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与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与应用探讨

张楠

深圳朗泓房地产有限公司

摘要: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具有自重轻、地震作用小、隔音、隔热、减轻地基承载力、业主一般可随意布局平面、净高空间提高、减少混凝土用量、减少钢筋用量等优点,近年来已广泛地应用于厂房、仓库、地下室、停车场、商场、办公楼、图书馆、教学楼、大跨度、大空间等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应用已有好几年时间,但在施工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质量与技术问题,就本工程在施工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人为可以控制的质量与技术因素,施工中认真分析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及其优势,结合工作实践,对施工中几个难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难点;应用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面积220000m2,共有15幢楼组成,层数5层,框架剪力墙暗梁空心楼盖结构,底层层高5.500m,二至五层层高4.500m,楼板厚度280mm、300mm,在框架柱之间均设置700mm宽暗梁,暗梁高度同板厚,中心柱设置2700mm×2700mm×500~550mm柱帽,板内填芯GBF高强复合薄壁管、规格ψ200mm×L1000mm、排放间距250mm×1100mm、整体空心板楼层四周1000mm范围内采用规格ψ170mm×L1000mm、排放间距220mm×1100mm、顺筒肋宽50mm、横筒肋宽100mm,建筑单跨跨度最大8800m。

二、设计与施工依据

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设计、施工及验收按照《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CECS175:2004);《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达方法制图规则和结构详图》(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达方法制图规则和结构详图》(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04G101-4);《现浇混凝土结构空心楼盖》(05SG343)。

三、施工工艺创新

空心楼盖成孔材料一般采用最多的是胶凝材料结合特种纤维制成高强薄壁空心管,属称GBF高强复合薄壁管,作为钢筋混凝土内模使用形成空心楼盖。现对本工程难点攻关进行探讨:

(1)控制GBF管内模肋距与固定措施

控制GBF管内模间距与固定传统方法一般用铁丝绑扎固定,然后空心管肋宽用木方料插入控制间距(如图1),此种方法施工速度慢且质量效果不佳,首先对GBF管下部厚度进行控制,其次每根管两端需用铁丝绑扎固定在下部钢筋网片上,然后用定制肋宽大小木方插入肋内控制GBF管肋距,这样在浇捣混凝土时使混凝土不好刮平,振捣器振捣时方木会上浮造成GBF管移位,振捣完成后拔出方木孔洞修复宜造成麻面孔洞等质量问题。还有一种方法现在普遍都还在使用,就是用ψ6或ψ8钢筋做成GBF管大小U字型支架,然后拉线定位用电焊机把U型钢筋支架点焊在下部板筋上(如图2),该方法电焊机点焊会造成板底受力筋烧伤,烧伤钢筋在受力时容易发生脆断而出现质量事故,电焊定位速度也比较慢会使其它工种处停待状况。

针对以上不利因素进行研究试探,排除各种可能造成质量隐患措施,制定出一套效果好、速度快、安全适用、工艺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的施工方法。具体方法:选择ψ5冷拨筋电焊焊成固定支架(图3),这种方法可在地面先行成批量加工完成,待楼板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垫好钢筋保护层马上就可以进行拉线定位排放,无须电焊固定,只要把“防倒筋”(1500~2000mm间距设置)放在板底部筋第一排筋上或与第二排筋平行,然后用20#扎丝把“防倒筋”绑扎在板筋上就可以排放空心管。该方法优点速度快、工种间可以连续施工、确保质量无须电焊、经济合理可利用现场废料筋做肋距筋等。

