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偏向和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3

高职教育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偏向和对策

杨妙霞

杨妙霞YangMiaoxia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咸阳712000)

(Xianyang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Xianyang712000,China)

摘要: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一种精确的科学语言,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修养本身就是一种素质,对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的人来说,数学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

Abstract:AdvancedMathematics,asanimportantbasicdisciplineandaccuratescientificlanguage,isanimportantcomponentofhumancivilization.Asmathematicscultureisakindofquality,mathematicsteachingismoreimportanttothehumanlivinginmoderncivilizedsociety.

关键词:职业教育;数学教学;数学学习;高等数学

Keywords:vocationaleducation;mathematicsteaching;mathematicsstudy;AdvancedMathematics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7-0316-02

0引言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总结提高和抽象出来的。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一种精确的科学语言,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修养本身就是一种素质,对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的人来说,数学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

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低年级普遍开设的基础课,内容的抽象、结构的严谨、应用的广泛、发展的连续,是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是数学学习难度大的原因之一。教学方法的不当也为高等数学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抽象性导致——接受困难,严谨性导致——理解困难。广泛的应用导致——掌握困难,发展连续性——导致数学知识的连续性。间断的非系统的学习是很难学好的。学生对高等数学掌握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其对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掌握,也决定着该同学能否升入高一级学校进一步学习。

1数学教学在高职数学学习中主要偏向

1.1观念上我国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渠道是职业院校,职业院校领导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直接影响着院校的办学模式、办学方向,影响着学生的素质,然而在我国职业院校还没有太成熟的办学经验,很多院校还处在一种探索改革的阶段,甚至有很多的领导分不清专业课程与基础学科的关系,有偏专业轻基础学科教学的思想,在课程设制上不考虑后果,盲目地乱砍基础课时,由各系部随意选用教材,致使教师无法教,学生不会学,到时不够用,专业教师提意见,最终使教学思路混乱,教学效果欠佳。学生管理形式化是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现象,院校各部门、各级领导只注重学生人数多少,收入高低,并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切身利益,经常出现一些不定性的管理条文,让管理者和学生都无所适从。

1.2学生方面高职高专的学生尽管他们在中学时代也基本掌握了初等数学的基本知识,但由于他们在中学时代遭遇了他们自己心目中的失败,对是否能学好高等数学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即学习高等数学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较低,学生数学基础差距较大,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我约束力差,缺乏上进心,把学数学当任务,无形中有负担和无奈;强调高等数学在升学、毕业、就业的必要性,忽视高等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素质及推动社会功能的介绍,进一步加深了发愁、压抑、沉重感,给高等数学习造成心理困难;还有一些文科的学生由于自身的数学基础差,长期以来对数学的偏见,总认为数学只有理科才用,缺乏信心,过早地放弃了努力。

1.3教师方面尽管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利用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但是许多教师自己本身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十分有限,制作的课件和教学要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应有的作用。其次,由于高等数学教学有它自身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还不能完全丢弃,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效率最优化是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中又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1.4教材及教法传统的高等数学教材过于强调理论化,内容杂乱陈旧,层次性差,题型形式化与内容不附,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应用性不强,使学生看不到活的数学,看不到知识面、概念产生的过程,体现不出数学的特点;多年以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几支粉笔一堂课的现象还相当普遍。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被学生认为抽象、单调和枯燥。教法过于陈旧死板,不便于理解和接受。教学将大量时间用于计算上,而往往忽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如教师在讲解导数的应用时,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内容,建立数学模型,但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往往将分析带过,重点放在求导上。这样一来,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建模的实质并不了解。

1.5学校方面从学校对数学课程的安排到教师的教学都有被弱化的趋势,认为可以少学或不学这些难学的内容,加大技能学习;有的教师为了照顾基础差的学生,大幅度删减教学内容,使得知识结构支离破碎前后不畅,大多数教师仍以教材为范本,一味地讲,让学生处于被动听,枯燥无味难理解。

