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重症专业研究生在ICU实习带教体会

/ 1

非重症专业研究生在ICU实习带教体会

徐洪山索有军

徐洪山索有军(通讯作者)(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内科组830000)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340-02

重病医学科(ICU)是医院是集中收治各类危重病人,进行系统的、专业的、规范的监护和强化治疗的部门,同时也是对从事危重症专业的研究生、进修生进行培训的场所。我院ICU从2005年创立以来,承担了各专业研究生的见习、实习培训任务,针对危重症专业研究生的实习培训,已形成了规范成熟的教学方案和经验。但对非重症专业研究生的实习培训,尚缺乏相应的教学方案和经验。通过近几年的带教实践,笔者逐渐总结经验教训,初步形成一些有效的方法,提高了实习带教的效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一、非重症研究生在ICU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对在ICU实习缺乏兴趣。相比重症专业研究生,非重症专业研究生大多把在ICU的实习当成实习阶段必须要完成的“无奈”的任务,普遍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危重专业不是他们主攻的方向,危重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困难,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大多不乐意用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危重症专业,都有浅尝辄止的心态。没有兴趣的激发,他们必然不会用心和努力实践,效果自然不尽人意。

2、对在ICU实习的目的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非重症专业研究生进入ICU实习的目的是什么,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大多数不甚明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重症专业的性质、特点和任务缺乏足够的认识,其次是在实习伊始,带教老师没有很好地进行教育和沟通,不了解他们的困惑和诉求。

3、对在ICU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能运用正确的思维和方法加以分析和解决。ICU病人病情变化迅速,常常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状态,需要迅速判断,即时处置。对非重症研究生,他们习惯用其所学专业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判断分析,往往只看到表象,而没有抓住实质,判断病情缺乏严密逻辑性,甚至误判。

二、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激发兴趣,变被动实习为主动实习。为培养非重症专业研究生学习实践危重症医学的兴趣,需要从他们理论课阶段就开始。我院通过与新疆医科大学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于近年增设了《危重症监护与急救》课程,由我科和相关专业的医生负责授课,使他们初步掌握了危重症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见习阶段,让他们亲临ICU病房,了解监护室的布局构成,结合常见危重病例的讲解,使他们对ICU工作的性质、特点和任务有更清晰和直观的认识。在实习阶段激发他们学习危重症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在带教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首先必须充分地尊重他们各自所学专业,求同存异,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是共性问题。如心肺复苏术是各临床专业研究生都应熟练掌握的一项急救技术,在他们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不但能够掌握这项技能,还因此获得拯救生命于危难的巨大成就感。其次带教老师要不断地鼓励他们努力实践危重症,掌握更多的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并积极与其所学专业相结合,积累更多创新的能量。

2、明确实习目的,努力实现实习目标。针对非重症专业研究生,在ICU实习的目的就是认识危重症病人的临床特点、病理生理机制及抢救治疗的原则和主要措施。通过实习实现如下目标:掌握危重病人病情的判断的方法;熟悉常见危重症的鉴别诊断及抢救治疗原则和方法。一般来说,不特别要求他们必须学会如何抢救治疗,但必须学会对危重症病情的研判和鉴别诊断,这将对他们今后从事自己所学专业大有裨益。带教老师在他们进入ICU开始实习的第一天起,就必须提出明确的实习目的和目标,并作为实习结束考核的重要内容,这一要求必须严格地贯彻于实习的始终。

3、培养正确的思维和方法,磨炼实践能力。这要求非重症专业研究生必须改变习惯性用自己所学专业的思维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在ICU实习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必须充分地尊重危重症医学自身的规律和方法论,这是个性问题。带教老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合所救治的危重症典型案例,启发他们运用发散思维,充分地鉴别,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归纳总结,抓住最本质最核心问题。如一名危重病人出现心率突然增快,不同专业研究生多会从自身所学专业思维习惯去分析病因,或心律失常,或心功能衰竭等等,可以有不同的结论,但却可能忽略其它更多因素,如:内环境紊乱,容量不足,合并感染,疼痛焦虑等等,这就必须全部不漏地加以鉴别,去伪存真,抓住最关键的因素。带教老师务必用严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启迪、引导他们逐渐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善于实践。

总之,非重症专业研究生的实习带教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有的放矢,关键是带教老师自身素质要提高,善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方法,明确实习的目的和目标,并严格落实到实习中每一个环节,如此,才能取得实习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