(2)控制GBF管内模板底、板顶厚度(水平位置)与抗浮措施

GBF管内模上下厚度(水平位置)与抗浮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施工中内模上下厚度也很容易忽略,现在一般施工中只把钢筋保护层垫好,GBF管绑在板底部钢筋上或就直接排好压上板顶部钢筋,用板筋拉钩拉好控制楼板总厚度,就不考虑空心楼盖板底与板顶厚度,这样会造成空心楼盖板底偏厚或偏薄质量隐患(如图4)。施工中考虑空心管底部无须控制厚度,只须控制板顶厚度,因底部在混凝土浇捣振动受混凝土挤压时空心管自然会上浮。控制板顶部厚度就与抗浮工序一同实施,这样即可加快进度、节约人工又保证质量。此工艺先考虑楼板总厚度,如板厚300mm,采用GBF空心内模直径200mm,配筋双层双向Φ12@130,砼强度C25~C45、一类环境下板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15mm,计算板顶部控制厚度:(300-200-15×2-12×4)/2=11mm,计算得出板顶控制厚度是:15+12×2+11=50mm(如图5),11mm厚度选用Φ10钢筋代替叠加层,穿过暗梁底板筋因梁下部钢筋叠加使保护层超厚,此处底板筋可按规范要求进行弯曲。具备上述条件后,开始整体安装排放及共同实施抗浮措施。①模板安装完成后,清理冲洗模板;②放样弹线确定暗梁、管道、管线、预留洞、柱帽位置等;③安装绑扎暗梁、剪力墙、框架梁、柱帽钢筋;④安装绑扎楼板底部钢筋,当设计无要求时,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应注意此项操作顺序,主要考虑顶部有叠加层钢筋铺设方向);⑤垫钢筋保护层、各类管线预埋;在这项内容施工同时在过去的工艺中是要做抗浮措施,把底板筋用铁丝套住穿过模板与模板或支撑系统绑牢,该项措施已在本工程中改进,待下道工序进行抗浮;⑥拉线绑扎GBF管固定支架及排放GBF管;⑦在GBF管上部两端各放一根Φ10叠加筋(如图6);叠加筋一是保证板顶厚度、二是还可以有助于抵挡顶部纵向钢筋下滑作用、三是确保GBF管水平状态;⑧安装绑扎板顶部钢筋;⑨设置钢筋马凳,注意控制高度;⑩此项工序最重要抗浮措施也是改进后操作最简单工序,抗浮点800×800梅花型设置,用长杆电钻按抗浮点把模板钻出小洞口穿越铁丝,经验算选用10#铁丝从板顶最上部钢筋套住穿下绑扎在模板或支撑系统上(如图7)。从顶部穿筋做抗浮措施是在浇捣混凝土时,确保GBF管整体不会上浮,板底板顶厚度有效得到控制,且不影响其它工种间搭接等优点。

(3)控制裂缝与养护措施

空心楼盖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往往忽略填充内模本身吸水量这一点,空心填充内模材料一般采用胶凝轻质纤维材料制成,吸水量较大,在施工中实践证明,一根直径200mm×L1000mm空心管能吸水约1.75kg,而且在温度20℃以上时水份蒸发也比较快,况且空心楼盖板底部顶部厚度基本在40~60mm,所以在施工中不采取措施会对混凝土收缩开裂及吸水过快振捣不密实有很大的质量隐患。在排放前填充内模先用自来水充分湿润,浇捣混凝土前1小时用水喷洒以不吸收为准,混凝土浇筑可以起到降温作用,也不会因水分蒸发过快而开裂,也不会因水分吸收过快造成振捣不密实麻面孔洞等现象。

混凝土采取二次抹面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小时内选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密,并使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达到规定强度1.2N/mm2后方可搭设模板支架,支架底部必须用方木或双层胶合板块铺垫,防止上部荷载过重穿透空心楼盖。

四、实践效果

本工程现已投入使用,通过上述技术改进,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确保了业主工期目标,并降低了施工成本,施工中的钢筋废料可以得以利用,经济效益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具有以下优点:

1.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

2.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3.加工费用底廉,技术效果明显,减少施工机具投入。

4.避免内模管成品破坏。

5.不受操作场地限制、不受气候限制。

6.可充分利用钢筋废弃下脚料。

7.无污染,能够满足安全、质量、功能、环境等各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