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之路径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3

新时代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之路径选择

刘新慧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文化自信深刻内涵,当前阶段我们讲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关乎我们国运昌盛之根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升文化自信要通过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根本任务,打牢经济基础;以创新理念为引导顺利实现传统文化的时代性转化;顺应全球化的国际潮流,促进文化领域的交流互鉴;大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等几个方面努力,以实现中华民族强国梦。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ThePathChoiceofStableCulturalConfidenceintheNewEra

LiuXinhui

(SchoolofMarxism,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01,China)

Abstract:Sincethe18thNationalCongress,GeneralSecretaryXiJinpinghasrepeatedlyelaboratedontheprofoundconnotationofculturalconfidence.Atthecurrentstage,itisofgreatpracticalsignificanceforustospeakaboutculturalconfidence.Itisrelatedtothefundamentalsofournationalprosperity.Underthenewhistoricalconditions,thepromotionofculturalconfidenceshouldbebasedonthefundamentaltaskoffocusingoneconomicconstruction,andlayingasolidfoundationforeconomicdevelopment.Guidedbytheinnovationconcepttoachievethetraditionalcultureofthetimetransformation;adaptingtotheinternationaltrendofglobalizationandpromotingexchangesandmutuallearningintheculturalfield;promoting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ofculturalundertakingsandculturalindustries,improvpingthemodernculturalmarketsystemandothereffortstorealizethedreamoftheChinesenationtobecomeapowerfulnation.

Keywords:culturalconfidence;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China'sexcellenttraditionalculture.

习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凸显了文化自信的基础性作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说到底还是文化的不断传承和进步,只有我们对本民族的文化保持高度的自信,才能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探寻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结合中国目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理清坚定文化自信的实际意义,准确地找到提升文化自信的途径,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由之路。

一、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和地位

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是以本民族文化为指向,人民对于本国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即“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我文化的认同和对自身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它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肯定和信任。

十九大上,习总书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层面对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做了准确的阐释。这三方面一脉相承,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一幅文化画卷。中国历代都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对国家和人民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孔孟老庄等思想家的思想在我国文化进程中尤为重要,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世界范围内的“孔热”和“汉热”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最集中的体现。传统优秀文化虽然植根过去但它并不过时,它依然可以凭借它独有的感召力成为引领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新时代条件下,它将会以其独有的魅力继续影响我们在现代文化。

革命文化是近代以来面临西方入侵、国内动荡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展开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孕育的。近代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侵占、政治遭受奴役、经济急速衰退,盛极一时的儒家文化也面临极大的挑战。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中国共产党以此为指导思想带领人民英勇奋战,改变了近代以来被西方列强压迫和奴役的局面。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奋斗史上,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一道创造出了诸如长征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成为一直激励中华儿女不怕艰难苦险、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脱胎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它的继承性,它是在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而构建的,它是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阶段、契合现今人们的文化需求的。它不仅反映了现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繁荣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为指引,加快文化改革的步伐,在国际社会上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无限魅力。

二、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自信。民族复兴是我们全体中华子孙的理想和追求。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繁荣和复兴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关键一环。中华优秀文化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精神支撑。“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对中华文化的弘扬”这也就是说实现社会主义强国梦仅有经济的发展是不够的,文化繁荣才是根本。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要更加自觉地坚定文化自信。要想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基础性作用,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现阶段我国面临的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必须继承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顽强奋斗的意志才能在建设事业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

第二、坚定文化自信是应对现阶段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深化改革,我们必须抛弃一成不变的守旧思想,把握住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为深化改革进程提供智力支持。改革中触及阶级利益的老问题,我们需要用文化这个“软手段”解决,“打开思想深处的结,唤醒人民的大局意识,站在全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当前存在于价值理念、社会道德等文化方面的问题突出。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挖掘中华文明中的和谐因素来为走出困局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新时代条件下,物质力量极大发展,而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却发展不充分,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发展要继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必须要得到妥善的解决。坚定文化自信,秉承马克思主义创新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当下各种矛盾,始终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是我们深化改革,实现社会稳定必走之路。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以坚定文化自信为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全社会共同认同的价值准则”这也就是说,核心价值观不但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还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引领,我们必须依靠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共识,规范社会秩序,为国家的稳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展现了中国的精神风貌和追求,引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自信是培育核心价值观根本基础。从这一意义上说,“文化自信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根基,只有树立牢固的文化自信观,核心价值观才能牢固树立。”只有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坚守,才能将其最核心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自觉为生活的行为准则。

三、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选择

第一、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选择。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文化自信就无从谈起。近代中国文化自卑的心态与封建主义落后的生产力息息相关。经过90多年的奋斗,经济领域进步可喜,进入了发展新常态,保持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因经济的繁荣被逐渐唤醒。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目前只能算是文化大国,而非文化强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变,经济建设仍然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中心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鼓励全社会创新创业,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实实在在的增长点,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使中国的大国形象始终让国人引以为傲,使自信的底气更加深厚和持久”。必须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以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为发展目标,发挥工匠精神解决发展难题,通过牢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坚持创新理念促进传统文化新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代生存和处世之道,核心部分已溶于我们民族血液,转化为民族基因。“中华文明既需要薪火相传,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也就是说传统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重要的是创新和发展,仅有传承没有发展的文化犹如一潭死水,缺乏生命力,便无法推动社会进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及时更新文化的内涵,使它与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保持一致的步伐。用改造过的时代精华对我们的人民进行文化教育和熏陶使之以中华文化所独具的深厚底蕴为傲。

第二、坚持创新理念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教导我们不做文化的拿来主义者,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现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无法满足我们当代性文化需求。习总书记表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具有新的时代内涵的文化补给,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

第三、加快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步伐,通过文明互鉴来提升文化自信。多彩的世界因交流而产生,进步的文明离不开博采众长的互动。明中期以前令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文化,因其开放包容,博采众长而大放异彩。近代的闭关锁国,又使我们的文化自信心一落千丈,我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决不能再走重蹈覆辙的老路。要想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摒弃过去夜郎自大、闭关自守的落后观念,以坚决的态度落实开放的发展理念,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风采,同时要以包容的心态来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互鉴,学习他们的文化精华,为我所用。

创新是保持文化生命力的关键。我们必须利用对外开放这一渠道来促进与各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本民族文化创新提供新的素材,注入新鲜的发展活力,让社会主义文化之木更加繁盛,从根本上提升全民文化自信的底气。除了积极走出去,我们也要打开大门“接客”,吸取不同国家优秀的文化成果,做到“取人之长,为我所用”。

第四、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推进文化事业发展,通过以文化人的方式来潜移默化地提升国民素养,以文化来推动人类进步。”习近平在演讲中曾经这样提到。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关于唤醒文化活力,实现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这一发展事业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人民幸福为目标,创造出契合人民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是当下发展文化事业的初心。所以,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坚守初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事业的管理,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内容。

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要做好监管和引导的工作,尤其是在电影产业发展方面,一定要规范电影市场,提高电影作品的文化内涵,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作为电影素材,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新的环境下,我们应该挖掘出适合时代条件、符合人民口味的新的文化产品。真正的经典都是要用心去创造的,保护和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以新的形式活跃在人民大众的视野内和国际舞台上,构筑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以此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反补文化自信的功能。

说到底,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创造力的深刻认同,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复兴梦的根本精神动因。它作为“第四个自信”,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是实现国运强盛的内生力。所以在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今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对兴国运的重要作用,唤醒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以文运兴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