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07
/ 2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分析

王敏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西飞二中王敏710016

【摘要】本文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了分析,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兴趣思维能力

一、前言

新改编的初中英语新教材具有更强的直观性、情境性、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图文并茂,这对学生学习英语能产生很大兴趣.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大程度上需要教师去激发、去培养,如果教师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照本宣科,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终究会离他而去。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我在教学中着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喜欢英语,使其兴趣持久,我每一节课都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努力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生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二、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有着浓厚学习兴趣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新改编的初中英语新教材具有更强的直观性、情境性、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图文并茂,这对学生学习英语能产生很大兴趣.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大程度上需要教师去激发、去培养,如果教师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照本宣科,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终究会离他而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引导、激发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培养感情,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要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课后要有计划地找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困难以及他们对教学的看法、要求。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使教师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可亲可近的朋友。师生间只有建立了这种和谐融洽的情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学习。

2、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营造英语环境。

从一开始就要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英语化,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在教一些单词、词组及句子时借助手势、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让学生解开心中疑问。比如教old这一词时,可扮成一位老者,手拄拐杖,驼着背,边行为示范边说“I’mold.”这样做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自然明白教师的意思。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英语环境。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校内外打招呼,道别等都用英语进行交际。课堂内外都用英语,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使用英语。

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比如教Football,我们指着足球:

What’sthis?It’safootbal1、football、football重复几下.足球的音形意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以后看到足球就会脱口而出footbal1.football,而不需要汉语翻译作中介。

教词汇也是在教思维。如果进行词汇复习,我们可进行“Guess”方式。比如复习bell,football,pen,book,ear,jeep等名词。我们便可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实物、图片、模型放在讲台上,先让学生看一下,然后放到讲台下。秘密地把一件比如book放在一个准备好的大袋子里.然后拿出,用学生已学过的句型问:

T:What’Sinmybag?学生猜后回答。

S:It’safootbal1.如果答不对,老师就说:No,itisn’t.接着问另一个学生。

T:Whatisit?

S:It’sabook.猜对了.教师鼓励这个学生说:Yes,you’reright.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应体现这一基本的教学思想。初中学生精力旺盛。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求知欲。要努力培养他们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开阔学生的视野。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或创造一些情景,让学生独立地分析和思考,拓宽其思维空间,提高其思维能力。

1、课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我们除了对文中某些细节和事实向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以外,还要从教材中挖掘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更加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诸如:抓住教材中的“扩点”进行补充及延伸;抓住文章中“异点”进行联想;抓住文中“重点”进行概念性思维训练;借助文中“插图”培养观察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想象力和扩散力等等。

2、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每学新课前对于新的知识点、语言点,我指导学生自读材料,找出疑难点;对于阶段性测试,我让学生把做错的题目编成一本错误集锦,并写出考试小结,加以分析。把带有共性的问题提出来,集体分析、讨论.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然后再重点个别地指导学生独立分析自己的错误。

3、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智力的高级表现,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新教材重语言交际能力,课文多以对话为主.在学习过程中,我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捧着书本朗读对话.而是要学生上台进行分角色表演对话。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加工和再创造.使所学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如Atthedoc—t0r,s单元.在学“看病”这一交际内容时,同学们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感冒、头痛、咳嗽一类的词汇和有关句型.再配以适当的动作,表演大方,惟妙惟肖,富有情趣。在平常练习中,我定期出一些巧填单词、智力陷阱等题目。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多面性、变通性和创造性。

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英语教师来说必须持之以恒。将每一个话语的分析都看作是训练和拓宽学生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精心设置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在多读、多听、多说、多思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身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就身体语言的方式而论,可分为手势语、姿势语、神态语三种。

在身体语言中,手势语使用的最频繁。手势语比姿势语的动作要小得多。如OK(好,可以)的表示法是将拇指和食指弯曲并接触;圈成字母“0”状,其余三指伸直,表示字母“k”。

在日常生活中,姿态和神态的表达通常是同时进行的,英语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姿势语指教师的动作或举止,神态语指教师的喜、怒、哀、乐等感情的外露。如人们常说的“点头yes,摇头no”。再如表示赞美时伸出拇指,表示兴奋时手舞足蹈,表示高兴时拍手称快,表示愤怒时紧握双拳、怒目而视等等。然而,身体语言的使用更重要的还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即兴发挥,尤其是一些解释性的体态语言。

五、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每学新课前.对于新的知识点、语言点,我指导学生自读材料.找出疑难点.;对于阶段性测试,我让学生把做错的题目编成一本错误集锦,并写出考试小结,加以分析。把带有共性的问题提出来,集体分析、讨论.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然后再重点个别地指导学生独立分析自己的错误。

六、课内外相结合

外语教学应主要放在课内.向45分钟要质量。但要学好英语仅靠每周几次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但这种活动,不应是课内教学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进行适当地组织。比如,有目的地培养骨干,开展英语游戏,开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识词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等,既可各班进行.也可同年级、全校进行。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创造英语的气氛.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七、结束语

实践证明,运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增强学习的兴趣,通过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应多开展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葛炳芒,试论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叨、学科教育,2000(3)

[2]刘道义,普通高中英语课的任务和教学目的叨,课程·教材·教法,1997(3),18

[3]施文雪,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实施[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6),20

[4]龙翔,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探索与尝试[J],广西教育,2003,(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