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滑雪教学中运动损伤规律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高校滑雪教学中运动损伤规律的研究

赵莹

(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8)

【摘要】目的:分析高校滑雪教学中运动损伤规律。方法:选择本校滑雪教学中存在运动损伤的80例学生作为研究案例,对运动损伤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损伤的男女分别是50例和30例,比例分别为62.5%和37.5%,男性的损伤几率高。运动损伤的实际原因得知,包括不良心理因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器材以及气候因素、缺乏安全意识、教学组织安排不到位等。损伤部位以:膝关节损伤、踝趾关节损伤、指腕损伤、头部损伤为主。结论:高校滑雪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比较高,在整个过程中为了减少损伤几率,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滑雪教学顺利完成。

【关键词】高校滑雪;运动损伤;规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86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349-01

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滑雪教学成为关键所在,根据实际情况,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了解损伤的实际情况,教职人员在现有基础上需要做好运动分析工作,尽量减少损伤发生几率。高山滑雪是一项由高处向低处自由滑降的运动项目,整个滑行过程需要依靠运动员的双腿进行支撑。此外随着身体的移动变化,滑雪过程中双腿的受力位置也会产生变化。结合变化方向以及前倾的概况等,进行运动指导。此外高山滑雪对运动员自身的力量、柔韧性以及灵敏度以及耐力和反应能力等有严格的要求,需要做好心理素质指导工作,降低损伤几率。为了分析高校滑雪教学中运动损伤规律,选择本校滑雪教学中存在运动损伤的80例学生作为研究案例,对运动损伤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校滑雪教学中存在运动损伤的80例学生作为研究案例,对运动损伤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女分别是50例和30例,年龄区间在18~24岁,平均年龄(20.2±0.5)岁。所有研究对象符合研究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现象。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多种研究方式,如下: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维普数据库查阅近几年来有关滑雪运动损伤的文献、书籍和科研成果,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1.2.2问卷调查法在查阅资料及调查访问的基础上,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了解高山滑雪课教学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等[1]。

1.2.3逻辑分析法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结合滑雪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的逻辑分析,通过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1.3效果评价

在本次研究通过对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分析后,对损伤原因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9.0对统计软件资料进行分析。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性别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所有滑雪教学中运动损伤性别分析,男女分别是50例和30例,比例分别为62.5%和37.5%,说明男性的损伤几率高。

2.2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通过研究报道对运动损伤的实际原因分析,不良心理因素的患者20例,比例是25%,准备活动不充分的患者14例,比例为17.5%;场地器材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18例,比例为22.5%,缺乏安全意识的12例,比例为15%;教学组织安排不到位的有16例,比例为20%;

2.3运动创伤部位分析

膝关节损伤的患者23例,比例为28.75%;踝趾关节损伤的患者20例,比例为25%;指腕损伤患者12例,比例为15%;头部损伤患者15例,比例为18.75%,面部损伤患者10例,比例为12.5%。

3.讨论

高校滑雪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指导培训是关键,根据运动损伤的概况和要求等,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了解技术的类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神经过度紧张的现象,在后续教学阶段,神经活动过度损伤发生后,对运动员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必须了解损伤规律,进行预防指导[2]。

根据教学指导的相关要求得知,不良的心理因素可能存在运动损伤的现象,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对运动本身存在恐惧和惧怕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神经活动过度紧张,容易出现技术动作变形的现象,引起运动损伤。在整个教学中,教师需要告知学生排解压力的技巧,适当的指导后,能减少精神压力,为了避免出现功能性损伤以及异常现象,需要了解护理的注意事项。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情绪进行指导和关注,引导学生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整个过程中量力而行,控制学生的滑行路线和滑行速度,必要的情况下,按照教学进度要求进行授课指导[3]。

准备活动也是关键,由于准备不充分出现的运动损伤占据20%左右,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结合准备工作的概况和具体情况等,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适当增加关节的灵活性。根据神经的系统兴奋性、关节的灵活性以及中枢系统的具体情况,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只有做好运动指导工作,才能提升运动的稳定性。在关键性指标分析的阶段,要求适当增加肌肉力量,根据关节的灵活性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必须做好器官系统功能掌握工作,只有掌握教学内容,才能避免出现外伤,此外滑雪前准备工作需要安排得当,一般情况下,准备活动也涉及到专项活动。在各项指导过程中要求明确准备指导的类型,根据具体项目和滑雪练习活动的要求等,必须了解内在联系,做好指导,降低损伤几率。

男性的损伤几率高,对原因分析得知,包括不良心理因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器材以及气候因素、缺乏安全意识、教学组织安排不到位等。损伤部位以:膝关节损伤、踝趾关节损伤、指腕损伤、头部损伤为主。说明高校滑雪教学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指导方式,能让学生减少运动损伤几率。

综上所述,高校滑雪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教学指导后,能避免出现损伤的现象,需要选择合适的防护设备,强化安全指导,提升教学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叶海波,张莹,杨蕊竹.高校滑雪课风险管理及安全策略[J].冰雪运动,2015,37(02):66-70.

[2]杜凤魁.高校滑雪教学中运动损伤规律的研究[J].品牌,2014(11):253.

[3]邹吉玲,郭俊清.高校高山滑雪教学课中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冰雪运动,2007(05):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