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初中数学作业的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1

怎样提高初中数学作业的效率

孙明

江西省乐平市第二中学孙明

【中图分类号】G642【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83-01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对于学生而言,它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能让老师了解学情,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依据

在学生的作业问题上,我常常会遇到学生抄袭作业,不交作业等情况,一些作业常常得“优”的同学在考试中却一塌糊涂,作业在教学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不明显,甚至于是无效作业。另外我还发现许多成绩不错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不积极,他们虽然大多情况下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对作业的认识只停留在作业只是任务这一层次经常抱怨作业量繁重,难以承受,对作业中的题目,简单的不愿做,认为自己会做,何必浪费时间;而稍难的就缺乏信心和毅力,懒得动脑,等待老师讲解,作业迟交的现象严重这让我不得不对作业的内容、结构和批改作深入地思考,以探讨一种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模式。下面是我在实践中的一点尝试

一、让学生爱做作业

首先,重视提高作业的“质”,课后作业要紧紧围绕课堂的重点内容,由易到难,选编题目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做到不重不漏,注意筛掉那些怪题、偏题,力求让学生做一题,通一类,宽分发挥作业应有的功能其次,重视减少作业的“量”初中每天每科30分钟左右,缩短学生练习时间。让学生愿意做作业最后,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进而培养数学兴趣。

二、让学生会做作业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传统的数学布置都是“一把尺”这种作业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泯灭了学生的个体和创造性,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吃不下”,而学习优秀的学生又“吃不饱”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分层设计布置。第一,我们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个评估再根据评估将学生分为ABC二三组(A组优等生、B组中等生、C组学困生),在布置作业的时候,C组的学生侧重于基础性的练习,B组侧重于一般运用性的练习,而A组就侧重于提高性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练习的作业其次,我们可以将作业设计分为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从而对作业在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的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也使优等生能提高探求能力。

三、允许“空白和不会”

除了分层设计作业外,对学生完成作业电可以以宽松的态度对待。学生学习有好有差,智商有高有低,部分学生确实对于老师布置的部分题目不会做又不敢问老师,为了按时完成作业就毫不费力的去抄袭而学生一旦开始抄作业就一发不可收,这对学生的成长极其不利所以我认为可以允许学生对实在解不出的题目写上“不会”二字,允许空白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很多的好处第一,可以有敷地杜绝作业的抄袭现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作业反馈的真实性教师针对这反馈信息,作为调整下一节课教学内容的依据第二,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虽然允许学生写“不会”,但现实中很少学生这样去做,即使写了,事后也会强烈地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不足,从而发愤图强,认真学习,努力让自己从“不会”变成“会”。第三,培养学生诚实,勇于承担的品质。

老师授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堂效果的好坏主要通过学生做习题来体现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究一种有效的作业模式显得十分重要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这些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不但降低作业的抄袭率,而且能增进师生的感情,使学生不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重要性,从而向自己的学习目标更有信心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