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家校共育促学生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以为家校共育促学生发展

夏映映

(浙江省温州市经开区天河第二小学)

摘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教学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整个学校的教育功能的发挥也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的新理念,要求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发展,多样的个性得到展现。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渴望参与班级生活,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也渴望自己的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因此,作为小学班主任,要努力创设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发挥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主体作用,努力使班级成为学生施展才能的场所,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班级管理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学校应该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和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准备。最好的教育关系应该是家长支持教师、教师配合家长,共同支撑孩子的成长。那如何让家校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呢?

一、树立平等互信观念

良好的家校关系首先应该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家长和教师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学习。

1.家长和教师之间要尊重彼此的人格,也要尊重彼此的意见。

在彼此之间进行沟通时,既不居高临下,也不谦卑讨好。比如说遇到孩子的事情需要协商时,教师应该礼貌地请家长过来,在一个比较隐秘的空间里进行协商。千万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或者在走廊上就把家长训一顿,如果这样做的话,家长会觉得很没有面子,下次再遇到需要协商的事情时,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家长都不会愿意再来学校“丢面子”。长此以往,家校之间的沟通就会越来越不顺畅,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教师和家长彼此之间要是有什么不同意见,要建立在平等沟通的基础上。

2.信任彼此

家长和教师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彼此之间应该是相互信任的。可是,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又是处于对立面的,彼此之间非常不信任。那么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首先,教师要换位思考,宽容家长。现在的家长越来越关心孩子的未来,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成长,所以难免会出现择校和选择教师的情况。家长对于一些比较年轻的家长可能不是太友好,对他们的教育理念颇有微词,甚至有对着干的嫌疑。那么教师首先要摆正姿态,理解家长这些行为,并且用自己的专业性使家长心服口服,从而达到配合的目的。其次,家长要理解教师,多看长处。在家长会以及日常与教师的沟通中,多多看到教师的努力,也多从孩子处了解教师。逐步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明白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是为学生着想的,只有形成真正意义的家校合作,孩子的未来才能有保障。

二、拓宽家校合作渠道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电话沟通、开家长会或家访等在家校协同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家校合作方式,搭建快捷、实时、有效的家校合作桥梁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1.主动上门家访

教师主动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家访的过程中,对学生家庭条件、家庭学习氛围,也能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在家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就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提出意见,家长也能对学校的工作以及学生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由此,有力地促进家校之间的融合。

2.定时召开家长会,实行分层教育

以往的家长会,我们基本上是在期中考试结束后开的,围绕的基本上是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等。而且一些学习成绩较落后的学生家长比较尴尬,家长会的效果比较一般。那么,该怎样有效地召开家长会呢?我们通过学科的成绩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层。针对学习成绩好、竞争能力强的孩子,我们提出要培优。建议家长在孩子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参加音体美等培优项目,让孩子有特长,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对于中等的学生,则建议家长培养阅读习惯,提倡“海量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阅读中发展多元智能,厚积薄发,让他们慢慢具备优等生的潜质。对于暂时落后的孩子,则建议家长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家中学习时,要关注孩子的书写、阅读、读题等习惯,养成认真、踏实的好习惯。这样,后进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也能逐步提高。家长会分层召开后,各个层级的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进步非常大。

三、提高有效沟通能力

全国家庭教育调查报告(2018)发现:95.6%的四年级班主任和97.4%的八年级班主任报告与家长沟通遇到困难,家长和教师沟通最多的内容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考试成绩。可见,沟通的内容是比较单一的。那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呢?

1.沟通无小事,小事不小视

在家校共同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在一些比较小的事情上面也要沟通,不要平时的小事情不沟通,等到真正出了大事才沟通。因为一旦出了大事,家长与教师之间没有平时发生小事时积累起来的信任感,家长可能认为教师在推卸责任,对教师产生浓浓的不信任感。就比如说,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的两个孩子在课间打闹,其中一个把另一个推到地上,造成了轻微脑震荡。当时,那个得了轻微脑震荡的孩子家长非常生气,打算推人的孩子家长算账。在闹得不可开交之际,我及时进行了沟通,因为这两个孩子平时都是比较调皮的,家长也经常接到我的电话,他们也明白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最后,在我的好言相劝之下,推人的孩子家长赔偿了所有的医药费,此事就暂告了一个段落。

2.没事先沟通,出事好沟通

班级中总有一些孩子是让老师比较头疼的,有些是行为规范比较差的,也有些是成绩比较落后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多多与家长进行沟通,防微杜渐。比如说:我们有个女孩子,家长对她的学习抓得非常紧,生怕她学习跟不上。在开学初的时候,我发现她虽然成绩不错,但是学习习惯非常差,自己不愿意主动学习。如果她不在你的眼皮子底下待着,她就不会好好写作业,不会好好阅读。发现了她学习上的问题后,我及时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非常感谢我,一直在不断地帮助她,借助各种方法提高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这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是比较强的,也没有发生落队的现象。万事“防患于未然”总是好的。

儿童和谐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协调和配合。家校沟通,像是越过一扇锁住的门,要么硬性撞开门,要么找到合适的钥匙———生硬地撞门,不应该是我们的选择;找到适合的钥匙,才是众望所归。

参考文献

[1]梁巧玲.悦纳教育下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J].教学实践.2019(02).

[2]林凡瑞.巧妙应对家长的“不信任“[J].教学管理.2019(01).

[3]边玉芳.良好沟通成就良好家师关系[J].中国教育报.2019(03).

[4]朱海忠.创新家校合作模式助力学生快乐成长[J].教学管理.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