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3

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思考

胡中英

(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

基金:本项目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成果(课题号SWU1909537)

摘要: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锋队和排头兵,理应发挥思想引领、桥梁纽带、指导监督和先锋模范作用,但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中存在引领不强、桥梁不通、监督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思考,希望能为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更好发挥作用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精准扶贫;作用

习总书记在2019年的两会上讲到: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自从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后,我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阶段性进步,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了一大步,现已进入扶贫攻坚期。打好脱贫攻坚的硬仗,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克服其自身存在问题,担起脱贫攻坚的重任。

一、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而形成的整体,具有发挥团体力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效率等作用。从组织构建来讲,作为党组织应该具有引领人民不断前进、促进社会更好发展的作用,因此,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应具有思想引领、桥梁纽带、指导监督和先锋模范作用。思想引领作用即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的代表,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基层群众熟悉政策,支持党的工作。桥梁纽带作用即为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基层群众与领导者的纽带,是化解社会矛盾的调节器。基层党组织是致力于精准扶贫工作的一线工作者,是离老百姓最近,与老百姓最亲的党的代言人,在党与人民之间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纽带作用。指导监督作用是指基层党组织对于扶贫工作具有指挥导向与监督示范作用。对一线扶贫工作的指导,有利于脱贫目标的实现;对基层党组织自身的监督,可以确保基层党员在扶贫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是指基层党员在工作、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

二、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作用发挥存在问题

基层党组织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队。在扶贫工作中,基层党组织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关系着扶贫工作的成败。在目前的扶贫工作中,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存在以下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群众双向沟通不足

桥梁纽带作用是基层党组织在扶贫过程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基层党组织作为联系国家与基层群众的桥梁纽带,不仅对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对于表达群众心声,反映群众的利益需求也产生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亲身执行者,与群众联系密切,了解群众的真实情况,理应是群众与国家的沟通桥梁,但在上传下达的沟通工作中,存在单向沟通的问题,双向沟通不足。一方面,基层党组织没有及时把精准扶贫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及问题向上汇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存在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存在未将扶贫政策进行广泛宣传讲解的问题,造成部分群众还未理解政策内涵就盲目进行贫困救济申请,或者一部分贫困群众由于知识水平理解不到位而没有进行贫困申请,丧失了脱贫致富的机会,最终造成贫困人群未得到实际帮扶,没有真正做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

(二)部分基层党员以权谋私、目光短浅

指导监督作用是基层党组织做好扶贫工作的有力保障,一旦基层党组织自身出现问题,会对扶贫工作造成巨大阻碍,所以基层党组织的自我监督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家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大量的资金、技术、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给与了扶贫地区大量支持,但在资金的使用中存在分配不均等问题的出现,甚至一些基层党员私自挪用公款,中饱私囊,没有把资金用到贫困群众身上。对于政策的落实上,一些党员干部利用自己职权,倾向于把优惠政策落实到对自己有利的地区或贫困群众上,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却得不到资助。在现今的精准扶贫措施中,很多地区实行党员干部进村帮扶,将扶贫目标的完成与干部的奖励、升迁挂钩,这种措施,一方面促进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更加努力的为贫困地区的脱贫出言献策,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一些干部为了得到升迁奖励,只注重扶贫的短期成果,没有建立脱贫的长效机制,在帮扶措施减弱之后,贫困地区重新返贫。

(三)基层党组织主体意识较弱

先锋模范作用是基层党组织做好扶贫工作的题中之义。当前,多数基层党组织都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但依然存在一些基层党员对精准扶贫认识不足,呈懒散、懈怠的工作状态,没有全心全意投入扶贫工作,只注重扶贫工作的形式,而忽略扶贫工作的内涵,没有身体力行帮助困难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党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脱贫致富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导致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扶贫成果不明显,未能履行服务贫困群众、服务精准扶贫的重要职责。

思想引领是基层党组织在扶贫过程中需发挥的首要作用,基层党组织在文化水平、思想素质方面具有先进性。当前,基层党组织在扶贫过程中,只注重扶贫的物质经济成果,而忽视了贫困群众素质文化需求,扶贫要扶志也要扶智,乡村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缺乏自身发展的独立性与主体性,很大方面在于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不高,没有认识到自身所拥有的表达权和话语权,所以未能体现出扶贫工作的互动性,所以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文化方面做好引领导向作用。

