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的中医治疗

/ 1

蛋白尿的中医治疗

康婷婷

无锡市中医医院13B江苏无锡214071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glomerulonephritis),简称慢性肾炎,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为其基本临床表现。本病起病方式各异,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蛋白尿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因尿蛋白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本病的预后,且较难消除。目前,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治疗,西医尚无满意疗法,而中医药具有明显优势。

1病因病机

在正常人,尿液中有少量蛋白质,其含量不大于150mg/24h,故一般尿蛋白定性方法不能检出。当尿蛋白定量大于150mg/24h时,常规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为蛋白尿。时振声[1]认为蛋白尿与脾肾、肺、肝及风邪、瘀血密切相关。叶传蕙[2]则认为蛋白尿的形成多以邪实为主,即使本虚也为因实致虚。中医认为蛋白为人体精微物质,由脾化生,由肾收藏,因此蛋白尿的生成,实与脾肾两脏的虚损密切相关。脾虚则不能升清,谷气下流;脾失固涩,精微下注;肾虚则封藏失司,肾气不固,精微下泄;另外湿浊、瘀血内蕴,郁而生热,亦可使肾气不固而精气外泄,由于热为阳邪,性主开泄,肾受湿热熏灼而统摄功能失职,而致精关开多合少,蛋白等精微物质随尿而下。

2中医辨证论治

脾肾气虚型

症见腰膝酸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食少纳呆,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淡或胖嫩边有齿痕,苔白,脉沉或无力。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洁,失于调养等导致脾肾气虚。脾气虚,失其健运,清阳不升,精微下注,随湿浊而出,发为蛋白尿;“肾为封藏之本”,肾元先天不足或脾病及肾致肾气不足,固涩失司,精微外泄。脾虚,后天之本不足,病久及肾;肾虚,先天滋养失职,则脾气匮乏,二者常相互为患。故本证治以补脾益肾之法,常用黄芪、白术、党参、熟地、山萸、茯苓、泽泻、菟丝子、金樱子、益智仁、芡实。方中熟地、山萸补益肾阴而益精气;黄芪、党参、白术补气健脾。茯苓、泽泻健脾渗湿;金樱子以固摄肾气;菟丝子以益肾填精;益智仁、五味子以截流固涩。

气阴两虚型

症见周身乏力,腰膝酸软,头晕心悸,无水肿或轻度水肿,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质红或舌尖红,苔白,脉细数。多由脾肾气虚或肾阴不足,日久而致气阴两虚。脾肾气虚,固涩无权,而精微自溢。故本证

治以益气养阴之法,常用黄芪、白术、党参、熟地、山萸、山药、女贞子、旱莲草、川断、益智仁、五味子、芡实。方中黄芪、白术、党参益气健脾;熟地、山萸、山药、女贞子、旱莲草滋阴补肾;泽泻利水渗湿;川断补肾强腰;益智仁、五味子、芡实收敛固涩。

肾阴不足型

症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小便黄赤,舌红少津,脉细数。肾阴不足,日久而终致肾气不足,精关不固。精微外泄日久则肾阴耗竭更甚。脾病及肾,肾病及脾,肝肾阴虚等多致脾肾

气阴两虚而使本病迁延难愈。故本证治以滋阴补肾之法。常用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山萸、熟地、龟板、炙鳖甲、故黄连、丹皮。方中熟地、枸杞子、山萸补肾;旱莲草、女贞子滋阴;龟板、炙鳖甲滋阴潜阳。

3小结

总之,蛋白尿的中医治疗,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依据疾病的阴阳虚实,分辨病位之所在,对症治疗,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时振声.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经验.中医杂志,1990(1):32-35.

[2]杨彦,魏明刚,何玉华.叶传惠教授诊治肾性蛋白尿经验.四川中医,2001,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