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趣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标点符号趣谈

李侃柱

陕西商洛市洛南县麻坪中学李侃柱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书面语言里,不但种种停顿要靠它来表示,而且各种句子的语气也要靠它来表示,就是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也离不了它。这就足以说明标点符号和词、词组、句子一样也是写文章中不容忽视的语法知识之一。大文学家郭沫若也曾经这样说过:“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郭沫若先生把标点比作人的眉目,极形象、贴切地道出了标点符号在写文章中的重要性。人无眉目,难以辨识:文无眉目,也就自然难知其意了。

标点符号如此重要,但自古至今忽视或错用标点符号的人却为数不少,由此闹出的趣闻也是枚不胜举的。

有一年除夕,明代文人祝枝山写了一行字贴在一家人家的门上:“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这家主人见了,以为这是诅咒自己的话,便气急败坏地找他去论理。祝枝山慢悠悠地说道:“您把句子断错了,我的意思是:‘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这有什么不吉利呢?”听他这么一讲,主人笑逐颜开。———看,同是那几个字,标点不同,面目全非。

又如:抗战时期的华北某地,日本侵略军强令许多粮店在门口写上“有粮不卖给八路军”的字样。但许多粮店门口出现的是“有粮不卖,给八路军”。这是那些聪明的粮店主人通过巧用标点符号的方法暗示了愿为八路军供应粮食的心愿。

有时虽然是短短的几个字组成的句子因标点的不同也会引起语意表达上的分歧,有这么几个字:“你想他不想”。如果不加标点符号,恐怕谁也难以断定它的确切含义,因为只要给它添上不同的标点,就会产生多种不同的句子,从而出现多种不同表达效果:

你想他不想?

你想,他不想。

你想,他不想?

你想,他不想!

“你想他?”“不想。”

“你想他不?”“想。”

类似这样因标点符号不同而引起歧义的例子,可以说俯拾皆是。再如:

小华,爹叫你去门口等着。

小华,爹叫你,去门口等着。

小华爹,叫你去门口等着。

小华:爹叫你去门口等着。

综合上述四例可见,小小标点符号在语言表达上所起的大作用:在一篇文章里或在一个句子里,位置不同或种类不同,不仅可以导致句子的语意发生变化还可以使它们表示的语气也大为悬殊!如果一个句子没有标点符号,不但句子的停顿不清楚,结构不明,而且表达的意思难以确定。

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人去朋友家里做客,正好碰上天下大雨,无法离去。这家主人却很吝啬,但碍于颜面,也不便直接逐客,便在客人房间墙上写一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客人见了墙上的字条,颇为尴尬。转而一想,不如趁机整整这个吝啬鬼,于是提笔在字条上加上标点符号,变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随后就心安理得地住了下来,主人也见了加上标点符号的字条,只有无可奈何地准备饭菜招待客人。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标点符号的作用之大。可是,在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发现有许多同学在文章中错用或滥用标点符号的现象十分严重,归结起来有两种类型:

1.不会用。很多同学不善于琢磨语言的表达效果,不善于研究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善于体会句子表达的语气,不懂得标点符号的用法,不能把标点符号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提起笔来一“点”到底或一“逗”到底,更甚者,乱点一通,使标点符号失去了它自身的作用,从而影响了语言的尊严,败坏了文风。

2.不重视。有些同学虽然知道标点符号的用法,但往往持轻视态度,对语言不做细致推敲,马马虎虎,随便乱用,使标点符号失去了它的准确性,因而,作为语文教师,平时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比如:让学生把课本合起来,教师把课本作为样板,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仔细体会,标出标点符号,再和课本上的逐句进行对照,形成正误的鲜明对比。用这种方法长期对学生进行训练,就能养成他们重视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决不能轻视这小小的标点符号,一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