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感染因素及口腔预防管理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口腔感染因素及口腔预防管理对策研究

金伟红

金伟红(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01)

【中图分类号】R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397-02

【摘要】目的对应用预防性管理措施对口腔科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4例口腔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口腔科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管理;采用预防性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口腔感染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口腔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口腔疾病控制时间和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预防性管理措施对口腔科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预防性管理口腔科效果

口腔感染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口腔科管理中的一个难点性课题。随着《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正式颁布和实施,使口腔感染管理工作能够真正的做到有章可循,并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1]。本次研究对口腔科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预防性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抽取84例口腔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22例;患者年龄16-74岁,平均年龄(39.7±1.5)岁;患口腔疾病时间2个月-8年,平均患病时间(1.5±0.6)年;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23例;患者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39.8±1.4)岁;患口腔疾病时间4个月-7年,平均患病时间(1.4±0.7)年。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管理方式

采用常规口腔科管理模式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管理。

1.2.2观察组管理方式

采用预防性管理模式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管理,主要措施为:①做好治疗室内的环境消毒工作;②相关预防标准的执行力度要进一步加大;③医护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之前必须对手进行彻底消毒;④严格遵守相关清洗消毒程序进行操作;⑤正确应用酶制剂[2]。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出现口腔感染的人数、对口腔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口腔疾病控制时间、接受治疗总时间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以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表示计量资料,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口腔感染人数和口腔管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在治疗期间出现口腔感染症状,该组口腔感染率为21.4%;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在治疗期间出现口腔感染症状,该组口腔感染率为2.4%。两组治疗期间口腔感染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33例对口腔管理模式感到满意度,该组患者对口腔管理模式满意度为78.6%;观察组患者中有41例对口腔管理模式感到满意度,该组患者对口腔管理模式满意度为97.6%。两组患者对口腔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口腔感染人数和口腔管理满意度情况比较[n/(%)]

2.2口腔疾病控制时间和接受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口腔疾病控制时间分别为(7.86±1.47)d和(5.72±1.05)d,两组口腔疾病控制时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总时间分别为(12.62±1.51)d和(8.31±1.26)d,两组接受治疗总时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口腔疾病控制时间和接受治疗总时间比较(d)

3讨论

导致口腔科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口腔感染症状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室内空气污染;②医务人员手污染;③口腔治疗器械污染;④消毒液污染;⑤口腔器械清洗不规范。通过在口腔科实施预防性管理措施,不仅仅可以使患者的就医环境变得更加安全,在最大限度地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还可以有效避免口腔科医务人员之间出现交叉感染,也使由于医院感染所引发的医疗纠纷明显减少[3]。

参考文献

[1]卢爱工.李莉莉,刘东玲,等.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12);190-191.

[2]殷建福,廖勇.黄石地区口腔器械消毒与灭菌质量凋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22(14):448-449.

[3]邓小虹,武迎宏,罗薇,等.口腔器械灭菌方法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3(1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