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与教学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童谣与教学结合

张若婷

——运用童谣培养小学低年段听说读写的能力

张若婷

瑞安市塘下镇鲍七小学

【摘要】本人将鉴赏能力进行了调试,降低了其要求,选择了以鉴赏童谣能力的培养作为切入点。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童谣的特点来培养低段学生听觉能力、语言能力、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童谣低段学生鉴赏鉴赏能力

在孩子们刚刚进入校园的时候,他们对文学没有概念,也没有音节的分辨能力,但口口相传的童谣,却在低年段孩子的嘴巴里变成成排成队的音节活蹦乱跳地,在懵懂无知的心眼里变化出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鲜明形象。这全都是因为童谣符合了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合其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鉴赏能力。

一、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低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几个共同特点:好奇、好动、模仿力强,都有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等思维特点。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认为童谣特别适合小学低段的教学,能用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

二、童谣的特点

童谣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在儿童口中传唱的,带浓厚的地方特色,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的读来朗朗上口的歌谣。

(一)口头性

童谣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的,在学生口中传唱的,形式简短的读来朗朗上口的歌谣。

其富于音韵,琅琅上口,如:金波的《雨铃铛》:“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房檐上。房檐上,挂水珠,好像一串一串小铃铛,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

(二)生活性

童谣都是劳动人民的生活为创作题材,不但反映民情风俗,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爱憎、理想及各种思想感情,而且具有朴实自然、轻松活泼和通俗、口语的特点。具有相当浓厚的生活气息、地方特色与艺术的感染力。

如,童谣《晒太阳》:“太阳暖,太阳亮,太阳晒晒苗儿长,太阳晒晒果儿香,太阳晒晒我健康”。

(三)游戏性

游戏与童谣更是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相当部分的游戏,必须是童谣陪伴的,比如在玩游戏的时候,为了协调步骤,儿童会约定出一段有节奏的话: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

此谣前面一句,出自一首流行歌曲《编花篮》,不知何时起,被改编为一则游戏童谣:两个或者更多的儿童,单脚站立,人人都要抬起统一的左脚或右脚勾到一起,最后站成一个圈,然后单脚边跳边唱,并根据所唱童谣的节奏,一起跳或者停顿。直到有人支撑不住导致整个圆圈失去重心就停下。

(四)集体性

童谣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对童谣而言,学生这个群体才是它的创作者。学生觉得很好,就跟他学着说,在说的过程中加以改动,也就是参加了创作。就这样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淘汰、不断地增加,从而就演化成集体的创作了。

三、根据童谣的特点培养低年段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根据童谣口头性培养低年段学生的听觉能力

低年段的孩子对于简单且朗朗上口的小文章特别喜欢,如童谣但辨别能力较差。如:“太阳不见了,花儿对我哭,小鸟说停停停,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校长不知道,一拉弦我就跑,回头一看学校不见了,炸死你啦!”像这种“灰色童谣”,只会降低了童谣的作用。所以第一要紧的是让学生多听“绿色童谣”。

如: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咕噜咕噜滚下来。

因为童谣的内容,特别重视情感和趣味,能够陶冶孩子性情,变化孩子的气质,想必低年段的孩子听了“绿色童谣”之后,会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性格。当然这一切都需老师好好的引导。

(二)根据童谣生活性培养低年段学生的语言能力

低段孩子将一件完成的事情完整的讲下来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童谣中有丰富的字汇,可以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且童谣有贴近孩子的生活。

当看到有人烙饼、吃糖、打架、娶亲……就可以唱:点,点,点牛眼,牛眼花,卖甜瓜,甜瓜苦,卖豆腐,豆腐烂,摊鸡蛋,鸡蛋鸡蛋磕磕,里头坐着哥哥,哥哥出来买菜,里头坐着奶奶,奶奶出来烧香,烧了姑娘的鼻子眼睛。

在诵唱童谣的过程中,由于简练,使孩子一下子就学到生动优美的句子,无形中增强了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根据童谣游戏性培养低年段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前段时间,我需要开展一次二年级的班队课活动,为了让孩子们记住又长又多的读安全知识内容,我把其编制成了童谣。

例:小朋友笑呵呵,大家来唱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消防安全数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咱俩宣传做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禁火场所别吸烟。

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当会出事。

你拍五我拍五,远离易燃易爆物。

你拍六我拍六,风大失火不好救。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玩火做游戏。

你拍八我拍八,电线不能随便拉。

你拍九我拍九,火警电话一一九。

你拍十我拍十,人人防火要落实。

我拍你你拍我,大家都要来防火。

在课堂上通过朗读发现童谣中的韵律,再通过与同桌一起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朗读和背诵,效果显著。课后,孩子们还是乐在其中。且笔者还发现无需强调哪里加重音,学生自个儿就会抑扬顿挫。

读是一种全方位之力的反映,它能够使小学生的头脑变得更加灵活,思路更加敏捷,能够很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根据童谣集体性培养低年段学生的写作能力

想写出好的文章就要学会用修辞方法。在童谣里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有比喻、拟人、夸张、起兴、设问等。

例:《两只大象》两只小象河边走,洋气鼻子钩一钩,好像一对好朋友,见面互相握握手。

这首童谣娓娓闲话,无意为文,却盎然的生趣。还让孩子感受到了唯美的拟人修辞手法。此类“绿色童谣”还有很多就不在一一列举了。只要老师去引导,让学生学会将这些从童谣里的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以后的写作里,就会给自己的文章增添了一道不一样的色彩。

优秀的童谣意韵深长,让人忍不住回味。无论是从视觉还是从听觉的角度说它都是美的。若适当的运用在教学中,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童谣中学习,在童谣中休息,在童谣中快乐生长。

【参考文献】

【1】达红.《浅论当代童谣的异化》,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

【2】李梁.《论大众文化视角下的“新校园童谣”》,社会科学家,2009年.

【3】冯玲丽.校园童谣《小学德育游戏化的现实选择》,上海教育研究,2010年.

【4】背景少年儿童出版社编.《新童谣小学版》(精华版),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