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检验结果相关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检验结果相关探讨

余美玲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余美玲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检验;探讨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5-LG

急性脑梗死对于大众而言并不陌生,并且现阶段该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对于脑梗死的预防不能仅仅依靠探索疾病的危险因素,还需要了解疾病的其他特异性因素,而在临床中,有研究学者提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1],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为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检验结果的联系,特选择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10月,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脑梗死组,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最低=49岁,最高=88岁,平均年龄(70.15±2.37)岁,同时再选择同期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最低=47岁,最大=87岁,平均年龄(70.33±2.89)岁,以上研究人员均同意本次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并且脑梗死患者均为急性期,排除影响研究结果因素,排除合并其他重症器质性疾病患者,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研究人员在入院的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4ml,实施血清分离,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实施循环酶法进行主要检测方法,并将全自动化学发光检测仪作为叶酸的主要检测仪器,对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检验。

1.3观察范围

分析上述健康人员和脑梗死患者的检验结果,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式

本文中,涉及的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均采用(±s)以及率(%)形式表示,而检验则利用t以及x2表示,统计学软件的选择为spss20.0,当所得p值小于0.05时,则表示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研究人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检验结果在表1中看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健康人员,叶酸数据则低于健康人员。

表1两组研究人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检验结果

组名例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nmol/L)叶酸(ug/L)脑梗死组10020.83±2.814.98±2.71对照组1008.43±2.1212.39±3.58P值<0.05<0.05

2.2分析上述相关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叶酸水平降低,则会加剧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表2相关因素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回归系数标准误Wuid值自由度P值血清同型半胱氨酸0.0650.03220.189310.000叶酸0.0550.02224.592110.001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较为突然,患者的脑部供血情况突然中断,因此导致脑组织出现坏死,引发脑梗死,而对于脑梗死的引发机制较为复杂,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血液回流过缓等均能导致脑梗死,同时还有部分患者合并冠心病、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等基础疾病,这也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率,而在夜间的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头痛、半身不遂等,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胃肠道反应[2]。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属于含有硫氨基酸的常见类型,也是蛋氨酸和半半胱氨酸代谢产物,在健康的人体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一旦产生就会被分解,因此人体的含量较低[3],但是一旦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就会增加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的发生率,因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判断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指标。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人体内部经过甲基化以及转硫反应,形成硫氨基酸,可以有效提升人体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而对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也为两种途径,(1)对氨基酸合成酶进行催化的过程中,选择维生素B,可以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形成蛋氨酸,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维生素B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对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还原。(2)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丝氨酸有机联合,催化剂选择为胱硫醚-β合成酶,并选择维生素B,经过相关反应后没出现胱硫醚,随后分裂,出现半胱氨酸,实现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硫化处理。而临床研究学者一致认为,蛋氨酸代谢异常是导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的主要因素,而遗传以及营养不足则是导致蛋氨酸代谢异常的主要因素。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存在异常,因此降低了酶活性,故而导致叶酸的含量降低,患者体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大量集聚,也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埋下隐患,因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越高,其叶酸水平越低。这里我们提到了叶酸,这种物质也是维生素B的复合体,一旦人体的叶酸水平降低,患者就会出现食欲降低、情绪萎靡以及全身乏力的现象,甚至会引发白细胞、血小板等减少,有研究学者证实,多食用叶酸的人群比食用叶酸少的人群,其患有心脏病的风险要低,因此也间接证实,叶酸能降低人体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并且叶酸水平过低,还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以及代谢,对细胞膜造成破坏,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也成为急性脑梗死的祸根。

而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也不难看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健康人员,叶酸数据则低于健康人员。P<0.05,并且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叶酸水平降低,则会加剧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表明在急性脑梗死的发展过程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以及叶酸水平过低则会增加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因此要及时补充维生素以及叶酸,同时对于饮食应有合理干预。

综上所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可作为鉴定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指标,可以有效实现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峻,赵岚,程梅,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叶酸检测的临床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5):220-221.

[2]施美新,张兵,梁枫.2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检验结果相关分析[J].中外医疗,2018,38(2):179-181.

[3]赵晓萍.406例神经内科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检验结果相关分析[C]//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4.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