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中医治疗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肝硬化中医治疗经验

张萍

(乌市养老福利院(乌市老年康复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23)

【摘要】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其病理特点为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并有再生小结节形成、肝脏变形变硬而成肝硬化。临床上可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尤其是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更有发展为肝癌,危害性很大,因此如何阻断和治疗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十多年来,我国中医药对治疗预防肝纤维化的有效作用,被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临床所证实。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356-02

西医对肝硬化按病因分类,金洪元教授认为,这对中医药治疗肝硬化有着积极的帮助。(1)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湿热夹毒);(2)酒精性肝硬化(痰湿脾虚);(3)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湿热瘀阻);(4)代谢性肝硬化(肝肾阴虚);(5)门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气滞血瘀);(6)自身免疫性肝硬化(脾肾两虚,气滞肝郁);(7)毒物药物性肝硬化(肝肾双亏);同时中医药治疗肝硬化必须知悉肝硬化病变的常见并发症,有利于掌握证候和辩证治疗。

1.病机演变

肝硬化,中医学虽没有这一病名,但对其病因、症状、体征、治疗、预后,中医学文献多有详细记载和描述。根据其特点可归属中医“癥积”和“臌胀”范畴,并与“胁痛”、“黄疸”、“血证”、“昏迷”有关。

湿热、酒毒、疫毒→伤脾气郁→湿郁气滞→湿热内蕴→湿热瘀阻→肝络瘀滞→癥积→气滞血瘀→脾虚致水、血瘀致水→水湿内停→臌胀(湿热邪毒上扰心神——昏迷;伤肝动风——抽搐;热迫血出——出血;脾肾阳虚——肾不化气——水肿;肝肾阴虚——耗血、动血、动风)

2.辨证论治

金洪元教授认为,本病早期多属肝郁脾虚及气滞血瘀或湿热内蕴,以癥积辩证为主,腹水已形成,为臌胀病。多湿热内阻,伤及肝肾,可有脾肾或肝肾阴虚之别,尤以后者多见。临床所见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原则为标本同治、攻补兼施,或急则治标,多以行气、化瘀、清化湿热、运脾化气利水、滋养肝肾为要。

(1)肝郁脾虚

主症:食欲减退,胁胀,嗳气,纳呆不香,恶心、呕吐,腹胀乏力,面黄无华,舌红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疏肝健脾,行气消胀。

方药:柴胡疏肝汤和五味异功散。柴胡、郁金、赤芍、白芍、党参、炒白术、茯苓、香附、鸡内金、生麦芽、陈皮、炙甘草(不宜多用)、厚朴。

(2)气滞血瘀

主症:胁胀且刺痛,肝脾肿大,胃脘闷胀,纳呆乏力,面有红纹,蜘蛛痣,面黯黑,舌黯边瘀斑,苔薄,脉弦。

治法:理气化瘀,通络软坚。

方药:郁金、赤芍、白芍、西红花、鳖甲、丹参、香附、牡蛎、川山甲、青皮、陈皮、川楝子。

(3)水湿内阻,气虚脾弱

主症:腹胀腹大,按之软棉,脘闷纳呆,恶心,乏力,面萎黄,尿少,倦怠气短,舌红苔腻,脉滑弦。

治法:运脾,化湿,益气利水。

方药:炙黄芪、防风、茯苓、炒白术、陈皮、泽泻、香附、生薏仁、砂仁、厚朴、大腹皮;肾阳虚加车前子、肉桂。

(4)肝肾阴虚,血瘀化水

主症:形廋面黑,衄血,肝脾肿大,腹胀,溲少面黄,口干不欲饮水,肌肤干燥,失眠,心烦,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化瘀利水。

