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患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抑郁患者的护理

张淑云

张淑云(大庆市第三医院16331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298-02

【摘要】目的讨论抑郁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沟通,及早发现自杀先兆,适时帮助其分析认识精神症状,帮助和鼓励其树立正向性人生观。因抑郁发作有昼重夜轻的特点,尤其要对早醒的患者严密监护防其自杀。

一、概述

抑郁患者感到心境恶劣、悲伤、沮丧或忧郁,缺乏自信,兴趣降低,动作明显减少,或者出现激越,思维迟缓,常有注意力不集中。多有睡眠障碍和食欲降低。对前途感到悲观或绝望,自责自罪,或消极厌世,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出现抑郁症状的常见精神障碍有:心境障碍,如抑郁发作、更年期忧郁症等;反应性精神障碍,如反应性抑郁;分裂症,如分裂症后抑郁;其他继发性抑郁,如继发于躯体疾病的抑郁、药源性抑郁等。

二、护理诊断

有自杀自伤的危险,营养不足,睡眠障碍,焦虑,绝望,幻觉妄想,自知力不全或缺乏,不合作,日常生活功能或社会功能障碍,应对功能障碍。

三、护理评估

1.评估主观资料

抑郁的程度不同,会表现不同症状;注意个人史、既往史和支持系统来源、性质和数量。

2.评估客观资料

如一般状况与外表、思维、情感和行为表现,如精神运动性抑制。

3.评估相关因素

(1)病理生理因素:如病情严重性,例如抑郁自卑厌世导致自伤自杀,抑郁、思维迟钝导致个人应对无力;各种基本需要的干扰因素导致饮食、睡眠障碍。

(2)情境因素:如威胁性情境;已经丧失和预感将要丧失重要成员;不能适应环境和预感环境改变;对身体的威胁,如手术、疾病等。

四、护理目标

住院期间不伤害自己;恢复生活自理;恰当表达个人需要,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改善;对疾病有所认识,并有适宜的应对方法。

五、护理措施

1.安全和生活护理

(1)提供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将有自伤自杀危险的患者安置于重点房间,其活动范围不离开护士视线。严格交接班,认真执行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和服药检查制度。

(2)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沟通,及早发现自杀先兆,适时帮助其分析认识精神症状,帮助和鼓励其树立正向性人生观。因抑郁发作有昼重夜轻的特点,尤其要对早醒的患者严密监护防其自杀。

(3)保证患者定时足量进食和饮水。例如对有罪恶妄想者,可将饭菜泡在一起让其认为是剩饭为避免浪费而吃掉。因抑郁症患者思维和动作均缓慢,必要时需专人耐心劝导并协助喂饭,确实拒食者可酌情鼻饲流质饮食。

(4)教会患者应对失眠和早醒的方法,培养自行按时睡眠的习惯,必要时给予催眠药,详细记录睡眠时数及用药情况。

(5)了解患者兴趣爱好,鼓励参与易完成、有趣味的活动,教会患者放松技术。引导患者关注周围及外界的事情,帮助患者与病友交往,酌情参与病室的活动,如集体谈心、现身说法交谈病情等,表扬每一个进步,减少日间卧床时间。

2.心理护理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讨论并接纳其抑郁体验,创造理解和同情性的气氛,鼓励患者诉说自己感受的痛苦和想法,对病情严重思维迟缓者应耐心的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鼓励患者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专心倾听、允许哭泣,并注意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2)针对相关因素加强心理疏导,每日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如教会患者应对、疏解自杀危机的方法。

(3)抑郁可传播,应限制与其他抑郁患者接触,并防止将医护人员的抑郁传给患者。

(4)对躯体化症状,要排除器质性病变。注意倾听,但避免对每一主诉都提供照顾;症状消失时要及时鼓励。

3.特殊护理

(1)有时抑郁患者可出现自杀自伤、不合作、冲动行为等,必须适当限制,加强巡视,掌握其发生规律,并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后果。对有明显危险的患者应严加防范,其活动应控制在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并认真交接。对医嘱严防的患者必要时设专人护理,禁止单独活动与外出,禁止在危险场所逗留,外出时应严格执行陪伴制度。

(2)一旦发生自杀自伤或受伤等意外,应立即隔离患者,与医生合作实施有效抢救措施。对自杀自伤后的患者,要做好自杀自伤后心理护理,了解其心理变化,以便进一步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

(3)鼓励有幻觉、妄想的患者说出异常的感知和思想,以及所致恶劣情绪的感受,并讨论应对方式。倾听时应对每一诉说作适当限制,支持其合理的应对机制,不宜对患者采取的防卫行为进行辩论和教育。

(4)遵医嘱给予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注意观察药物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4.健康教育

(1)适时运用沟通技巧帮助患者确认非正常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表现,减少患者或家属因模糊观念而焦虑、抑郁,鼓励家属配合治疗、护理。争取病友、家庭和社会支持。

(2)随着病情的好转,教育患者克服性格弱点,正确对待疾病,以正确面对未来。

参考文献

[1]李小麟,张树森.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护理过程.精神科护理学,2002,1(1):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