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研究

刘红杰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人民医院165000

【摘要】目的探究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显效37例,有效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结论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及时采取适合患者自身情况的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能够提高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及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临床治疗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通过常规的检查发现育龄妇女子宫肌瘤存在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在年龄大于35岁的妇女中,40%~50%存在肌瘤,而这些肌瘤常常是无症状的[1]。子宫肌瘤可以是单个的,但多发的更常见。现抽选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3~56岁,平均年龄(45.5±2.3)岁。

2临床表现

2.1阴道流血

表现为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还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而黏膜下肌瘤月经过多为其主要症状,有时很小的肌瘤也会造成月经过多,导致严重贫血。

2.2腹块

下腹部扪及腹块常为患者求医的主诉。患者常自扪及腹部肿块而前来就诊。

2.3腹痛、腰酸和下腹坠胀

肌瘤一般不引起腹痛,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患者出现腹痛,常伴局部压痛。如肌瘤较大,压迫或牵拉盆腔结缔组织,可产生腰酸和下腹坠胀。另外,子宫黏膜下肌瘤通过宫颈管脱入阴道内时可发生较严重下腹痛。

2.4白带增多

肌壁间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故表现为白带增多;如为黏膜下肌瘤合并感染,则产生脓血性排液。

2.5不孕

由于子宫腔变形妨碍受精卵着床。

2.6压迫症状

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和尿急;压迫直肠可发生排便困难;如为阔韧带肌瘤压迫输尿管可引起肾盂积水,出现腰痛。

2.7继发性贫血

若患者月经过多或流血时间过长,未及时止血或治疗,可产生继发性贫血。严重时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3临床治疗

3.1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年龄、有无生育要求、有无症状及肌瘤部位、肌瘤大小而决定治疗方法。如果患者肌瘤小,无症状者,可选择随访,不必给予药物治疗。如果肌瘤位于黏膜下,患者常常出现月经过多,所以需要治疗。治疗方法根据肌瘤多少、年龄等因素,若肌瘤一半以上突向宫腔,可考虑行宫腔镜诊断和治疗。若肌瘤大部分位于肌壁间,小部分突向宫腔,而患者希望保留子宫,可考虑进腹行肌瘤剥出;若患者已元生育要求,肌瘤又较大或较多,则考虑行全子宫切除[2]。

3.2治疗方法

3.2.1随访观察

对肌瘤小(子宫<孕10~12周大小),无明显症状,可不作处理,只要定期随访,一般为3~6个月。

3.2.2药物治疗

(1)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的适应证为:围绝经期的有症状或大的肌瘤的妇女;对年轻的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妇女仅作为术前辅助治疗[3]。将GnRH-a作为术前辅助治疗的益处在于使肌瘤和子宫缩小,升高血红蛋白,减少手术时的出血。另外,也要考虑费用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2)雄激素的治疗:雄激素可对抗雌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直接作用于子宫使肌层及血管的平滑肌收缩,减少出血。

(3)米非司酮:为孕酮的拮抗剂,具有抗孕酮、抗糖皮质激素的作用[4]。

3.2.3手术治疗

(1)全子宫切除术:指征:患者无生育要求,肌瘤较大或较多,有或无症状,可考虑行此手术。至于是否保留宫颈,若患者要求保留宫颈,则在术前应除外宫颈的病变后,可考虑保留[5]。另外卵巢的去留,也需根据患者的意愿,综合分析患者年龄,患者有无肿瘤家族史等来决定。

(2)子宫肌瘤剥出术:指征:希望保留子宫,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可进腹或腹腔镜下肌瘤剥出。对行腔镜手术者,一般肌瘤为单发,尤其是肌瘤偏向于浆膜下,则在直视下容易发现。

(3)经阴道或宫腔镜下肌瘤摘除术:有时黏膜下肌瘤突出于宫颈外口,则可行经阴道肌瘤摘除术。若超声提示肌瘤为黏膜下,而且位于宫颈内口的上方,则选择宫腔镜下的治疗。

4结果

60例患者中,显效37例,有效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

5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产科的常见疾病,由于其发病率高,且超声的诊断越来越方便准确,故能较早的诊断。而处理时要求医生全面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肌瘤的位置、个数、生育的要求等,以便作出正确的选择[6]。包括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以及采取如何途径则需把握适应证,并将各种治疗的利弊告知患者,使患者了解这些治疗方法以及可能的结果。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得出结论: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及时采取适合患者自身情况的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能够提高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及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韦彩鹏.子宫肌瘤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药物与人,2015,(1):32-33.

[2]金继华,唐萍.不同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性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4,(8):37-39.

[3]黄日红.妇科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5):128-129.

[4]何美镁,李小平,李保坚.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323.

[5]于晨.子宫肌瘤手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7,(2):97-98.

[6]刘志宇,李慧.子宫肌瘤治疗新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9):3304-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