方药:一贯煎合猪苓汤。北沙参、生地、郁金、赤芍、白芍、泽泻、猪苓、生薏仁、白茅根、麦冬、知母、滑石、泽兰。

3.随症、证加减

黄疸,加茵陈、西红花、全瓜蒌、金钱草。

腹水多,加大腹皮、冬瓜皮、牵牛子、车前草。

衄血,加北沙参、白茅根、茜草、三七、地榆、槐花。

便无力,加全瓜蒌、厚朴、肉苁蓉、大黄。

总胆红素高,加茵陈、西红花、全瓜蒌、金钱草、马齿笕。

总蛋白低,加炙黄芪、枸杞子、黄精。

蛋白倒置,加西红花、党参。

谷丙转氨酶高,加茵陈、垂盆草、白花蛇舌草、五味子(冲服)。

脾大、门静脉宽,加鳖甲、牡蛎、鸡内金、鳖甲软肝胶囊,大黄蛰虫丸。

肝大,加西红花、香附、赤芍、丹参、鳖甲、青皮、陈皮。

4.治疗体会

肝硬化是各种肝病的最后一个阶段,一般来说,以病毒性肝炎最多。金洪元教授认为,肝硬化不同阶段与中医证型有关,而证型的把握准确对疗效至关重要。急性期:湿热、疫毒、气滞为主;迁延期:湿热、脾虚、气滞为主;慢性期:肝郁、气滞、脾虚、湿热、血瘀为主;肝硬化代偿期:肝肾阴虚、脾虚气滞、血瘀湿热;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肾阴虚、脾虚夹瘀、湿热、气滞为主。

肝硬化可分为代偿期及失代偿期。本病有很多独有的证候,中医辨证治疗可依客观,症、证辨证治疗。

肝硬化,面多黑暗晦滞。此多肝郁、肾阴不足,且肝肾同源,有湿热、血瘀、脾虚失运。

腹大、腹水、脉筋暴露。中医历来风痨臌膈为四大难证,凡腹大腹水多脾虚水湿内阻,凡腹大高尖、皮光亮而硬者多为肝肾阴虚,气虚夹瘀,预后不好。凡腹大而软,皮色晄白,多为脾肾两虚,水湿失运,或夹气滞或夹血瘀,预后较好。

肝硬化、门静脉宽者,不宜过多食肉,否则易于出血,治疗宜柔肝软坚,活血通利。

肝硬化、肝肾综合征,小便中有红细胞,潜血,多用滋阴化瘀清热利湿之剂,气虚失统者宜益气统血。

鼻衄、齿衄,多为肝肾阴虚,虚火上扰,宜用滋阴凉血,活血解毒之剂。头部出血以热毒、阴虚多见。

嗜卧或夜寐不安,烦躁不安者,多为肝肾阴虚,热邪内陷心包,动风先兆,可选用滋阴养血,安神潜阳之剂配大黄、乌梅保留灌肠。

5.临证要点

治肝要实脾,健脾当疏肝:肝硬化病变,重以肝、脾、肾为主,尤以肝脾当先。肝疏泄正常才能运脾,脾运化能柔肝。肝硬化治疗,若运脾不疏肝,脾难运化,柔肝必运脾,勿求速效,否则欲速不达,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

滋养肝肾,治疗求本:肝硬化必有肝肾阴虚之病证,滋肾护阴实为治病之本,其三系细胞减少、贫血、低蛋白血症,亦系物质匮乏,也以滋养肝肾为主治疗。

活血化瘀贯穿始终:肝炎肝硬化始终有血瘀病变,肝大、肝缩小变硬,肝纤维化病变均与血瘀有关,故活血祛瘀治法贯穿始终。活血之药必选养血、凉血,温燥之活血不宜选用,破血之品亦慎用。

峻剂逐水,中病即可:肝腹水初易治,后期难治。中医峻剂大方逐水虽一时有效,但不宜过用,使用当中病即止,以防伤肝、损脾。中医养肝、调肝、扶正、运脾为优势,淡利腹水力不足可借用西药,取西药之长补我之短。

肝病治忌壅补,宜条达为贵:肝禀木质,其性刚燥,宜条达,条达肝气为大法。肝病肝硬化者多有湿热、气滞夹瘀,不宜过多、过早应用滋补滋腻之品,以防助湿热而使病程缠绵。

【参考文献】

[1]金宏元,肝肾阴虚,湿瘀互结(乙肝化肝硬化)[J].金宏元内科临床医学,2014.7(1):50-51.

[2]金宏元,湿热毒邪,阻滞中焦(慢性乙型肝炎)[J].金宏元内科临床医学,2014,7(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