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地下空间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黎惠兰

佛山市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建设地下空间信息数据库是促进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手段,关系到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管理水平。本文对城市地下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地下空间;数据库;建立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压力急剧增长、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短缺,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前缓解城市空间拥挤的重要手段。建设地下空间信息数据库可以促进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利用。因此,应重视对城市地下空间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1.调查流程、数据库建立及分析

1.1地下空间初始调查流程(见图1)

图1地下空间初始调查流程

1.2数据库内容

地下空间数据库包含地下空间实体数据、地下空间宗地数据和地下空间三维模型数据。

1.3要素分类与编码

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划分,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

图2要素代码层次结构

其中:

(1)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基础地理专业为10,土地专业为20;

(2)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地下空间调查业务代码为30,地下地籍业务代码为40;

(3)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和二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二位数字码,三级类和四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一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

(4)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

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见表1。

表1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表

1.4要素分层和数据结构定义

1.4.1空间要素分层

空间要素图层描述如表2所示。

1.4.2空间要素属性表结构

空间要素属性表,主要由地下建筑物外围护墙内墙体属性表、地下建筑物内部楼梯属性表、地下建筑物出入口属性表等构造,对应属性表以地下空间编号(DXKJBH)为主字段,属性表与属性表之间关联以DXKJBH为连接字段。空间要素属性表结构如表3所示。

1.4.3地下空间要素绘制

地下空间要素图应当以地下空间的不同层面为单位绘制。认定属于同一层面的地下空间要素,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不同地下空间要素之间,任意要素点的连线不被楼板(顶板、底板)分割;

(2)不同地下空间要素之间,对应区域底板高程实测值的较差不超过20cm。

1.4.4地下空间要素拓扑检查

地下空间要素导入完成后,应当对不同类型要素分别进行拓扑检查,主要检查内容有:

(1)检查地下空间要素图形与对应的要素类型是否相符;

(2)要素图形属于线类型的,检查其是否存在自相交、悬挂线、伪节点等拓扑错误;属于闭合多段线的,还需检查其是否闭合;

(3)检查相邻要素的拓扑关系是否正确。属于邻接关系的,检查对应的要素图形是否正确接边[1]。

2.案例分析

本文以某地下空间为例,从地下空间数据采集、数据绘制、数据入库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提供基础数据保障[2]。

2.1地下空间要素采集

在开展地下空间测量工作前,对测区环境进行现场踏勘,合理设计平面、高程控制测量路线,布设地面、地下测量控制点。通过导线测量的方法布设控制网,优先采用附合导线与四等以上控制点附和,或者与GPS控制点附和。在地面控制测量、地下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完成地下空间要素点的平面坐标测量,地下空间分层顶板、底板高程测量,地下空间分层外墙体、内墙体厚度测量。地下空间要素分布如图3所示。

图3地下空间要素分布

2.2地下空间要素绘制

根据地下空间要素采集坐标及相关顶板高程信息,首先用CASS9.1绘制所有地下空间要素图形。然后在Arcgis中打开已建的地下空间数据库,对应要素图层名,分别导入该地下空间所有要素[3]。

2.3地下空间要素入库

根据分层要素及已调查对应要素属性信息,逐一完成所有地下空间要素信息的属性值。待该地下空间要素录入完毕后,需根据外业核实结果检查信息录入正确性。

2.4地下空间要素拓扑检查

最后,需就地下空间要素的空间关系建立拓扑准则,主要有本层要素之间是否重叠、自相交,不同要素层之间相交合理性,被包含要素是否完全包含,以及各层要素是否满足已设定的几何特征等方面检查。在要素集下建立拓扑准则,并根据检查记录修改地下空间要素的空间关系。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开展对某城市地下空间初始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开展地下空间调查有利于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促进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适应城市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展望[J].王江卡,张继宏.工程机械与维修.2018(02)

[2]对城市地下空间设施信息数据库建设的研究[J].董端,周京春,朱兰艳.价值工程.2016(19)

[3]城市地下空间地籍管理研究[J].程蕴绮.现代国企研究.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