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阴性血型产妇分娩期间观察与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Rh阴性血型产妇分娩期间观察与护理体会

李勤梅倪小玲张姣姣

李勤梅倪小玲张姣姣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产科223800)

【摘要】目的:探讨RH阴性血型产妇产前、产时、产后观察及护理方法,以保证Rh阴性血型产妇分娩期间母婴的安全。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并分娩的RH阴性血型孕妇的结局及其发生产后出血处理,探讨如何保障RH阴性血型孕妇分娩期的安全。结果:本文中除1例因自然分娩宫缩乏力发生产后出血,因产前备血,及时有效输血,2例为纠正贫血输血外,其他产妇均未输血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安全度过分娩期。结论:对Rh阴性血型产妇加强分娩期观察和护理,从而避免RH阴性产妇死于产后出血及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Rh阴性血型分娩期产后出血输血;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354-02

Rh阴性血型在我国汉族人群中>5‰,非常少见,故又把它称稀有血型、熊猫血[1]。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居我国孕产妇死亡的原因的首位,对产妇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2]。RH阴性产妇分娩期间如何预防产后出血和保证用血需求,是对产科工作中的关键。本文回顾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并分娩的Rh阴性血型孕妇的结局,探讨Rh阴性血型孕妇分娩期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降低产后出血及围产儿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Rh阴性血型产妇19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44岁,均为汉族;农村12例,城市7例,农村居多;产前健卡5例,不定期产检7例,外院急诊转入7例;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手术9例(其中因血型稀有手术1例,产科因素手术8例);G1P1孕足月7例,G2P1孕足月4例,G2P2孕足月5例,G4P4孕足月1例,G6P2孕足月1例,G3P2孕34+5周双胎妊娠1例;产后出血1例;输血3例(其中1例因宫缩乏力产后出血输血,2例因贫血输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例。

1.2方法①产前血型筛查、抗体检测:Rh血型孕妇应在孕期时进行筛查,孕期未查的入院急查。②登记约血:孕妇在门诊已筛查出血型为Rh阴性者,入院后立即到血库登记,详细记录此孕妇既往妊娠史、输血史等。同时予详细交代Rh阴性血型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性。即使无高危因素的孕妇,发现为Rh阴性血型,也立即行以上准备。③备血:Rh阴性血型经产妇临产后,通知血库备血;需急诊剖宫产的孕妇,决定手术后应立即联系备血及取血;择期剖宫产的孕妇,术前应备好血。对于外院急诊入院的产妇,应立即备血。④输血:如分娩时或者剖宫产术中出血多需输血,则通知血库配血发出,

2结果

本文1例因自然分娩宫缩乏力发生产后出血,出血量为1500ml,因分娩前提前备血,发生出血后输血及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另外2例因产前严重贫血为纠正治疗而输血,其他产妇均未输血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因高度重视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得到有效处理。

3分娩期间护理

3.1产前护理

3.1.1做好监护对于入院待产的产妇,可教其计算胎动次数。除孕妇自己计数胎动外,应该加强胎心监护,结合产妇情况分析图形,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3.1.2产前风险评估产妇入院后,助产人员应对产妇的产前检查资料仔细阅读,详细询问病史,充分了解既往史和孕产史。仔细检查产妇胎心音、宫缩、宫口开大情况,配合医生,综合评估产妇情况,确定分娩方式。

3.1.3复查产妇血型Rh阴性血型血源稀缺,血库备血要一定时间,所以产前医生及助产士基于产妇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备血时间,如有需要及时通知血库取血使用。

3.1.4心理护理孕妇分娩本身就非常紧张,知道自己是Rh阴性血型后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担心是否能顺产、会不会发生产后大出血、能否及时输血、孩子会不会有问题等等,从而影响产程进展。对此,我们告知产妇Rh阴性血备好,让他们有安全感,对她们细心讲解分娩过程,消除产妇疑虑,根据产妇孕产次,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并把以往Rh阴性血型孕妇分娩的成功事例讲解给他们听,鼓励她们树立对分娩的信心,争取自然分娩,减少产时出血。

