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中的QC小组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施工中的QC小组的重要性

赵子权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开展QC小组活动是企业的一项主要内容,以促进质量改进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了使QC小组活动有效开展,企业应建立行之有效的QC管理机制,领导除了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积极创造和谐、友好、进取的氛围,让广大职工认识到QC小组活动是锻炼自己、展现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还要加强职工质量意识和基础知识培训,使广大职工提高质量意识,增强参与意识,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QC小组活动,以培养和造就人才、提高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质量防控

QC小组的定义它的组织形式是通过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这种组织形式是施工过程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的有效组织形式,它能充分体现员工的自主性、群众性、民主性和科学性,有助于提高职工的个人素质,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QC小组活动更侧重于员工素质的培养和企业效益的改进。在施工过程中QC小组人员的选定及工作的开展是QC小组活动的前提,在小组人员的选择上选择责任心、自信心、进取心强的质量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推展小组的工作及小组的活动,让整个小组在整个质量控制方面得到充分的发挥及利用。通过各种奖励机制调动各员工的积极性及参与激情。作为QC小组在实施质量管理创新的同时,在施工企业内部也形成了若干个学习型的团队组织。QC小组活动作为一种通过不断计划、实践、学习、改进的质量管理形式,自然形成了“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风气,为企业建设学习型团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QC小组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固有模式,需要员工通过学习来达到,而相关业务问题的解决前提就是对相应业务知识的学习,这样变相需要员工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当QC小组活动的开展不断推广扩大,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自然形成多个学习型团队,所以QC小组活动的推广,为企业学习型团队的创建提供一条非常有利的途径。通过开展QC活动,激发了小组成员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热情,在企业内营造出一种创学习型团队、做知识型员工的文化氛围。

作为施工现场的领导,更要积极的参与到QC小组的工作中,在QC小组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角色,QC小组的成员选择上应有相应的领导加入,在领导的思想概念中形成良好的质量意识及质量创新意识。共同研究课题及开展新的质量创新,通过合理的方法达到用方法控制质量,通过方法控制成本,达到经济-技术-质量一体化。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是全心全意依靠各部门各阶层办好企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引导也是至关重要,需要认真贯彻落实。一般可以通过把开展QC小组活动和全面创建学习型团队纳入企业工作计划中,并制度相关鼓励制度,为相关活动提供支持和鼓励。提倡全员参与,激发学习激情,想要QC小组活动真正为企业带来变革、带来机遇,还需提倡全员参与,并不断拓展QC小组活动领域,深入工作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工作充满动力,学习充满激情,生活充满快乐,并推动企业持续改进,不断走向卓越,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正所谓五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做好一个QC小组那么在过程中建立健全的QC小组活动规章制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做好QC小组活动的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应抓好日常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一是定期对相关活动进行检查,了解各小组、团队的活动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难题,避免影响小组的成果。一是要为新成立的课题进行登记和审核,做好课题的控制工作,避免课题偏离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资源的浪费。让每一个团队、小组,每一个课题都能发挥其作用,按时按质的把研究课题做好,让成果更好地转化成企业的经济效益。要使更多地员工自愿自主地参加到QC小组活动,不仅仅需要口头上和形式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把学习型文化的氛围带到没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中。通过企业的文化长廊、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带出学习型的文化气息,让每一个员工都置身于学习的大环境中,并体验学习的好处,享受学习的乐趣。让员工通过QC小组活动和学习型团队增强自身能力,提高素质,体现个人价值。

创新型”课题是近几年QC小组活动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化而发展来的,它对研制类活动课题,如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软件以及新业务等,给予明确的界定。我感觉,QC小组活动不是全书本化的,而是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寻求创新、追求卓越是企业的目标,更是每一个人的目标,QC活动课题离我们如此之近,如此地伸手可及。

QC小组是质量控制的升华,是质量控制的必要手段,我们通过小组的成立、过程的监督实施,更好的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形象、保证更大的经济利益。用科学的手段管理,用缜密的思维工作。通过所有人员的努力,提高自己、提高企业、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尤建新等编著.质量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2]龚益鸣主编.质量管理学(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6

[3]张公绪、孙静主编.新编质量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

[4]胡铭主编.质量管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