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棚法施工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的技术运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管棚法施工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的技术运用分析

高军1,2林晓3陈拥军4王伟4翁小川5

高军1,2林晓3陈拥军4王伟4翁小川5

1.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海淀100083;2.国家铁路集团武广高铁公司湖北武汉430212;3.中铁咨询公司北京丰台100061;4.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河北涿州071000;5.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塘沽300450

摘要:本文以实际工况入手,讨论管棚法施工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的技术运用,分别从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开挖支护、质量评价几方面入手,总结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管棚法施工的应用价值,仅供参考。

关键词:管棚法;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运用研究

本文以清水隧道泥石流沟的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施工为例,总长40m,该区段由雨水多年冲刷形成。研究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施工阶段,管棚法施工技术的应用,重点讨论89mm长管棚施工技术及要点。

1工程概括

以某隧道为例,地形陡峭,相对高差位310m,隧道最大埋深为260m,最小埋深为34m,隧道出口局部位于曲线,洞身位于直线上。隧道全长3316m,为砂质黄土,下层基岩为千枚岩。前期选择超前小导管施工方式,但未进入浅埋层,其变形就超过预期,施工效果不达标,无法保障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为此,项目部提出选择10m的长管棚超前支护注浆施工技术。

2管棚法施工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的技术运用

2.1施工方案

在洞内拱部120°范围内施作89号管棚,间距设置为40cm,长度总计10m,外插角控制在5°-10°范围。合理应用超前预注浆技术,在开挖轮廓线外围形成专门的加固圈,厚度设置为4.0m,管棚布置形式,如下图1所示。在进行开挖及掘进过程中,朝着墙部洞内3.0m直径注浆,以此提升洞壁围岩的稳定性。

图1管棚布置形式

选择三台阶临时仰拱法进行开挖,借助围岩的承载能力,开挖后施作格栅拱架,使用锚网喷支护体系,促使最初的支护与注浆加固形成一个整体的支护结构,如下图2所示。

图2超大管棚布置示意图

施工过程中需要建设科学、合理的监测体系,以此控制及监测支护体系的变形。借助该体系,可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并及时将相应的数据反馈给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参照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的勘探资料,分析其地质特征,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本文施工工序主要包括:①全方位测量隧道,对比测量数据及以往监控数据,评估隧道情况;②进行地表袖发管注浆;③施作洞内管棚,合理进行注浆;④选择超前小导管注浆,实施超前支护;⑤选择三台阶临时仰拱法进行隧道洞内掘进施工。

2.2施工技术

2.2.1工艺要点:

①棚管直径为89.0mm,管棚选择热轧无缝钢管分节制作,并用丝扣将其连接牢固。管棚周身选择梅花型钻孔,管棚前端设置为椎体,为安装提供便捷性,管棚尾端选择焊接法连接;②在开展管棚施工,且安装导向管前,就靠近掌子面的初期支护,需要在钢架外侧增加钢架,并进行临时闭合。在钢架上安装140mm的钢管,作为定位导向管,间距设置为40cm;③钻孔前需要精准测量孔洞的平面位置、孔的倾斜角、外插角度数,应当设置相应的编号。外插角控制在5°-10°,依照实际状况调整,仰角控制在1°-15°;④钻孔检测合格之后,持续延长钢管,在钻机旋转顶内将其安装,选择丝扣连接,将注浆阀门焊接牢固;⑤在搅拌、制作水泥浆时,严格依照配合比进行投料,在高速搅拌内均匀搅拌;⑥注浆施工结束后,浆液的浓度会逐步上升,可促使浆液朝着拱顶方向扩散,以此提升浆液的紧密性,避免后期出现浆液渗漏现象。注浆施工阶段,从管棚两端的钢管开始注浆,应用跳孔注浆形式,促使浆液朝着隧道拱顶钢管方向推进。

2.2.2小导管注浆补强

在开挖过程中,选择的是长管棚注浆加护的方式,使用范围有限,难以达到4.0m加固圈的要求,施作小导管注浆,以此弥补加固圈缺陷。该注浆补强选择的是50热轧无缝钢管,总长为5.0m,开孔长度为4.0m,间距为15cm,外插角为200°-250°。小导管水泥浆与水灰比为1:1,依照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开展注浆作业。

2.2.3开挖及初期支护

洞身选择的是三台阶临时仰拱法进行开挖,穿插进行开挖施工及小导管注浆作业,选择Ⅲ型超前小导管注浆,进行超前支护,逐步进行开挖施工。每循环开挖0.5m-1.0m,及时施作临时仰拱,促使拱圈及时闭合成环,以此更好的抵抗周边压力。为保障支护体系能够及时封闭,以此减少围岩开挖后的暴露时间。初期支护应当在开挖结束之后,及时进行施作。

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回填塌方后,洞室产生较大变形,使得初期支护结构侵入衬砌净空,在开挖之后需要预留20cm的下沉量。施工过程中,迅速施作仰拱支护结构,并封闭成环,以此改善洞室内的受力条件。

2.3施工质量

1)108mm长管棚到导向管间距为0.40m,外插角度为6°-11°,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可确保管棚安装及施作精度;2)108mm长管棚施工,只有1个孔位出现偏移,且与旁边的管棚出现相交现象,偏移比例为3.0%。依照现场实际情况,发现管棚打设不均匀。在后续施工中,管棚打设均匀、整齐,且在120°范围形成一个稳固的扇形护拱棚架,质量评价较高。3)检查发现第二序施工有明显的回水现象,且钻孔与顶管棚钻渣内存在水泥固结体。对比发现,第一序施工的注浆效果较好,固结填充效果最佳。4)现场长管棚注浆记录显示,双号孔注浆过程中压力上升较快,说明该区域注浆充实。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弱围岩隧道浅埋段施工阶段,选择长管棚施工技术,能够缩短施工时间,本案例40m长的浅埋段,只用了24d就完成了支护施工工作,保障了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且将围岩变形稳定在一定的数值,施工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杨永峰.浅谈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0(6):77-77.

[2]章新生.顺层软弱围岩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初探[J].铁道标准设计,2015,18(2):74-76.

[3]万飞,谭忠盛,杨森森等.浅埋富水软弱围岩隧道支护受力特征及方案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4,12(8):45-53.

[4]武玉海.探究长大管棚在隧道浅埋段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2(25):918-920.

[5]高军.《武广客运专线大断面双线隧道防排水设计施工技术要点》.2007,《铁道标准设计》[J].

[6]高军.《郑万高铁隧道新型锚杆施工工艺性试验研究》.《铁道技术监督》.2018.01

[7]高军.《荷载箱在郑万高铁白河特大桥基桩试验中的应用》.《铁道技术监督》.2017.03

[8]高军.《隧道超前地质灾害预报TSP系统中应用像点法处理数据的研究》.《铁道技术监督》.2006.10

[9]高军.《新建铁路隧道二衬开裂与渗漏成因和防治措施》.《铁道技术监督》.2010.08

[10]高军.《浅谈铁路隧道超前周边注浆施工技术》.《民营科技》.2014.1

[11]高军,詹跃跃,刘凯,李波.《郑万高铁不良地质三维建模与修正分析》《隧道建设(中英文)》.2018.02

[12]高军.《隧道超前地质灾害预报TSP系统中应用像点法处理数据的研究》.2006.10 《铁道建筑》

[13]高军,王立军,马建忠,闫志刚,林晓《铁路隧道浅埋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技术探究》2017.18 《农家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