一部分医务人员及法律界人士持极力反对的态度,不赞同对患者实施暗服药物治疗。

二、暗服药使用的利于弊

1、利

(1)可以避免延误治疗。(2)能减少对患者进行约束,强行注射药物。(3)能减少隔离和约束的使用,家人和照料着经常会对暗服药较强制的给药方式更为接受,使家庭愿意参与更多的护理。(4)暗服药有时可能是唯一的保证治疗的方法。(5)对于无行为能力的个人,反复躯体约束和强制注射治疗可能比暗服药更加有辱人格和不人道。

2、弊

(1)暗服药可能会加强患者认为病情不存在和不需要治疗的观念。(2)患者可能会在不告知家属的情况下使用其他精神科的药物,并可能产生不良后果。(3)患者可能会不诉说静坐不能、活动迟缓能不良药物副反应。(4)患者意识不到不良反应是药物引起的,有可能强化他们的妄想。(5)有医疗机构把负担转嫁给家庭之嫌。(6)发现被暗服药的患者可能会离家出走,产生攻击等危险行为。

三、医务人员的不同观点

1、支持暗服药物的理由:

从家属角度来讲,暗服药物能够保证患者治疗的持续性,维持病情稳定,减少复发及再住院,可谓“方便、经济、有效”。患者不肯到医院就诊,家属可以代替患者到医院取药,医院也不会拒绝为家属提供抗精神病药物,甚至某些医生可以一次性地为家属提供几个月的药物,家属得到药物很方便;一些家属在门诊取药时向医生反映患者的表现,部分医生还积极主动地通过家属的描述帮助患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让家属觉得这样的方法更简单,等同患者本人来看病,省去了反复劝说患者就诊的口舌。

2、反对暗服药物的理由:

第一,暗服药物没有法律依据,属于不合法行为;

其次,暗服药物一般都是放在患者的食物及饮料中,很难保证投放的药物被全部服下。一些药物经过高温加热,药效会减弱或丧失,不能保证有效治疗;

再次,暗服药物增加了家属的精神负担,每天都沉浸在如何“放药”且不被发觉的精神压力下。一旦患者发现了被“下药”,会增加对家人的仇恨及不信任,严重者甚至可能造成家庭悲剧。

四、使用暗服药仍需注意的问题

1、需要考虑的是法律问题。必须评估患者的知情同意的能力,如果患者恢复了这种能力,临床医生有义务和责任让患者参与未来的治疗抉择。

2、考虑面临的情况是否紧急。患者是否有伤害自己或他人等不良后果和风险,在紧急情况且患者无能力的情况下,临床医生也因先尝试说服或语言表示使用强制措施。无效再考虑暗服药。

3、保证家属参与决策。所有潜在的获益和风险应事先向家人解释清楚,最好获得书面同意。同事也不能简单顺从家属的意愿,确信他们的动机是善意的前提下才能使用。

4、避免对疾病康复阶段患者的暗服药。

5、应考虑到文化因素,特别是那些围绕个人与家庭的决定权。中国文化往往更重视家庭的最佳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