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感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1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感悟

李江萍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阳湖坪镇九年制学校李江萍

【中图分类号】G621.14【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5-0094-01

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中去,同时又能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就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一、认真备课,熟悉教材,并不断提高文化素养

课前积极钻研教材教法,了解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结构,掌握好学科知识的前后联系,精心组织好教学的每一环节,这样才能胸有成竹,上起课来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才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而灵活地变更教法,调节课堂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成为你贴心的交流对象。如我在《鸦片战争》这课备课中就穿插了海洛因、摇头丸、冰毒与鸦片有什么区别?人吸毒后毒瘾发作后的神态是怎样的?英国人为什么不跟中国进行正常的贸易往来而要偷运鸦片?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深厚兴趣,学生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讨论中来。所以认真备课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对这堂课感兴趣,更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后,课程综合性强,与现实联系亦较为紧密,如历史课的学习常常要用到政治、地理、军事、自然等各科知识,许多历史现象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养,这样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教学发展需要。

二、有磁性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巧设疑问,是课堂教学的保鲜剂

我们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救亡图强的探索史。因此,在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当融入不同的情感,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奋进,在学生感同身受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我探索的创新能力。再如可以适当运用当今最流行的网络词语,在一次课堂提问中,一位平常不太爱学习的学生主动正确的回答了我的提问,我当时就说了一句“我和我的孩子们都惊呆了,你回答的太棒了!”当时的气氛太好了,所以为了迎合学生的胃口,可以结合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加教材内容的新鲜感。

三、直观明了的板书,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课堂目标的重要载体

一般情况下,讲授新课易用要点式的主题板书,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思路的展开,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内容。以明确显示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如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这一专题时,板书应能清楚地显示中国近代化于西方步入近代化的过程顺序正好相反,如板书:

还有为了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有时需要设置一些辅助性的板书,如画表格绘制简单的地图、圈点关键性或易产生歧义的词句等等。

课堂教学切忌一贯采用单一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尽可能让每一节课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嚼之有味、兴趣盎然,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评析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并作比较。可以探讨法,设疑、提问,如请学生从秦始皇的个性及统治措施他会认同哪位思想家的主张?反对谁的主张?所以才有了历史上的“焚书坑儒”的事件,探讨儒家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地位的演变及历史原因。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可以让学生自学为主,自制表格,教师点拨、督检为辅。如果讲到唐诗宋词元曲,可以带一些书画作品,或用多媒体显示作品让学生鉴赏,或朗诵诗歌,或表演舞蹈,采用多种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

四、生动形象的比喻,学法技巧的点拨,是课堂教学的好帮手

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复杂的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历史课教学中许多历史现象、历史规律都可以通过贴切的比喻使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既让学生通俗易懂,又可增添课堂教学的情趣,使学生易学、乐学、爱学。比如讲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发展的过程,可以把它比作人的幼儿、少年、成年的过程,就容易解释为什么文艺复兴要借振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宗教改革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为什么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曲折反复(因为资产阶级年幼、弱小)。为什么要用革命的手段来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出路?是因为清政府已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了(意喻封建社会末期,极端腐朽不堪)。

五、紧密联系现实,贴近生活,关注时政热点问题

历史课教学的内容大都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回顾与思考,容易给学生形成“偏、旧”的感觉,觉得学习历史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常有一些学生问:“学习历史有什么用呢?”故此,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外,还应想方设法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现实问题,拉近时空距离,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与技能评析当前的时政热点问题,加深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如我在复习西藏、新疆、台湾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问题时,就联系到时事政治。

总之,教师应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调动尽可多的教学手段与各种因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促使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讲台上可随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扮演学者、诗人、艺术家、说书人、演员等多种角色,尽可能将历史课堂教学演绎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