2应对措施

2.1授课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授课形式要紧扣学生兴趣所在传统的授课形式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过于强调集中授课,没有把学生兴趣与动机充分调动起来。老师要非常重视调动学生兴趣,精心筛选习题,选最佳授课方式,注重学生反馈,强调心理疏导,关注学生的活动与体验,更新教育理论。授课方式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络师生情感。依据学生的兴趣划分学习的组织形式,使有相同兴趣的学生集在一起接受相应的培训,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交流和师生沟通,发挥学生各自专长,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因材施教,便于个人能力的发展。

2.2授课深度要科学(依据学生已有的基础)学生的兴趣与已有的数学基础差异很大时,传统的大班授课形式效果不佳,教师也难以与学生沟通,应根据现有条件分班分组等教学模式,而不可千篇一律地教学。学生的基础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学生的现有基础以及全体学生的基础差异都是随授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授课深度与难度,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随时了解学生当前的已有基础和水平状况,科学地确定合适的授课深度。

2.3授课结果切实满足学生合理要求按岗位工作需求确定授课知识和技能,丰富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灵活的教学互动式,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小组的讨论,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主动性和分析思考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教师的悉心指导,打破传统教学法,开拓教学新思路,让教师“变主动为被动”,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紧扣专业需求,制定授课目标,达到学生满意的授课结果,以社会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充分了解学生专业及将来从事岗位的有关情况,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增加更多的互动教学,使授课切实满足学生合理需求。

2.4教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数学对于高职高专教育理工科类专业必须放在专业基础课的地位上,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使高职高专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真正落在实处。一是必须保证一定的课时,最好每周6课时,学习一年;最少每周4课时,学习一年。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实现“质”的突破。二是遵循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数学课程基本教学要求》,重新审视和整合改造教学内容,通过降低难度、淡化理论、加强应用、使之易于教、便于学,更加贴近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体现数学的文化修养和实际应用的双重功能。三是对基础太差的学生,入学后即安排初等数学的课外补习辅导,并将辅导成绩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2.5职业岗位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和数学家能力需求的多样性数学的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认识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的内涵,对现行教材进行整合和改造,构建包括“共用基础模块”和专业选修模块的课程结构模式。

如果说共用基础模块遵循的是必需的原则,那么专业选修模块体现的是够用的原则。高职教育工作者通过不同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不同职业岗位的高技能人才,而不同专业课程对数学的需求是不同的。根据专业课程学习的需求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需求精选最基础数学教学内容,掌握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有效的数学学习,获得学习专业知识的数学工具和能力。

2.6更新观念,改革教法,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都是经过系统的基础数学专业教育的,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基于过去的经验所形成的价值偏好与思维定势又影响着新的高职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念形成。一讲数学,就自觉不自觉的追求体系的完整,逻辑的严密,计算的技巧,成为制约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潜在因素。因此,我们应该更新观念,使数学教学从纯数学转向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应用数学。建立数学老师与专业教师的对口交流学习制度,要了解专业的数学背景,数学知识的工程背景,使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才是高职学的教学目的。数学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教学中要背景导入,例题引路,直观通俗,定性描述,淡化理论体系,强化实际应用,建立数学模型,学会解决问题,探索适合高职学生不是以逻辑思维为主而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因素的特点的教学方法。

2.7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结合,促进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从复杂的计算技巧中解放出来。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去理解数学概念,体会数学思想,学习数学方法,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一直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必须解决的矛盾。通过开发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可在课前将大部分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并制作于课件之中,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和工作量。例如导数、定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等概念在讲授时,若将实例和定义在黑板上书写一遍,一般需要10分钟左右,若加上画图说明其几何意义,一般需要15分钟以上的时间。采用多媒体教学后,节省下来的时间教师就可充分对所讲内容进行分析,补充教材以外的例题,增加课堂信息量,加快课程的授课进度。

总之,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大力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杨妙霞(1964-),女,陕西咸阳人,研究方向为“高等数学教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