3.2产时护理决定临产产妇分娩的因素有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四个因素必须协调统一,自然分娩才成为可能。所以产妇临产时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以免产程过长增加产后出血的分险[3],给予精神安慰;制产程图,直观了解产程进展。②第二产程护理:助产士应陪伴产妇,给予产妇安慰和支持,缓解、继续观察胎先露下降情况,指导产妇屏气用力;接产时一定保护好会阴部,避免软产道损伤而发生产后出血,胎儿前肩娩出后可肌注催产素10u防产后出血[4]。③第三产程护理:等胎盘已完全剥离时,左手握住宫底并按压,轻拉脐带、协助娩出胎盘,胎盘娩出后立即检查其完整性,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避免发生医源性胎盘早剥。新生儿断脐时保留10cm长的一段脐带,以便于换血时由脐静脉进行穿刺。检测新生儿血型,若为RH阴性血型,则可排除Rh溶血的可能,可按正常新生儿处理。

3.3产后护理

3.3.1预防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即用生理盐水加催产素10U经脐静脉内快速注入,促使胎盘迅速剥离,以减少产后出血;产后2小时内,产妇需留在产房,密切观察其子宫收缩、阴道出血、脉搏、血压等情况;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宫缩致产后出血;早接触、早吸吮,通过婴儿吸吮动作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量。除观察子宫收缩、阴道流血以外,还应观察产妇全身情况。本文中一例自然分娩因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除上述方法外,因分娩前提前备血,发生产后出血后及时输血,避免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3.2新生儿护理因新生儿存在Rh溶血的潜在性,属于高危儿,易发生新生儿溶血现象,由儿科医师观察新生儿出生后情况并对其诊断治疗。本组19例新生儿除3例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时治疗外,其他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4讨论

我国汉族人群中Rh阴性血型比例较小,但血型相关知识相对缺乏。而分娩时机又无法人为控制,未健卡产妇临产后常常急诊入院,因其血型稀少,常常给抢救带来极大困难[5]。虽然,我国产后出血发病率仅为2%~3%,但一旦发生产后大出血,需要输血时如果配不到同型血,会危及产妇生命安全。所以,必须重视Rh阴性孕妇的围生期管理,必须到有备血及抢救条件的医院分娩,入院时根据需要备血。同时,对Rh阴性血型产妇加强知识宣教,以提高其对此血型的科学认识,避免多次妊娠,本文中一例为第四胎自然分娩,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导致多次妊娠,最后一次分娩,新生儿发生溶血,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才避免悲剧发生。

本文中产前5例行常规产前检查,孕期即发现为Rh阴性血型,通过医护人员的宣教了解血型相关知识;7例行不定期产检,孕晚期检查出Rh阴性血型,缺乏对Rh阴性血型的认知,7例由外院急诊转入,入院后才初次发现Rh阴性血型,给产科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应加强宣教,建议孕妇产前健卡,常规筛查Rh血型,对筛查出的Rh阴性孕妇应告知稀有血型的基本知识及建议其亲属进行筛查。王海燕等[6]发表了一篇由一起孕妇失血死亡事件引发的思考一文,报道了1例Rh阴性O型血孕妇行流产手术时大出血,因未提前备血而导致产妇死亡,此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所有Rh阴性孕妇均应在有条件备血的医院待产,尽可能降低孕妇发生大出血但备不到血的风险。为此,我们对Rh阴性孕妇不论有无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均给予常规备血,同时孕妇入院待产时将亲属的血型资料提供给医护人员,以节省备血的时间。

虽然Rh阴性血型发生率很低,但Rh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是围产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对所有孕妇进行常规的Rh阴性血型血清学检查。普及血型知识及Rh阴性血型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减少流产及无效生产次数。加强Rh阴性血型孕妇的围生期的密切观察与护理,增加孕期抗体效价及B超检查次数,积极治疗,以降低Rh抗体阳性孕妇体内的抗D抗体,入院分娩时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减轻孕妇的焦虑、恐惧情绪;鼓励自然分娩,减少出血。可以有效降低由母儿血型不合引起的围产儿死亡率。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9例Rh阴性血型产妇分娩的新生儿,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经的严密监护和积极治疗,无一例死亡及遗留后遗症。因此,加强对Rh阴性血型产妇的护理,可有效避免产妇死于产后出血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雷燕,郑秋玲,黄玲.Rh阴性血型足月产妇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3,19(16):119-120.

[2]庞琼燕.Rh阴性血型孕产妇的围生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12.8(36):154-155.

[3]魏秀菊,刘延锦.46例Rh阴性血型孕妇的孕期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930-931.

[4]鄢静.125例产后出血原因分析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1):41-42.

[5]李丽76例Rh阴性血型孕妇妊娠结局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2(32):10.

[6]王海燕,贺志安.由一起孕妇失血死亡事件引发的思考-兼谈临床应急用血的法定条件[J].中国卫生法制,2009,1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