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

李谦

李谦

烟台市委党校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文章简单介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背景及定义,从生活和工作环境出发,分析他们的特点和素质现状,并从几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提升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素质

前言

一般来说,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出生于20世纪80,90年代,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末或21世纪初通过劳动输出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现在,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了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成分,直接或间接的推动着我国经济向前发展。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在年纪较小时就出门打工,对于农村并没有很强烈的感情和留恋,并且向往繁华的城市生活,渴望能够在城市中安定下来,让自己的下一代成为城市人口。但是素质和文化的缺失,让他们只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一、新生代农民工特点

(一)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群体,在农民工中占得比例越来越高,随着老一辈农民工的老去,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了建设的主力。而新生代农民工之所以逐渐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主要是由于在进行就业选择时,较为年轻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从业的倾向明显更高。

(二)大多来自不发达地区

从农民工的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外出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最低,而中部最高。这主要是由于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条件较差,导致80年之后出生的农村劳动力更愿意选择外出从业,获取更高的收入。[1]因此可以看出,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形成。

(三)受教育程度较高

在全部外出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明显更高。特别是中专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新生代农民工明显高于上一代农民工,从平均受教育年限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要高于上一代。

二、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现状

(一)缺乏职业技术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都接受过基础教育,一般的读书识字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但是他们缺乏较为专业的职业技术,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但是现在的工厂已经逐渐向知识密集型转化,单纯的体力劳动需要的越来越少,所能得到的报酬也日渐减少,现在市场需要的是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农民工。[2]新生代农民工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时间相对迅速,这是上一代农民工所不具备的优势,也是他们能够更好发展的资本。

(二)缺乏心理素质

新生代农民工现在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局面,他们年少时离开农村进城打工,已经不能算是农村人口,但是他们在城市中也无法站稳脚跟,融入城市生活,这让他们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心理。他们渴望城市,但是对城市充满了疏离感;他们渴望成为城市人口,但职业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这让他们进退两难。这些负面的情绪一直积压在心中,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将会使农民工一直徘徊在社会的边缘,给城市安全造成不小的隐患。

(三)缺乏道德观念

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都是90后,虽然他们每天从事着繁忙的工作,但在工作之余,他们的精神生活却非常空虚,缺乏相适应的精神世界。有专家指出:独身在外的男女青年,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自控能力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力都在下降,最容易陷入放任自由的状态迷失自己。[3]随着网络垃圾文化的侵蚀,新生代农民工很容易受到包含着自私、贪婪、放纵等负面信息的文化的影响,失去良知和道德观念,对社会造成危害。

三、对提高农民工素质的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渴望发展的信念强烈,但是文化知识、职业技能、生活观念等方面素质的缺失,使他们无法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因此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时,不仅应当调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力量,更应当调动起农民工自身的积极性,让他们了解提高素质的好处,以便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

(一)提升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起到的作用主要在宏观调控方面,政府应当为农民工素质提升提供环境、政策、法律的支持,让农民工素质提升有一个良好的氛围。政府部门应当起到牵头作用,加强领导,把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确定好各个环节。并且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由政府提供人手,监督其中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政府的带头作用,能够促进积极氛围的形成,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状态。

(二)加强农民工知识的培训

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参差不齐,许多知识技能缺失,应当培训的方面很多,但最需要的还是对职业技能和法律知识的培训。缺乏职业技能,让许多农民工只能作为最基本的劳动力,从事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在付出大量劳动时得到的却是最低的报酬。而缺失法律知识,使得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犯时,无法通过法律为自己讨回公道。

在职业技能培训时,不能“一刀切”,对所有人进行同样的培训,而是要根据农民工的自身条件和从业意向,按照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对农民工进行专门的职业操作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和操作技能。[4]

最近几年,农民工权益受损的新闻屡见不鲜,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首先就是要组织农民工学习《劳动法》、《合同法》等与农民工日常工作相关的法律,及时为农民工普及最新的国家政策,提高农民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三)利用企业提升农民工素质

帮助新生代农民工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推广直接面向用人单位需求的定向培训。逐步规范企业制度,让农民工进行有目的培训,在培训结束后进入特定岗位工作,这样不仅让农民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更能节约资源,避免不必要的培训资源的浪费。[5]

农民工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企业中,企业可以作为一个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的载体,不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更加应当加强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的培训。许多农民工,对文化知识并非没有追求,但是由于工作忙碌和缺少途径,他们无法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而企业就可以统一安排对文化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养。企业作为社会力量的一部分,可以为农民工的就业提供许多帮助。

(四)集结社会力量为农民工提供帮助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一员,在遭遇困境时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帮助农民工提高生存能力和改善生活状态,是社会成员和组织应当承担的责任,社会能够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巨大的支持,用群体的力量推动农民工制度的改革。通过媒体和网络宣传,改变人们心中对农民工的固有偏见,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出路的根本途径。但是新生代农民工要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进化过程,仅仅通过自身难以完成,应当增加与社区市民的交流。新生代农民工应当以自身为基点,通过增加与社区市民的交流,改变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通过亲身学习达到理想的目的。[5]甚至在有了家庭以后,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父母的习惯和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父母是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新生代农民工也应当提高自身素质,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梁春丽,农民工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4).

[2]赵彬楠,葛娅男,杨辉.黑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素质问题探析[J].现代化农业,2013.(2):40-42.

[3]赵玉国.职业教育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5).

[4]胡跃茜.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创新[J].教育评论,2012,(6).

[5]工慰,刘强,韩郁郁.农民工自我认知及价值观调查分析[J].人口学刊,2012(3):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