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临床优势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临床优势研究

杜柳惠

杜柳惠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湖南岳阳414000

【摘要】目的探究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临床优势。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正常受检者的血液标本320份,分别采用凝聚胺技术检测和常规盐水配血试验,其中疑难配血标本86例。对比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血标本中特异性凝聚均在一分钟后消失,非特异性凝聚在25秒内凝聚全部消失;凝聚胺技术检测结果直接可以通过肉眼观测,盐水法的检测结果不能通过肉眼观测的需低倍镜辅助观察;而且凝聚胺技术对自身抗体检测率比常规检测高。结论凝聚胺技术具有反应迅速、灵敏性高、特异度强,可以预防溶血性反应,保证输血安全。

【关键词】凝聚胺技术;输血检验;临床优势

输血安全对患者至关重要,因检测失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情况在临床还时有发生,所以血标本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的准确性十分重要[1]。凝聚胺技术是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项高效的检测方法,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检测结果准确率高,在临床应用广泛。具有中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的作用,从而使红细胞产生凝聚。根据凝聚情况判定血液中是否含有不规则抗体,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从而保证输血的安全[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正常受检者的血液标本320份进行实验观察,排除有血液疾病、精神疾病、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采集受检者晨起后空腹的血液标本6毫升,分成两份,分别采用凝聚胺技术检测和盐水配血检测。320例受检者中男209例,女111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4.1±1.9)岁。血液样本中,有抗体和反复输血173份,配血不合格102分,合格血液标本45份。

1.2方法

盐水法:各取四支试管分别标上姓名、血清、血液、红细胞悬液、生理盐水,将受检者血液标本与供血者血液标本各取2毫升放入血液试管内,分离血清,将分离后的血清放入标有血清的试管内,用滴管将血清滴几滴在标有生理盐水的试管内,制成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另外取两只试管贴上主侧和次侧标签,在主侧试管内,加入一滴供血者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和受检者血清,在次侧试管一滴受检者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和供血者血清。摇匀后在离心机里离心二分钟,取出后观察凝聚现象低倍镜观测,难以判定的结果通过。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现象时可以输血;同型血液主侧无凝集、次侧有凝集时可少量输血;异型血液次侧无凝集时需重新鉴定血型。

凝聚胺技术检测:取受检者和供血者的红细胞各2毫升,加入两滴生理盐水制成4%红细胞悬液,各取两支试管分别标上主管和次管标签,在主管内加入供血者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和受检者血清,在次管一滴受检者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和供血者血清。再再主管和次管中分别加入0.6毫升低离子介质,摇匀后放置一分钟,再用滴管滴入两滴凝聚胺溶液(polybrene试剂),混匀后放入离心机,1000g(3000rpm),离心30秒,取出试管。再加入重悬浮液,分离上清液。观察试管底部有无凝块,立即观察结果。有凝块即证明实验成功,凝块在一分钟后分散,证明血型一致,可以输血;凝块一分钟内无分散现象,说明血型不一致,需要重新检测,记录检测结果。

1.3疗效评价指标

评定检测方法的指标有:凝聚胺技术检测中特异性凝聚和非特异性凝聚消失时间、两种检测方法在疑难标本检测中抗体数量、疑难配血、抗体筛查、输血反应的检测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用?2检验,以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凝聚胺技术凝聚情况所有血液样本的凝聚现象在一分钟消失,特异性凝聚消失时间均在一分钟后,非特异性凝聚消失时间在25秒内,见表1。

3讨论

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输血安全影响患者的预后。所以在输血前的检测准确性至关重要,反复输血或者献血的患者对机体抗原细胞造成损伤,导致检验时难以辨别[3]。凝聚胺技术利用红细胞表面所带负电荷的特性,使用低离子介质产生lgG发生反应,降低红细胞周围存在的阳离子。再使用凝聚胺溶液产生的正电荷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从而产生非特异性凝聚。最后加入重悬液中和凝聚胺内阳离子,使非特异性凝聚散开[4]。凝聚情况肉眼即可观测,溶血与凝聚容易区分。凝聚在短时间消失说明血液配型一致,结果呈阴性。常规盐水法、胶体介质配血法、酶技术、抗球蛋白法等,但是常规检测时,血液标本易受冷凝素干扰,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难以辨别溶血和凝聚情况,所以凝聚胺技术受到临床检验医师的亲睐[5]。

本文通过试验观测结果显示,凝聚胺技术在疑难配血、抗体筛查和输血反应中的检测率明显优于常规检测,对不规则抗体中的自身抗体和Rh抗体较为敏感,具有操作简单、受环境影响小、特异性高、灵敏性高的特点,对输血反应检测率高,可以预防输血中容易出现的输血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志虎,李鲜娜.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1,24(4):479-480.

[2]张斌,张敏,张三旺等.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越性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3):95-96.

[3]韩鹏.凝聚胺检测技术在临床交叉配血中的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0,23(5):603-605.

[4]张红梅.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结果的比较[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1):66-67.

[5]李亚山.凝聚胺试验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09(13):1628-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