三、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精准扶贫中作用发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基层党组织作为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关系着脱贫工作的实际成效。对基层党组织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有利于更好认识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不足,促进扶贫工作的更好开展。

(一)基层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不足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基层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理应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依然存在部分党员干部身处自己的职位上,把贫困群众的处境置之脑后,对扶贫工作敷衍了事,没有意识到所处职位所赋予的神圣责任。有的党员干部在扶贫过程中求稳,按部就班地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做事,没有发挥基层党员应有的积极服务的精神,主动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重点,有规划的扶贫工作。

(二)基层党组织的业务能力有待增强

基层党组织作为扶贫工作的领头羊,必须具有过硬的业务知识与能力素养。在扶贫过程中,部分基层党组织工作能力偏弱,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部分党员干部不能深刻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导致贫困群众出现理解偏差,未能及时申报贫困项目解决贫困现状。部分基层党组织由于知识、能力方面的不足,缺乏创造力,扶贫工作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深入理解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出有力的扶贫机制,扶贫工作收效甚微。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基层党组织是精准扶贫工作的火车头,基层党组织要保证在扶贫过程中的清正、廉洁、透明,就需要具备合理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现已进入扶贫攻坚期,在部分的基层党组织中,存在部分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的现象,一些党员干部钻了制度的漏洞,利用在扶贫过程中的灰色地带获取自身利益,结果导致贫困群众的贫困状况未得到改善,而党员干部的生活日益富裕。另一方面,国家对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考核存在不足,没有形成符合基层实际的基层党员干部的考核管理评价机制,导致对基层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中的工作不能准确测量,存在工作误差。

四、促进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发挥的对策思考

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基。

(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

打赢扶贫攻坚战,需要建立一支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基层党员队伍。这就需要严把入口关,对积极要求入党的群众进行严格筛选,确保党员的先进性。其次,需要结合党员的实际情况,对党员进行思想素质及业务能力的培训,并且要引导党员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进行创新。再次,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培养基层党员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光荣职责,增强自身的职业荣誉感。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奖惩制度。基层党组织奋斗在扶贫第一线,其工作也是非常辛苦的,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加大对基层党员的激励力度,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从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方面来激励基层党员,使他们通过辛勤的工作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使他们认识到扶贫工作是一项光荣的事业,在扶贫工作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监督,明确界定自身权限

基层党组织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先锋队,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一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腐败关进制度的笼子,营造“不想腐”的廉政氛围,保持基层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二是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持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其职责,但需界定自身权限,该基层党组织主导的,负责的扶贫工作,要管到位,担起责,不该基层党组织负责的工作,也要主动放权,正确认识贫困地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基层群众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了解透彻,对于如何促进自身发展具有一定认识,基层党组织在进行扶贫工作时要把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等与基层群众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进行帮扶,激发基层群众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自身与基层群众的两个积极性,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力量。

(三)提高基层党员的文化理论素质,做好对基层群众的思想引领工作

基层党员存在理论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等问题,为了更好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有必要提高基层党员的文化理论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对基层党员的业务能力、文化知识、法律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保证党员干部对国家扶贫政策看得懂、理解得到位,并根据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进行制定相应的扶贫机制,进行有效实施,并及时反馈。另一方面,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文化素养增强后,要积极引导基层群众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他们明白国家实行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意义,理解扶贫政策对他们自身所带来的好处,增强他们对政策的认可度,促进他们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度,并自觉投身到扶贫工作之中,变被动扶贫为积极脱贫。

(四)完善利益表达、协调机制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代言人,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各方因素,鼓励基层群众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建立诉求表达通道,比如可以设立民意信箱,对民众意见进行收集;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平台,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可以加强“互联网+党务政务”平台的建设,使其充分发挥沟通互动的作用。通过协调双方分歧,整合双方需求,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协调机制,可以促进国家与地方的协调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的有效施行。

参考文献

[1]黄欣.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8(18)

[2]祁建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8.

[3]陈才华.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9(01).

作者简介:胡中英(1994.03-),女,四川会理人,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