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奥运优势项目跆拳道运动专项特征与专项能力训练分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4

我国奥运优势项目跆拳道运动专项特征与专项能力训练分析研究

陈浩

(天津体育职业学院,天津301636)

摘要:准确的掌握运动项目的专项特征和专项能力训练方法,对于提高运动员、教练员对项目特征的认知程度以及竞技水平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跆拳道运动项目的专项特征与专项能力训练分析研究,得出跆拳道项目的技术、战术、体能专项特征和专项能力训练方法,从而为运动员、教练员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与比赛提供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跆拳道;专项特征;专项能力

1前言

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发展,首要前提是对该事物自身特征的了解,只有正确认识事物的特性,才能准确的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只有全面把握事物的特性,才有可能高效率地推动事物的发展[1]。对于竞技体育来说,项目的专项特征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并且掌握了项目的专项特征,设计科学有效的专项能力训练方法,才能提高竞技比赛水平。

跆拳道项目规则自1973年至今,发生了20多次修改,每一次的改变,都引起了一场技战术革命。因此,掌握最新的跆拳道运动的专项特征和专项能力的训练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通过对现行规则下跆拳道运动的专项特征和专项能力训练方法进行研究,为跆拳道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取得更好成绩提供一些建议。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本文以跆拳道运动项目的专项特征和专项能力训练方法为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查阅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2.2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国内外跆拳道运动项目的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体能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更有利的论据支持。

3.2.3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的思维形式,对现有的理论进行逻辑分析推理。

4跆拳道专项特征释义

专项特征是指一个运动项目在比赛规则的允许下,以获得最大的运动效率为目标,在力学、生物学等方面表现出的主要运动特点[1]。跆拳道项目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格斗对抗性项群,与其他同属一类项群的项目有着些许不同。从宏观角度看,具有共性的项群特点;从微观角度看,跆拳道项目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之处,表现在运动形式和技术细节上,称之为专项特征。

通常专项特征包括了技术特征、战术特征和体能特征等。三者是专项特征重要的影响因素,既要从内在的体能特征来看;又要从跆拳道的技术、战术的外在表现特征去分析,从而掌握正确的项目运动发展规律,设计科学合理的符合专项特征的专项能力训练方法,为专项服务。

5跆拳道运动专项特征分析

跆拳道技术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所采用的专项技术动作的总称。其中包括技术准备动作、步伐移动动作、攻击技术动作和防守技术动作组成,以及由这些基本动作组成的动作体系。

5.1现行规则下的跆拳道专项技术特征分析

2017年跆拳道规则发生了改变,得分的分值的变化,导致横踢技术的运用概率增多;2018年全国锦标赛实行新的赛事规则,不仅得分变化而且赛制为三局两胜制,加金赛局的赛制特点,使技术的运用产生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5.1.1推踢技术的运用,成比赛、训练技术运用中的敲门砖

新规则下,要求运动员的积极主动进攻,消极则被扣分。推踢技术既是主动进攻得分的法宝,又是阻击防守技术距离控制的关键。比赛中推踢技术主要表现为以距离控制为主的原地进攻的推踢技术、原地反击的推踢技术;步伐移动推踢进攻技术、步伐移动推踢防守技术;以虚实结合为主的一次推踢技术、二次虚实结合技术等;因此,推踢技术的运用一是为了控制距离阻击对手,同时寻求得分机会;二是,迷惑对手,寻求二次技术的得分机会,因此,在新规则下的跆拳道比赛和训练中推踢技术既是铺垫又是关键。

5.1.2横踢技术的使用,成比赛中的主导因素

随着新规则的变化,横踢技术的使用概率随着得分分值变化,使用率增大。在2017年全国锦标赛中,所有级别选手对于横踢技术的使用概率为85.7%,并且在整个比赛和训练中,横踢技术主要表现为以攻防转换为主导的横踢主动进攻技术、横踢防守反击技术;以站架形式为主导的前推横踢技术、后腿横踢技术;以距离主导的长距离横踢技术、中长距离进攻横踢技术、短距离横踢技术;以直接间接主导的直接一次横踢技术、间接二次横踢技术;以虚实结合为主导的横踢为实技术、横踢为虚的二次技术为实的技术等。因此,新规则下跆拳道比赛和训练中,横踢技术成关键、致胜因素。

