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3

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韦立群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面向和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提出了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策略,并对强化高职摄影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摄影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6-0027-02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摄影行业蓬勃发展,国内平面媒介的报纸扩版增容及摄影艺术机构(如影楼婚纱摄影、人像艺术摄影、广告摄影)、摄影股份制企业、民营照相馆等数量迅猛增长,还有媒体广告宣传部门、图片制作部门、媒介传播部门、企事业党政机关宣传部门等,对摄影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摄影专业人才市场前景甚好,尤其是摄影专业技能人才更受欢迎。摄影行业对教育程度较高的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会持续增长,因此,高职院校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对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及就业来说是一个美好的前景。

一、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开设摄影专业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起步较晚,在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师资队伍还相对薄弱。教师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双师型”教师等无法与本科院校相比。二是教学设备及实训场馆建设规模、数量有限,学生实习用的摄影器材从质量到数量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三是教材内容不精,知识点过于序列化。比如《摄影》课程用的《摄影技术教程》是普通高校摄影专业的专用教材,理论原理深,专业概念多,涉及数理化知识,许多同学望课本而生畏,传统摄影的内容占有大量的篇幅。进入了数字时代,数码摄影技术将是未来摄影技术发展的主流,摄影教材内容应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四是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理论讲授多,操作实习少。五是摄影专业的校企合作摄影实习基地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

二、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面向

1、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和摄影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摄影各类器材,掌握其性能、结构及使用、维护方法,具备摄影的独立工作能力,能在摄影艺术机构、摄影公司、企业、文化传播公司、新闻媒体、出版单位、广告宣传和影视制作等部门从事摄影和影视摄影相关的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具有技术精湛的高级摄影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2、摄影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面向及职业岗位。摄影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面向主要是摄影艺术机构、摄影公司、摄影股份制企业、民营照相馆、广告制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报社、新闻媒体单位、摄影培训学校、企事业宣传部门、自主创业等。职业岗位是摄影行业的摄影师、策划员、业务主管、经理;新闻媒体单位摄影通讯员、摄影记者;摄影教师、摄影培训师、自由摄影师。

3、摄影专业毕业生的知识、工作能力及职业素质要求。知识要求方面:具有掌握摄影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现代数码摄影技术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熟悉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接受美术、设计、摄影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和操作能力。具有工作需要的公关、礼仪、策划、管理知识和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党和国家在新闻出版、文化艺术领域有关政策、法规。工作能力要求方面: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公关能力、对外业务能力。职业素质要求方面: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身心健康、工作积极、爱岗敬业、责任心强、严谨务实、诚实守信、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和完成好各项任务的能力。

三、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摄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课程体系的构建。学校要根据高职的“2+1”办学模式和摄影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面向,构建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第一学年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主要课程有摄影史、美学、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计算机应用、数字摄影原理、摄影用光、摄影用光、摄影构图、景物摄影和人像摄影等。第二学年为必修专业课,主要课程有摄影美学、风俗摄影、广告静物摄影、室内外环境摄影、时装摄影、工业摄影、商业摄影、新闻报道摄影、广告策划与设计、计算机图形处理技巧、数码摄录像与多媒体应用等。第三学年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与论文。?

四、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摄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有力保证,学校要根据办学规模培养、引进或聘用一批德艺双馨的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使师资队伍在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双师素质符合人才培养评估的要求。

2、加强教学设备及实训场馆建设,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大实践教学资金投入,充实设备设施,创造良好实训条件。要依据实践教学需要建立摄影实训室(或摄影棚),购置中、高档次的摄影器材,并从数量上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3、根据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摄影技术精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因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加强教材建设,并对课程设置作适当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课程教学的内容方面,要精选适合时代发展和实用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首先选取适合高职教育的高校规划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注意教学内容应反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如《摄影》课程教学,传统摄影应仅作介绍,数字摄影技术是重点的教学内容。

4、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强调“能力本位”,学校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调整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实用、够用,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有课程实训、模拟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方式,并要体现实用性、适应性、可操作性,使学生通过实训,熟练照相机的使用操作方法、熟练掌握摄影曝光控制、景深控制、色彩控制,熟练掌握摄影用光及布光方法、构图方法,掌握人像、风光、花卉、新闻、体育、广告等各类摄影的拍摄技能及拍摄技巧。在教学中,用启发式教学法、专题讨论法、课堂辅导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要强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理论讲授100%应多媒体课件,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要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影展、摄影名家讲座、艺术欣赏、摄影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摄影水平。

5、开展顶岗实习,强化职业能力。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实习训练向校外的延伸,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摄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途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互动,生产与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受到企业的欢迎。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置身于现代企业之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迅速提高自身的素质,毕业后适应社会的要求。学校要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学校要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就业、创业校外实习基地,如摄影企业、文化传播公司、出版、新闻媒体单位、广告宣传等部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让更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亲自动手拍摄、亲历一线管理,以得到锻炼、增长才干,并在顶岗实习中实现预就业。要加强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使摄影专业技能人才有就业的出路,使更多毕业生在职业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6、强化高职摄影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

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概要解决入口问题,也要解决出口问题。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此,高职院校要强化摄影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

(1)加强领导,完善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一是成立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加强学校层面与各系的联系与沟通。二是各系也应成立就业工作专门小组,成员由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制定、落实措施。三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问责制。制定阶段性的就业率工作目标,未能完成工作目标的,要进行问责,寻差距、找原因。四是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业绩与评优挂钩、激励先进。

(2)注重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一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工作中,如通过公平竞争选举班干部、学生会、团委干部或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等,营造一种竞争的环境,提高学生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二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高职生踏入社会之初要想获得社会认可,关键是要遵守职业道德,学校要把职业道德放在首位,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3)加强高职生的就业指导。一是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教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就业技巧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觉、主动地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和行业去就业和创业,到中小企业、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去就业。二是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多拿职业资格证书,如摄影师等级资格证书,艺术设计师等级资格证书、营销师等级资格证书等,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四是加强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国家的毕业生就业政策,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4)收集就业信息,做好搭桥工作。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加强与地方劳动人事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以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向用人单位推荐具有摄影专业技能人才的毕业生。学校也可通过联系用人单位到校举行“双选会”,或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校外举行的人才招聘会,加大毕业生就业机会。要发动教职员工,参与学生的就业工作。通过亲戚、朋友,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做好毕业生就业搭桥。学校还可通过网络开拓就业无型市场,介绍摄影专业毕业生概况,为用人单位提供学生信息。也可通过网络收集用人单位提供招聘信息,核实单位信息后组织毕业生进行投档求职,通过搭桥工作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罗勇,芦娟.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

[2]单光磊.数字摄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3]郝运.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9(2C).

作者简介:韦立群(1953-),男,广西上林人,壮族,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学院办公室)副处级调研员,讲师,高级摄影技师,广西摄影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摄影艺术,高职教育。

作者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邮编53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