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化时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试论信息化时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李如华

(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长塘小学广西贵港537132)

摘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信息技术,有力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分析信息化时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小学语文;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信息技术应用不完善的情况,无法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需要研究提高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性的措施。

1、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极易出现混淆的情况,表现为偏旁或部首记错、记忆错误整体结构等,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机械记忆汉字,并未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放射,出现识字效率偏低的情况。小学生本身具有丰富的感性思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塑造识字情境的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如《荷叶圆圆》教学时,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展现荷叶样子,发挥学生丰富的感官形象认识,对汉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如学习时,可以将全班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分组小组游戏的方式,让每个小组中组员扮演不同的角色,荷叶、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等,通过相互比赛、相互纠正,充分发挥感性记忆的优势。接着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生字默写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再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识字教学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如学习《荷叶圆圆》时总有学生混淆“鱼”与“渔”的写法,这点也困扰教师本身。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用论述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上学的时候,老师教给我们的是渔,而当我们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是通过渔来挣鱼,但是现在并不简单是渔挣鱼,因为在我们有渔的时候,还得有一定数量的鱼,这样才能通过鱼与渔,挣来更多的鱼。

2、课文阅读教学应用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神话故事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本身具有极强的想象力与色彩。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与欣赏神话故事,有助于引导学生了解与掌握历史发展进程及各民族的文化特点,积累文学艺术修养与文化底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神话故事的文章时,一定要带领学生理顺故事发展的情境,然后进行多次朗读,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理解神话故事的意境,要求其加入自己的想象力对整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进行复述再现,达到提升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事物的想象力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一定要理顺故事发展的层次,按照故事的发展、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顺序对文章进行总结,一起找出每段文字的中心语,明确每段文字的大意,留意文中孙悟空三次借芭蕉扇的转折点,并注意对学生进行画面重述,仔细感受神话故事本身所特有的神奇魅力,从而把握文章重点,带动学生主动用自身语言对整个故事进行复述,提升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对事物想象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选取《西游记》中关于《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影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影,并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可以在每次借芭蕉扇时暂停,讲解课堂内容,完成后再次播放视频,加深学生记忆。

3、塑造课堂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塑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探究式学习方法要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再利用信息技术发现与解决问题,激发学习欲望,培养学习动机。而且如果是一个有效的情境,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

如,《秦兵马俑》学习时,语文教师可以在网上搜寻、查找关于兵马俑的视频、文字资料,课前将文字资料打印出来,课上利用数分钟时间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兵马俑的美景及气势磅礴。这种视频教学+文字资料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效果。此外,语文教师要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挖掘学生各方面潜能,比如,绘画兵马俑景色,结合兵马俑景色特点、性质,为其做一首小诗,还可以让班级中观看过秦兵马俑的学生说说自己的亲身感受,促使语文课堂更具开放性特点,为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做好铺垫。

4、写作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最令学生感到有压力的课程就是写作课程,小学阶段学生知识体系正处于最初的构建期,不能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写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疑惑。而传统的写作教学对是在教师引领和指导下进行,选出几篇范文供学生欣赏学习,然后再自己提笔写作,如此对学生思维产生局限性,阻碍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所以写出的文章在内容差别不大,甚至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在小校语文写作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和教学手段,两者相结合,借助电子信息教育技术开拓学生思维,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创造思维。

例如,以“行走在秋季”为题,让学生自己练习以自己眼中的秋天写一篇文章。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关于秋天的影音视频,在观摩中自行分析秋天的季节特征和景物变化,同时配以适当的音乐,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眼前秋景的体验和感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以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展望秋天,领悟秋的寓意,引导学生将视频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等一切准备妥当后在提笔写作。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直接组织学生到附近公园或景点进行秋游,通过学生切身感受,体验行走在秋季的感觉。此时,学生们在活跃的思维创作力的支配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写作练习中,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十分有效。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要充分考虑学生情况及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料,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祖琼.试论信息化时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J].考试周刊,2018(21):43+45.

[2]艾军.信息化时代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的调研与思考[J].河南农业,2017(06):24-27.

[3]王淑萍.合理应用网络资源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0):162.

作者简介:李如华(1978.12),女,汉族,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大专,小教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