5.1.3击头技术和旋转技术的大胆尝试,成比赛中的必备武器

规则的改变和赛制的革新,击头技术和旋转技术大胆尝试。在比赛中主要表现为以辅助技术为主导的击头技术;以步伐距离为主导的击头技术;以虚实为主导的直接击头技术、辅助技术为虚的击头技术;旋转技术主要表现为以攻防为主导的旋转进攻技术、防守反击旋转技术等;因此,运用旋转和击头技术往往会克敌制胜。

5.2跆拳道专项战术特征分析

跆拳道战术是指在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为发挥现有的竞技水平和战胜对手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3]。根据战术的表现形式,将跆拳道的战术分为直接进攻的战术、引诱式进攻战术、防守反击战术、克制对方长处战术等。随着规则的不断变化,跆拳道战术也发生改变,战术思想必须调整,从而建构新的实战框架,才能满足项目的战术要求。

5.3现行规则下的跆拳道专项战术特征分析

从目前跆拳道的规则和赛制特点,合理的掌握战术意识和战术实践,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从2017年的锦标赛和大满贯赛事的现场观察和视频分析,战术特征主要表现一下几个方面:

5.3.1压迫进攻战术,成比赛中得分的杀手锏

跆拳道运动是在固定的场地面积中,实现的同场对抗性项目。在比赛中的得分时机转瞬即逝。运动员在场上具备寻找时机、把握时机能力是得分的关键。从目前的比赛分析得出,运动员在场上具有压迫性的战术思想和意识,是连续得分的重要前提。因此,往往具备得分能力和体能储备的运动员,运用压迫性的战术打法,会取得比赛胜利。

5.3.2防守反击战术,成比赛中克敌制胜的法宝

跆拳道运动,既要求连续进攻,压迫性进攻的战术实践,又应该具备防守反击的战术思维。往往在比赛领先的情况下防止对手得分的同时,克敌制胜,成重要因素。

5.3.3边角战术,为比赛锦上添花

跆拳道比赛场地是8X8m面积大小,并且成八边形的区域。因此,对手或者逼迫对手到边角地带,具有进攻和防守的边角战术,是比赛和训练中不可或缺的训练战术模式,往往边角战术运用的合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会导致最终比赛的结果。

5.3.4干扰诱敌战术,谋取“比赛利益”

跆拳道运动是在2分钟内结束一局比赛,随着三局两胜制的比赛模式推行,干扰战术在比赛中运用较多,干扰战术意味着赢取比赛时间干扰对手,诱敌战术则是为了谋取得分利益,诱敌深入。因此,此项战术在比赛中和训练中应该得到更好的训练和实践。

5.4跆拳道专项体能特征分析

跆拳道专项体能特征是将体能训练学里狭义体能概念里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协调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综合分析。跆拳道运动项目本身对于各项素质的要求又有所不同,同时结合身体形态特征和身体机能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

5.4.1身体形态特征

跆拳道项目是根据不同体重大小进行级别划分比赛,身高高、体重小在本级别中相对占有优势。例如:2016年男子58kg跆拳道奥运会冠军赵帅,体重58kg级以下,身高达到188公分;从身体形态方面具有优势,并实现男子突破。另外,身高高,下肢长、以及小腿长也是在选材以及形态方面必须考虑的因素。

5.4.2身体机能特征

跆拳道项目的机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成分;对于跆拳道项目来讲,体脂百分比较低,对于运动员的体重影响较大,在身高一定的前提下,体脂百分比较低者占有一定优势。2、肌肉类型;跆拳道运动是多次发力的快速力量项目,其项目特点强调、快、准、狠等,对于肌肉的白肌纤维要求较高。3、最大摄氧量指标;跆拳道项目属于耐力型运动,最大摄氧量是评价耐力水平高低的指标之一,最大摄氧量高的,相对占优势,但不是决定性因素。4、生理生化指标;跆拳道项目对于睾酮、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要求相对较高,提升训练和比赛中抗疲劳、供氧水平。

5.4.3运动素质特征

1)力量素质。根据力量素质与专项的关系,分为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跆拳道项目特点体现在快、准、狠、难等,因此跆拳道专项力量的发展,更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连续进行快速踢击的能力,也就是多次爆发力。但随着现行规则下的赛事赛制特点和级别要求,一次踢击效果和能力也不能忽视,因此在快速踢击的同时追求每次的准确性和效果,在训练和比赛至关重要。同时,跆拳道项目高位动作和旋转动作,强调了运动员必须具备很强的运动能力,以及每次踢击的效果对最大力量的要求同样重要。因此,力量素质除了追求最大力量、爆发力作为主导,小肌肉群的力量、核心力量,同样不能忽视,从而实现比赛中高难动作的完成和有效得分。

