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小河流治理的相关思考和意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对于中小河流治理的相关思考和意见

潘毓

淳化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陕西淳化711200

摘要:针对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突出的洪涝问题和防洪最薄弱环节,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根本,以提高城乡防洪减灾能力为目的,以河道疏浚防护等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为手段,通过加强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的治理,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小河流;河流治理;水利管理

前言: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小河流的防洪治理因一系列原因忽视多年后,目前正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从管理薄弱、民众防灾意识不强致使河道严重退化,前期工作滞后,系统规划和治理缺乏及治理任务艰难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河流存在的典型问题。又了简单讨论了中小河流的治理目标和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抢抓机遇、加强民众的思想教育、加快前期工作进度、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等八个具体的中小河流治理对策。最后提出我国还需进一步加强中小河流的研究。

一、我国中小河流普遍存在的问题

1、水利管理薄弱,河道严重退化

我国关于中小河流的各种管理体制尚未健全,大多地方未设置专门的河道管理机构,即使有也因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或资金而形同虚设。致使我国多数中小河流长期缺乏规范的管理及治理,任由河床随泥沙淤积而逐渐升高,沿河滩发育;同时管理的松懈也放任普通人民及沿岸的工矿企业进行侵害河流健康的经济行为。如此便使河道严重退化,过流面积大幅减小,即使在同样的流量下,水位也有所升高,极易发生洪水等灾害。

2、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萎缩严重

中小河流的特点是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由于许多中小河流,特别是河流沿岸的县城、重要集镇和粮食生产基地的防洪设施少、标准低,甚至很多处于不设防状态,遇到常遇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洪涝灾害。一些中小河流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不合理的采砂以及拦河设障、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渐增多,多年未实施清淤,致使河道萎缩严重,行洪能力逐步降低,对所在地区城乡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3、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滞后

因为资金投入不足和政策上长时间的忽视,我国大多数需要及时治理的中小河流关于防洪规划所需的基础资料不全或者呈现出一片空白。少有河流常年设置水情观测点和水文数据采集点,同样也缺乏地形地质和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除开个别河流外,我国中小河流治理的前期工作总体滞后,各河流的基本情况、治理目标、治理任务模糊不清,如此也限制了中小河流整治工作整体全面系统规划的出台。

4、民众水患意识不强,经济发展与河争地问题明显

中小河流两岸水土资源条件相对优越,往往是人们迁居时首选之地。而由于关于水患防洪等知识宣传不到位,中小河流又多数分布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山区,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居民修建房屋或其它建筑物时便倾向于侵占河道,同时将生活垃圾向河道倾倒使河流遭受污染。在农村地区,随沿河滩涂发育,农民又在滩涂上开垦耕地,使河道进一步缩小。一些工矿企业沿河弃渣,新修厂房的时首选沿河广阔平坦的滩地。地方又无监管机构及时制止上述错误行为,如此便使河道萎缩严重,行洪能力逐年降低。又加之近年来极端气候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有出现超历史记录的强降雨或频繁发生十年、二十年一遇的强降雨,在多地引起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巨大损失。

二、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设计基本思路

《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工作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近期中小河流治理的目标:通过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的近期治理,使洪水威胁严重、洪涝灾害较频繁、损失较大、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中小河流和重点河段的防洪能力得到增强,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所涉及的主要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农田等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有较大提高,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流域或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洪安全保障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这一治理目标也适用于非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的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的对策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摸清河道基本情况和治理现状

根据规划设计的需要,收集河流的基本资料,对流域的自然概况和社会经济状况有一

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主要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历年洪涝灾害情况等资料。

收集河道历次治理规划和实施情况,特别是近年来防洪工程建设情况。说明相应的建

设任务、标准、主要建设内容和工程投资等。收集分析河道现状防洪工程情况,说明现有防洪工程体系和工程布局。例如,有的采用河道整治与堤防工程相结合的防洪方案;有的利用上游防洪水库来承担下游地区的防洪任务;有的则采取上游水库、中下游蓄滞洪区、河道整

治以及防洪堤防等共同组成“蓄、滞、泄”的综合防洪体系。

2、分析防洪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

第一,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对河道治理提出的要求,说明河道在防洪、除涝等方面所面临的形势。

第二,根据河道治理和防洪工程建设现状以及分析计算的设计洪水成果,分河段复核河道现有防洪、排涝能力,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存在问题是防洪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治理标准,还是河道冲刷导致岸坡坍塌严重,需要实施护砌等。

3、确定治理任务与标准

第一,针对河道治理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河道治理的主要任务。

第二,分析需要进行防洪保护的范围和对象,如保护的城镇和农村人口、耕地面积、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等。如果可以采取分区防护措施的,要按照分区保护范围,分别统计相关指标;对于地形变化较大的山丘区,防护区范围应统计洪水可能淹没的范围。

第三,按照区域服从流域、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妥善处理好中小河流与大江大河干支流以及河道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同时根据防洪保护区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防洪标准。

4、确定工程布局和措施

第一,根据流域现有防洪工程情况及相关规划成果,确定防洪工程的总体布局。如果有水库、蓄滞洪区承担防洪任务的,应明确其防洪作用和洪水调度运用原则。

第二,中小河流治理应综合考虑河流特点、洪水特性、社会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对堤防新建或加固、河道清淤疏浚、岸坡防护等工程措施进行技术经济比选,合理确定治理方案和措施。

第三,原则上,平原丘陵地区的治理措施以堤防工程为主;山区河流以护岸工程为主,部分淤积严重或卡口河段,可采取清淤疏浚或局部拓浚措施。山区河流洪水陡涨陡落,流速大、破坏力强,主要防洪问题是河岸坍塌、冲蚀,其治理措施主要是岸坡防护,一般不宜新建堤防,可结合疏浚弃土抬高地面高程来提高防洪标准。

结束语:中小河流治理是水利投资的重点领域,已进入大规模推进的关键时期。目前,长江流域片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规划实施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许多完工或基本完工的试点项目已开始发挥效益。通过近期规划的编制、实施以及试点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管

理经验的总结,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健.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设计基本思路与要点[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2,(5):6-7.

[2]管振范.黑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1):101-102.

[3]赵永平,李丽辉.十年提高中小河流防洪能力[N].人民日报,20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