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的上皮内瘤变诊断在临床中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结直肠的上皮内瘤变诊断在临床中的意义

付超英

龙泉驿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100

【摘要】目的:探索结直肠的上皮内瘤变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术前、术后诊断结果以及肿瘤位置分布情况。结果:8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经术后病理检查,23.75%患者确诊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2.50%患者确诊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3.75%患者确诊为浸润型癌。同时从肿瘤位置分布角度分析,浸润型癌在结肠患者中所占比为75.00%,在直肠患者中所占比为53.57%。结论:加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病理诊断,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结直肠;上皮内瘤变;诊断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diagnosisofpatientswithcolorectalofintraepithelialneoplasia.Methods:betweenJanuary2015andJune2015,admittedduringtheperiodof80patientswithcolorect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astheresearchobject,theclinicaldataofpatients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statisticsinpatientswith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diagnosisandtumorlocationdistribution.Results:80patientswithcolorect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bypostoperativepathologicalexamination,23.75%ofpatientsdiagnosedwithhigh-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12.50%ofpatientsdiagnosedwithlowleve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63.75%ofpatientsdiagnosedwithinvasivecarcinoma.Atthesametime,fromtheperspectiveofthetumorlocationdistributionofinfiltratingtypeaccountedformorethan75.00%inpatientswithcoloncancer,inpatientswithrectalaccountedformorethan53.57%.Conclusion:strengtheningthepathologicdiagnosisinpatientswithcolorect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animprovethediagnosticaccuracy.

【Keywords】colorect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Thediagnosis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在临床上又称之为原位癌、可疑癌变、重度不典型增生等,但近年来随着肿瘤定义的改变,其在临床上的名称也随着改变。当肠镜下检查发现细胞学结构异常者,称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而发现肿瘤组织通过黏膜肌层穿透至黏膜下层,可称之为浸润性癌[1]。本文旨在探索结直肠的上皮内瘤变诊断的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8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本次研究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2.69±5.47)岁,49例患者为男性,31例患者为女性。肿瘤分布情况:52例为结肠患者(2例患者为横结肠,13例为降结肠,17例为升结肠,20例为乙状结肠);28例为直肠患者。手术方式:52例结肠患者中,27例进行直肠低位切除术,8例进行经腹切除造口术,15例进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2例进行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28例直肠患者中,25例进行结肠根治切除术,3例进行肿瘤切除术。

1.2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患者术后病理转移、术后病理类型、肿瘤分布位置、术后病理诊断、术前病理诊断等情况。

1.3观察指标

分析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的术前、术后诊断结果以及肿瘤位置分布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诊断结果、浸润癌发生率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代表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诊断结果:术前检查:8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中,30(37.50%)例患者诊断为低级别结直肠上皮内瘤变,50(62.50%)例患者诊断为高级别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检查:51(63.75%)例患者确诊为浸润型癌,10(12.50%)例患者确诊为低级别结直肠上皮内瘤变,19(23.75%)例患者确诊为高级别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两种方法对比p<0.05。具体见表1:

表1:分析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的术前、术后诊断结果

肿瘤位置分布情况:20例乙状结肠患者中,15例为浸润型癌,5例为腺瘤;13例降结肠患者中,9例为浸润型癌,4例为腺瘤;17例升结肠患者中,13例为浸润型癌,4例为腺瘤;2例横结肠患者均属于浸润型癌;在结肠患者中,浸润型癌所占比为75.00%(39/52)。28例直肠患者中,15例为浸润型癌,13例为腺瘤,浸润癌所占比为53.57%(15/28)。

3讨论

至今为止,临床学者仍将结直肠癌归纳于直肠肿瘤或结肠肿瘤范畴中,而近年来,随着临床学者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深入研究,逐渐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分类。若患者肿瘤细胞侵入黏膜下层,且出现浸润现象,便可诊断为结直肠癌,若患者未进入黏膜下层,应称之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2]。根据术前检查结果,可将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级别、高级别结直肠上皮内瘤变,部分也将异常细胞增生、细胞非典型增生归纳于上皮内瘤变范畴中[3]。高级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包括原位癌和重度非典型增生;低级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包括中度非典型增生和轻度非典型增生。根据患者实际诊断结果,实施相应的治疗方式,可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导致术前诊断结果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不同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由于直肠癌特殊的组织结构,可影响肿瘤组织的分布情况,从而导致术前检查出现误诊现象;

(2)若仅取表层组织检测,容易影响检查结果,但在正常情况下,术前选取的材料均为浅表组织,因此导致诊断结果出现严重误差;

(3)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变的过程,在进行术前检查时,容易因病灶的局部性,遮掩真实病情,从而影响诊断结果[4]。

通过分析影响诊断结果因素后,加强以下三点注意事项,可提高治疗效果:

(1)在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若发现患者为浸润型癌时,应立即更换手术方式,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2)对于术前确诊为上皮内瘤变患者,应加强临床诊断,防止患者病情恶化,转变为浸润型癌。同时对于症状可疑患者,也应加强临床诊断,降低误诊率;

(3)对于进行肠镜检查患者,结果较为可疑者,可联合实施病理组织学检测,从而更加明确患者具体病灶位置,利于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5~6]。

总而言之,加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病理诊断,可降低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魏夫荣,阮洪军,黄志刚等.结直肠黏膜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手术病理对比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7):890-891,952.

[2]卫旭彪,高显华,王颢等.肠镜活检诊断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治疗对策[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1):51-54.

[3]高友福,孙颢,陈佳栋等.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处理[J].西部医学,2013,25(9):1320-1322,1325.

[4]高仁里,叶慧英,张丹等.结直肠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与术后诊断差异的临床病理分析(附47例报告)[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7):1405-1407.

[5]高向前,吴淑华,李扬扬等.结直肠癌与不同上皮内瘤变腺瘤中PI3Kp110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28(5):518-521.

[6]韩绘宇.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临床诊断探讨[J].中外医疗,2011,30(28):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