2)速度素质。速度素质包括移动速度、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跆拳道项目由于自身特点,步伐追求的移动速度、踢击追求动作速度以及时机把握追求反应速度;而且三种速度类型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耐力素质。跆拳道项目的规则规定,比赛总共三局;如果是三局两胜赛制,有可能进行两局;每局比赛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连续比赛决出冠亚军或决出前三名;因此根据能量代谢供能特点,跆拳道运动属于混氧项目,既需要无氧供能,完成踢击;又需要有氧供能完成步伐移动,以及连续作战的有氧恢复。

4)协调灵敏素质。跆拳道运动,是在一块8x8m八角形区域进行比赛。相较于击剑项目的剑道,更要求运动员在此区域内进行变向移动格斗。因此,对于运动员的协调型灵敏性素质的要求较高。

5)柔韧素质。跆拳道项目特点快、准、高等,其中这里的“高”强调的是柔韧素质。柔韧素质较高,可以轻松的实现击头技术,从而在比赛中占据优势。

6跆拳道运动专项能力训练方法

跆拳道专项能力训练方法是根据跆拳道专项特征分析得出,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跆拳道项目的技术能力、战术能力和体能,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6.1跆拳道运动技术能力训练方法

跆拳道的技术能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技术动作击到对方护具得分的能力。根据跆拳道的技术运用特点和解剖学平面分析得出,跆拳道技术是在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三个平面内完成的动作轨迹。因此,具备多平面运用技术的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相当重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6.1.1单一技术,重复练习,是技能提升的保障

跆拳道技术包括前踢、推踢(侧踢)、横踢、下劈、勾踢、旋转踢、双飞踢等;每个单一技术的重复练习,最终实现自动化,是技能不断提升的保障。比赛中技术的发挥,取决于对动作技能的熟悉度和精确度,随着电子护具时代的到来,怎样合理的运用技术,强调技术细节,才能在比赛中有效得分。

6.1.2技术整合,形成模式,是攀登技能高峰的核心要素

随着单一技术的技能自动化,将各种技术整合在一起,在训练中和比赛中不断运用,建立本体感觉和运动模式,形成肌肉记忆,才能实现技能的转化。在此,必须考虑每种技术的特点和技术组合的形式,更有利于得分。

6.1.3结合步伐,强调战术,与技能相辅相成

跆拳道技术,不仅仅只是强调踢腿和拳的动作技术,同时结合步伐、强调战术,在技能提升的过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步伐合理的利用,战术安排的合理,技术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因此,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6.2跆拳道运动战术能力训练方法

跆拳道战术,是运动员在比赛中遇到的比赛场景和环境,而做出的应对和反应以及处理的能力。战术包括了战术意识与思维、战术实践与实施。因此在专项战术能力训练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6.2.1开拓战术思维意识,发挥想象力

跆拳道战术训练在平时的训练中,也是建立在技术训练的基础上,有技术才能实施战术,有战术才能更好的运用技术。因此,平时的训练中,强调运动员要带着战术思维和意识训练,最大化的发挥运动员的技术运用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战术。除了教练员引导运动员进行战术场景训练之外,运动员自身可根据场上的情景模式,发挥想象力,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实施战术。教练员不应该限制这种想象力的发挥,并应予以鼓励。

6.2.2模拟训练环境和场上情境,不断强化战术模式

通过观察比赛和录像,模拟实施场上比赛场景,不断强化战术训练模式,从而进一步的实施、实践,建立本体运动感觉和意识思维,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战术能力。

6.2.3进行实战演练和角色扮演,建立战术思维

跆拳道项目是对抗性项目,每名对手都有相对固定的战术思维、模式与特点,因此,通过设立场景和角色,在训练中创造模拟比赛和队员的机会,不断强化建立战术实践能力,是取得比赛的有效手段。

6.3跆拳道运动专项体能训练方法

体能是保障跆拳道运动员发挥技术和战术的保障,随着新规则实行和赛制的改变,跆拳道项目对于体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是取得比赛的关键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6.3.1突出快速力量核心地位,不断提升最大力量水平。

