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安成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探究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安成芬

安成芬

(身份证号:1305221982022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我们必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越来越关注。水资源对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在生态建设与水资源保护中,要以森林建设和水土保持作为出发点,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1生态环境建设内涵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是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注重生态系统逆向与正向演变规律,把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到农业建设和工业建设等新高度,所以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生态环境现状

(1)大气和水环境问题突出大部分城市扬尘污染、燃煤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灰霾等低能见度天气在各省(区、市)频繁出现,大气复合污染愈演愈烈,大多数地区水质存在未达标甚至污染物超标现象。(2)相关法律不健全,环保能力建设急需加强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只形成了防治污染的几部法规,没有将生态城市正式归入相关环境法律体系,实施城市资源有偿使用费性质、征收、管理和使用都缺乏法律规范,对污染总量控制的设计和目标,以及具体实施缺乏专门的实施制度、配套法律法规,造成城市各个主体责、权、利不明确,环境指标无法全面落实。生态城市建设没有权威性和法律层面的合法性,建设具体流程缺少法律支撑。基层环境监察能力和检测能力相对薄弱,各地区环保机构建设滞后,环保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3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3.1以人为本,加大环保宣传,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保护环境的宣传工作尤为必要。在实际的生态环境建设中,我国各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的出现,作为一线的生态环境工作者,要细致地分析环境保护的各种状况,积极地运用先进的设备,多接近人民群众,近距离地与群众交流,把保护环境的观念,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众的脑海里,让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把保护环境的意识,落实到行动中,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环境破坏,防止环境污染,为保护环境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与此同时,为切实落实保护环境,工作人员还走进基层,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特别注意要让民众真正意识到保护环境的现实意义,从根本上,减少环境破坏行为的发生,让环境保护落到实处,促使可持续发展的达成。

3.2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

脱离生态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反之,离开经济发展抓生态环境保护则是“缘木求鱼”。生态环境保护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经济发展反过来可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2018年为例,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6.2%,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了10.3%,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同比增长了43%,促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增产不增污。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摈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更加坚定、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有效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3.3坚持差异化和长效化导向,优化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协同政府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指挥棒”。江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河长制”,通过绩效考核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治理效果,全省范围内的国控和省控断面水质均有大幅提升。当前,各地绩效考核方案中生态环境保护指标的权重已有较大幅度提高。对于生态保护责任较大、生态红线面积占比较高的地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责任,并加大生态环境指标的权重;对于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以经济发展为主要责任。此外,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需要长期投入与努力,所以建立长效化的考核机制也是未来发展的基本导向。

3.4以经济为中心,倡导绿色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完善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加快,特别是在治理方面,更是存在诸多的问题。作为工作人员,要亲自参与到环境保护之中,要把一切工作的中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要大力推行绿色经济,特别是面对重度污染的企业时,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合理地渗入到环境保护中。比如关于一些化工类的企业,要多去参观,与企业的领导人要积极地协商,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处理,要尽可能地减少大量环境的损害。另外,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更要注重科学技术的融入,运用科技手段管理环境,切实预防各种状况的发生,以减轻环境污染的危害,这样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来说,也具备着相应的有利条件。

3.5提高政治站位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生态文明写入宪法,把建设美丽中国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日益完善,生态文明法治逐步健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巩固已经取得的成就,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高政治站位,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结束语

建设生态城市有利于加快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城市可以有效避免因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的人口、资源、环境巨大压力;减轻城市土地、水供应短缺问题;有利于调整城市能源结构,发展生态产业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解决城市病突出问题;有利于创建生态文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城市是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创举。这一创举为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生态文明基础、生态经济基础、生态环境基础,通过生态城市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飞,张耀民,江东,付晶莹,丁方宇.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北京测绘,2019,33(02):138-143.

[2]张飞虎.西北地区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法律问题[J].人民法治,2019(04):92-93.

[3]雷家钰,金晶园,张霞儿.新时代美丽乡村环境建设研究——以宁波市余姚市金冠村为例[J].乡村科技,2019(05):111-113.

[4]金晶园,雷家钰,张霞儿.新时代美丽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乡村科技,2019(06):122-123.

[5]陈琳,马俊,华国欢,谢宁.家具产业对赣州市南康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J].江西化工,2019(01):192-194.