跆拳道项目要求运动员进行连续多次爆发力输出,踢击护具得分为主要目的。由于护具具有感应点是在力量速度、踢击力度的基础上出现感应。因此,在力量素质的训练中,必须突出快速力量训练核心地位,加大最大力量的水平。同时兼顾运动员的年龄阶段和体重级别,合理安排力量训练周期。

6.3.2突出动作速度,结合移动速度和反应速度

跆拳道运动是结合动作速度、移动速度和反应速度为一体。每次踢击的技术需要在高速度的前提下才能完成得分;步伐与技术的结合、身法与技术的结合需要步伐移动速度和身体移动速度来配合完成;比赛中时机的掌握,需要较快的反应速度来寻找机会;因此在专项体能训练速度练习中,动作速度的发展有很多形式,比如:阻力训练、助力训练、快速伸缩复合型训练等;移动速度的训练则可以通过跑跳练习、灵敏训练等形式进行;反应速度训练则是可以通过各种信号(听觉、视觉)刺激,其中包括声音的反应、颜色的反应、长短距离的反应、高低的反应等等,来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的能力。当然速度训练是建立在一定的力量素质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力量水平是提高速度素质的基础。

6.3.3提高无氧供能、快速糖酵解供能能力,兼顾有氧供能能力

跆拳道项目每次完成进攻与防守的时间大概为0.41-0.54秒,独立完成的动作的实践为1.08秒[4]。在短时间内爆发出巨大的能量,需要磷酸原功能系统来供能以保持动作的有效性。而跆拳道项目在一局比赛中需要多次进行高速度爆发的能力,因此运动员就需要糖酵解供能作为辅助兼顾,但由于跆拳道比赛在一天中必须决出冠亚军或者前三名,因此有氧供能对于运动员的恢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专项体能耐力素质的训练中,通过短距离跑、快速力量练习等方式来发展磷酸原供能系统;通过中长距离跑、循环训练以及耐乳酸训练等方式来发展糖酵解供能系统;通过长距离跑、游泳和自行车等方式来发展有氧代谢能力。

6.3.4多平面发展灵敏素质,全方位提高身体协调

跆拳道运动是在8X8M八角形垫上进行的格斗类项目,技术战术以及步伐的运用是在三个平面(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协调配合完成。因此对于灵敏素质和协调性要求极高。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技战术的发挥和得分的有效性。在协调灵敏素质的练习中,运用多种小器械进行辅助,其中包括绳梯、小栏架、踏板、标志桶等,设计多种训练手段其中包括各种灵敏跑与步伐的结合、步伐距离与长短技术结合、快速伸缩复合型训练与步伐的结合等,其主要目的是在训练过程中提高运动员多个平面运用技术的能力、整合步伐与技术的能力、建立长短技术与步伐和身法的能力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比赛场地和环境相契合,多平面、全方位的发展运动员的协调灵敏素质,为比赛做准备。

6.3.5柔韧的“好”与“坏”,技术的“高”与“低”,伤病的“多”与“少”

跆拳道项目特点,要求“快、准、狠、高”,其中“高”就是指柔韧素质。随着跆拳道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和规则的不断演进,高位技术是比赛中的技术运用的重要手段。一名运动员柔韧素质不好,很难正常的发挥高位技术。除此之外,柔韧素质还影响其他技术的发挥以及伤病的预防,肌肉韧带过紧,是导致损伤的潜在影响因素。因此,在整个专项体能柔韧素质的练习过程中,柔韧性的提高至关重要。除了专项的压腿,耗腿外,掌握正确的拉伸方案,也是提高柔韧性的基础条件;掌握正确的软组织梳理方法,比如泡沫轴的使用、扳机点花生球等器械也是提高柔韧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既能提高技术能力,又能预防伤病。

7结论与建议

7.1结论

充分了解跆拳道项目的专项特征和专项能力训练方法,才能针对性的设计有效的训练和比赛手段及策略,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训练和比赛服务。

7.2建议

本文主要从专项特征和专项能力的宏观方面进行阐述,微观方面的论述较少,希望为后面的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更加深入,从而为跆拳道的项目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小平.论专项特征-当前我国运动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7(27).

[2]高谊,陈立人.跟专家练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8):28-31.

[3]孙茂君,朱海燕.对跆拳道战术运用分析[J].2001(4).

[4]王攀,周志雄,姜杨.身体功能训练视角下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特征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4.5.

作者简介:陈浩(1988.06-),男,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体能训练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